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武漢理工大學空防工程防護技術研究院揭牌暨《空軍級軍民融合式空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
新聞經緯訊 4月8日,空軍武漢理工大學空防工程防護技術研究院揭牌暨《空軍級軍民融合式空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武漢理工大學會議中心301會議室舉行。
空軍副司令員楊東明、湖北省政協主席楊松、空軍后勤部部長朱洪達,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偉、校長張清杰、原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周祖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副校長王乾坤、校黨委副書記信思金、校長助理陳文等出席。

儀式上,空軍后勤部部長朱洪達與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杰共同簽訂《空軍級軍民融合式空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合作協議》;楊東明副司令員與湖北省政協楊松主席共同為空軍武漢理工大學空防工程防護技術研究院揭牌。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劉偉在致辭中表示,武漢理工大學與空軍聯合成立了空軍武漢理工大學空防工程防護技術研究院,這是軍民融合式科技創新平臺的進一步探索,學校將竭盡所能,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整合人才資源,提供條件保障,努力開創軍民融合式科技平臺創新建設工作新局面,同時為空軍國防建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空軍后勤部部長朱洪達在致辭中說,空軍后勤和武漢理工大學合作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合作的橋梁已經筑成,雙方將攜手并肩,團結奮斗,為推動空軍后勤建設科學發展,實現空軍和地方地方高校互動雙贏做出更大的貢獻。他祝愿雙方合作不斷取得新的豐碩成果。
這次雙方簽訂的軍民融合式空防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了合作研究的方向為大型防護工程結構研究、軍事工程偽裝防護與搶修搶建新材料研究、軍事工程建造與管理技術研究、軍事工程節能技術研究和空防工程監測與信息化管理等;明確了合作的領域為空防工程建設基礎理論研究,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應用技術研發和空防工程人才培養;還明確了防護技術研究院按原有的機構設置、人員組成和管理方式運行,并建立軍、校工作溝通機制、科研運行機制、成果轉化機制和安全保密機制等合作模式。
參加儀式的還有空軍機關、廣空機關、武漢理工大學、廣空工程建設局的有關同志。
會前,與會的軍地領導及專家參觀了軍民融合式國防工程防護技術科技創新模式與科技成果展覽和軍地共享的材料復合新技術、光纖傳感技術、硅酸鹽建筑材料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據悉,儀式結束后,湖北省政協楊松主席在武漢理工大學校領導和相關單位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后到光纖中心、汽車工程學院,考察了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現代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燃料電池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聽取了姜德生院士、吳森教授、毛華杰教授、潘牧教授就光纖傳感技術、汽車零部件技術、燃料電池等所作的介紹。(撰稿 一群 曾寶瑜 朱杰秀 攝影 姚洪 責任編輯 網宣)
更多有關"空防,空軍,武漢理工大學,工程,湖北省"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武漢理工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