學業規劃的策略問題
6、學業規劃的策略問題
雖然從知識結構來講,以術類知識來求職進入社會的個人并一定需要大學學歷,但從我國各類學校提供的教學服務以及培養目標來來看,不同層次學校其培養目標有很大的重復,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教育資源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現象。比如財會專業,中職類學校里開設有,高職類學校里面也開設的有,一些重點大學也開設了財會專業。但作為一般會計人員所需要的知識的技能來講,經過中職類學校進行培養的學生已經完全可以勝任。更高層次的學校開設會計專業其目標只能是向會計研究方面發展,但適合于從事會計研究工作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大學里大量的開設會計專業必然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又如家政服務,中職類學校里的學生其知識和技能結構也完全可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但如果在高校里面還大量招收家政服務的大學生也必然是對教育資源及人才資源的浪費。理想狀態下的中職類學校和高職類學校應該基本上涵蓋基層五種(藝術、管理、服務、工具、事務)職業類型所需要的教育服務。因此筆者建議為實現自身人才性價比的最大化,首先應該在學業目標一定的前提下追求學業成本的最低化。因此能通過讀中職類學校就可以達到的學業目標就不必要去讀高職類學校,能通過讀高職類學校就能達到的學業目標就不必要讀大學。這也是學業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即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業發展效率,以最小的求學成本實現自己的學業目標。另外,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現狀來看,管理類及研究類人才的配置市場發育還遠未成熟。由于落后的用人機制和體制,大量的此類人才難以學以致用,因此畢業后如果沒有其他的人才競爭資源(非內在素質的外在條件,如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經濟條件等),則難以找到適合于自身發展的職業。因此,作為中低階層的求學者,如果沒有特別的天賦,則最好選擇一些中職類學校、高職類學校的相關專業以求盡快地立足于社會,然后通過繼續學習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