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高考常見9大問題?我有妙招
備戰高考期間,考生心態不正的話,易出現情緒不穩,心理起伏較大,尤其是遇到以前沒有發生的情況,心情更是忐忑不安。怎么樣調節自己讓自己以最佳狀態應對高考?下面就一些考生容易出現的九個“怎么辦”,給出分析與對策。
第一、臨近考試,覺得知識生疏怎么辦?
這是心緒緊張的具體表現,屬于正常現象,需要緩和繃得太緊的神經。建議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但不能過于劇烈;一旦感覺到學習得特別疲勞了,要立即放下書本,休息鍛煉。即使在這時,頭腦里仍然要注意對知識系統的完整梳理和把握。
第二、最后一周慌亂怎么辦?
考前一周,考生要做好兩件事:;
一是樹立信心,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好參加高考的準備。對易錯、易忘的知識作一些閱讀和記憶,無需再做難題、偏題和怪題。適度運動,多與家人和朋友聊天、散步,讀報、看新聞、聽音樂,都是不錯的放松方式。
二是調整好“生物鐘”,以飽滿的精神、充沛的體力走進考場。用一周時間把生物鐘調整到和考試的時間一致,讓考生的精力最旺盛的時段與高考考試時間一致。學生7時一定要起床,8時開始復習,9時進入最佳狀態。中午一定要休息,睡不著也要閉目養神,不要開夜車,不要提前睡,也不要服用安眠藥,堅持23時前睡覺,保證7至8小時的睡眠。
第三、考前晚上失眠怎么辦?
對考生來說,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它可以緩解疲勞,提高答題速度和準確率。如遇考前失眠,考生也不要太過焦慮。
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一時難以入睡,可以起床,翻閱書報,聽聽音樂,等有了睡意后再躺下。不要輕易服用安眠藥,如一定要服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運用自我催眠的方法幫助自己盡快入睡。讓自己安靜地躺在床上,微微閉上眼睛,從頭到腳逐漸放松。想象自己正躺在草地上、沙灘上等一些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慢慢的會感覺自己的眼睛越來越沉,無法睜開。自我催眠的方法可幫助考生較快進入睡眠狀態,第二天起床會感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第四、等待開考緊張怎么辦?
進入考場時,主動向監考老師熱情問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緩解緊張,增加安全感。在座位上坐定后,把準考證、文具等考試必需用品擺放在桌上,萬一發現遺漏還有時間彌補。等待開考的幾分鐘里往往是心理最為緊張的時刻,考生一方面要耐心聽清考場須知,另一方面可以閉目養神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保持心跳平穩、大腦清晰、精力集中的最佳狀態。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準確無誤地填寫姓名、準考證號碼、考試科目、座位號等重要信息。看清答題須知,瀏覽整份試卷,了解試卷共分幾頁,共有幾道題目,以防漏答失分。
第五、遇到難題“卡殼”怎么辦?
答題時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遇到一時沒有思路的題目,考慮三五分鐘后仍無法解出時,不要盲目鉆研,強行答題,可以選擇暫時放棄。遇到難題“卡殼”,不要緊張,只有具有冷靜、沉著的心態,才能迅速找到解題突破口,完成試題與基本知識間的鏈接。高考的考查內容總是在考試大綱范圍之內,它只是通過試題的不同形式、知識的不同側面,考查考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綜合運用與靈活應變能力。考生要有應對遇到難題、陌生題的思想準備。考試萬變不離其宗,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正確解題。
第六、惦記考試得失怎么辦?
考完一門走出考場時,不妨伸個懶腰,做個深呼吸,不管考得順利還是發揮不佳,都與此門科目做個告別。這一門考試的結果“木已成舟”,不要再去回憶解題細節,也不要與同學對答案,集中精力,以輕松的心情迎接下一門科目的考試。
第七、考試發揮失常怎么辦?
考生大多經歷過多次模擬考,對自己的實際水平應該有明確了解,都希望在高考中得到真實水平的呈現。從歷年情況看,絕大部分考生都能正常發揮,失常發揮非常少見,考生無需對此憂心忡忡。超水平發揮的情況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考生應放棄這種奢求心態。只要以平常心態去參加高考,完全可以確保應考自如,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第八、父母過度焦慮怎么辦?
家長對于該不該送考、陪考,要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強行前往。在送考路上,家長不要“千叮嚀、萬囑咐”。也不要在考場門口左顧右盼恭候孩子,不要將自己的焦慮轉移到對孩子的過分關注中。
高考期間,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用餐、散步,可以談談社會新聞,但不要談論試卷難度、答題對錯、得分多少等敏感話題。考試期間的學習用品讓孩子自己整理準備,家長的包辦與替代可能會“幫倒忙”,會讓孩子因過分依賴而缺乏獨立與自信。
第九、遇到突發事件怎么辦?
我們期盼高考期間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但考生也應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只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才能理智應對突發情況,化險為夷地將突變性干擾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
考試期間,一旦遇到緊急事件,建議考生在鎮定應對的基礎上,及時向老師、家長、同學求助。在學校之外的其他場合遇到困難或危險,建議向110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