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分數推算方法 教你合理填報
考生已經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后,要想知道自己能否被心儀的學校或專業錄取的話,就要翻看本省教育考試院出的《高考招生年鑒》了(可能各省的書名不同,就是那本有各批次分數線、高考分數排名和各高校各專業往年錄取分數的書)。但各高校及其專業的錄取分數都是往年的,那么我們怎么用今年的分數來進行評估呢?所以將自己的分數換算成往年的分數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們需要今年的《高考招生年鑒》,上面有本年高考批次分數線,全省高考分數排名,和各高校及其專業的錄取分數;另外,我們還需要往年的高考批次分數線和全省高考分數排名(可以百度或者找往年的《高考招生年鑒》)。
然后,我來講解一下如何用這些信息把今年的分數推算成去年的,并與去年某高校某專業的錄取分數做比較評估。
首先,最初步的一種算法。打比方今年的一本線是570,去年的分數線是550,(可能今年題比較容易),而我們考生的高考分數是620(比一本線高50分),那個換算到去年的成績,也大致比一本線高50分,也就是600分了。
但這樣算并不是太準確,因為如果今年題簡單的話可能有很多人是同分的。而去年題比較難,處在600分之前的人分數差距大,相對的排名比較容易確定。就像本科應屆畢業生A,他去一個既有研究生,又有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又有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應聘。而另一個和A能力相同的本科應屆畢業生B,去都是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會應聘。如果我們估計他們倆找到工作的機會的話,A就比較好估計,而B的話需要比較的因素就比較多了。也就是說如果有好多人都考了600分的話,我們就不好估計省教育考試院投檔600分的考生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被投檔,所以就需要更準確的估算自己去年的成績。下面我具體講一下。
首先,我們找到今年自己的分數在全省的排名,比如是第3000名,然后再去去年的全省高考分數排名表中找到第3000名對應的分數,比如說是C,這時C值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比初步推算的600分高,一種是比600分低。這就需要分開分析啦。
如果對應排名的分數C高于初步推算的600分,則說明去年題比較容易,考生成績差距小,高分的比較多。再對應回今年的分數排名,確認一下自己的分數處在密度階段。如果密度不大的話,那就說明我們的排名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所推算的600分應該比較有把握,在對應去年各高校專業的時候就可以用600~605分來評估(605分的來源:前面講到我們的分數比較有優勢,為了不浪費機會,可以適當提高,但有挑戰就有風險,這就要考生謹慎思考了)。如果今年排名所處的階段密度一般或有些大,那就保底,用600分來評估。
如果對應排名的分數C比600低,則說明去年題比較難,考生分數拉開了差距;相對的,今年考生的分數比較集中,那在投檔的時候就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了(比如某單科成績等),這時我們推斷的600分并沒有去年的600分那么有競爭力,為了保險起見,對應到去年的分數就需要忍痛割1-2分。
這樣,我們就推算得到了對應去年的更準確的高考成績D。下面就是看各高校個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了。
首先,我們先比較近幾年某一專業錄取分數的漲跌趨勢。就是把每一年的分數對應成排名。然后在考慮到自己的分數的基礎上,如果排名呈升高趨勢,那說明專業很搶手,考生面臨的競爭比較大,此時壓線的分數就需要謹慎考慮了。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大家都不敢報,分數并不高但也能被錄取的情況,同樣需要謹慎選擇。如果成下降趨勢,那說明該專業不那么火了,選的人可能就不多,那么此時就算有挑戰也可以搏一搏(當然如果參加風險投資的考生太多就不好分析了,就像一群人那直鉤釣魚,不知道誰能釣上來一樣)。
通過以上步驟的推算,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去年的成績如何,以及選報專業時是否有把握了。
以上均為個人總結的經驗,兩年來幫學弟學妹填報時應用效果還不錯,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