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規劃原則
四 學業規劃方法
1、學業規劃原則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學業規劃對于學生個人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那么怎樣進行學業規劃呢?
依筆者的研究,要進行學業規劃需要遵循以下諸原則:
合法性原則。制定的學業規劃必須符合我國社會的道德法律體系。
未來社會需要原則。確定的職業(事業)目標要符合未來社會的需要,這是確保能順利就業的根本保證。
因材就學原則。要根據學生的天賦、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特點選擇學業,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從而獲得自身最大的就業競爭能力。
學以致用原則。這能保證規劃主體以最高的效率實現成功就業。
所愛、所長、所學、所用相結合原則。努力將人才成長主體的所學、所愛、所長及所用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最為經濟高效地實現成功就業。
投入產出原則。因為求學要付出經濟成本,于是怎樣以最小的經濟投入實現自身人才價值的最大化將是學生及其家長追求的目標之一。
持續經營原則。不能讓自己陷于絕境,必須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實現發展,如果沒有必要的經濟條件,可以暫時放棄學業,通過自己打工或其他合理、合法的方式積累資金,待條件允許后再繼續學業。
堅定科學的發展方向,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樸素的奮斗作風。
在學業規劃中只要從宏觀上把握了以上八點,其他就可以靈活處理。比如就貧困家庭子女而言,他在學業規劃時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的需要確定職業(事業)目標,進而確定學什么。至于什么時候學、怎么學、是否學一些權宜性的知識或技能等等則可以相機處理。現在經濟困難,我可以先打工掙錢,等經濟條件許可后再繼續學業。再則,你現在可以權宜性地學一些短、平、快的技術性項目,用這樣的技能先行工作,積累資金,待經濟條件許可后,再完成實現職業(事業)目標必需的學業。如果孩子太小,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也可在家休學一兩年,待其性格相對成熟后再決定外出打工或求學,也可邊打工邊求學等等。這些都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靈活應對。另外,應該指出的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年齡大多為十四五歲,還處于人生的懵懂階段,這就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尤其是家長在幫助孩子籌劃未來時承擔更多的責任,以避免他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