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章程怎么看? 抓住6大關鍵點
1.看高校情況。解讀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況,包括隸屬關系、院校性質及層次、辦學規模、收費標準、獎學助學措施等內容。對于設有分校及多個校區的院校,還要關注考生在哪個校區就讀,其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印章是否帶有分校或校區的字樣。通過這些,考生就可以對想要了解的高校有個大致的認識。
2.看加分政策。高考照顧加分由教育部統一劃定范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一定的自主權。一般來說,各省招生部門確定的政策加分,只適用本地區的高校,外地高校認可與否由學校審查決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細閱讀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條款。
不少高校在提檔時承認政策加分,但在錄取時,卻按照考生的實際高考成績和報考志愿安排專業。也就是說,提檔時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專業錄取時,很多高校是按考生實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如南開大學對于各省、市、自治區招生辦公室規定的加分政策,按當地政策提檔,但是安排專業的時候則是看實考分數。
3.看投檔比例。不少考生家長誤以為只要被高校提檔,就一定會被錄取,其實這是不對的。學校審閱檔案后,少數考生檔案會因各種原因被學校退回到省招辦,即“退檔”。教育部規定,按照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高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雖然今年大多省份都已經實行平行志愿,但院校提檔比例一般會超過100%,如考生不服從調劑,還是會有被退檔的風險。
4.看專業錄取原則。從分配專業的規則方面看,專業錄取主要有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三種方式。(可參看高校分配專業有三種方式)高校具體使用哪一種方式,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
如南開大學的錄取原則是總分優先,專業之間沒有級差。就是說將錄取范圍內考生按照總分(不含政策加分)排隊,當分數未達到第一專業志愿錄取分數線時,則看是否達到了第二專業志愿錄取分數線,依次類推直到錄取到最后一個專業志愿,各專業志愿之間不設級差。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仔細研究章程中的專業錄取規則,采取針對性的策略。
5.看單科成績要求。高考錄取時,有些高校對已投檔的考生在安排專業時有單科成績的要求,主要有幾種方式:1.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2.單科成績必須達到某一分數標準。如外語類專業對考生英語成績的具體要求,經濟學類專業對數學成績的具體要求等。3.總分相同且填報專業相同的進檔考生分配專業時,看某一科成績優先排序。
6.看身體條件及其他要求。高校對考生身體狀況的要求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招生院校直接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為依據;另一種是招生院校參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根據學校(專業)的性質、特點,對考生身體素質、生理條件作出補充規定。如2015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章程中明確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除患有學校可以不予錄取的疾病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能被醫學類各專業錄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類不能準確識別顏色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就讀醫學類各專業: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400度者;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者;斜視、嗅覺遲鈍、口吃者;對化學物品有過敏反應者。”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除了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外,還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有關規定。
除了以上6條主要內容外,各高校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規定,請認真閱讀。如果對招生章程的內容有疑問,請直接咨詢高校招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