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等教育》封面介紹房紹坤校長并配發長篇通訊報道
編者按:《山東高等教育》是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山東教育廳主辦的介紹山東高等教育發展的刊物,出版刊號CN37—1025/G4。自今年第1期開始封面介紹高校校長,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石油大學校長山紅紅等已陸續刊登。還開辟名師風采專欄,介紹山東省的國家教學名師。剛剛出版的第6期,封面介紹煙臺大學房紹坤校長并配發長篇通訊報道《春風化雨育桃李——記首屆全國教學名師、煙臺大學教授房紹坤》,現予以轉發,以饗讀者。
房紹坤,1962年10月生,遼寧康平人,博士,教授,吉林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兼職博士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民商法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現任煙臺大學校長,兼任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山東)基地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山東省法學會副會長等。
1985年7月畢業于遼寧大學法律系并獲法學學士學位,1987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后分配至煙臺大學工作,1993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1999年10月任煙臺大學法學院院長,2003年7月于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12月任煙臺大學副校長,2009年4月至今任煙臺大學校長。
房紹坤熱愛教育事業,潛心教學和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95年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國家級教學名師,2007年帶領課程組獲批民法課國家級精品課,2008年帶領教學團隊獲批民商法國家級教學團隊,主編《民法》等3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山東省優秀教材一等獎2項。先后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40余篇,出版各類學術著作30余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及省部級項目4項,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2項。《公益征收法研究》入選代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相關領域領先水平的2010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房紹坤是我國著名的中青年法學家,又是地方綜合性大學的一校之長。他堅持實事求是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立足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走特色發展和內涵發展之路。他秉承“制度為先、師生為本、育人為首、學術為上”的辦學理念,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力,牢固樹立“尊重教師、關愛學生”的觀念,堅守大學使命,積極營造尊重學術、崇尚學術的良好風氣。他不斷優化學科結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就任校長以來,煙臺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穩步提升,學校知名度不斷提高。目前,煙臺大學正向著“建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奮進,努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春風化雨育桃李
——記首屆全國教學名師、煙臺大學教授房紹坤
儒雅、謙遜,平易近人的微笑,神采奕奕的雙眸,這就是首屆全國“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房紹坤教授——一位學養深厚的學者。
房紹坤于1981年進入遼寧大學法律系,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攻讀碩士學位。北大,莘莘學子心中的圣地,百年中國民主與科學的一盞火炬,它的深厚、大氣,對青年房紹坤的影響難以估量,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1987年,房紹坤來到了仍是創業時期的煙臺大學。從助教開始做起,歷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煙大副校長等職,1991年任講師,199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6年入選全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現任煙臺大學校長,國家級教學團隊(煙臺大學民商法教學團隊)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課(煙臺大學民法課)負責人,省級重點學科(民商法學科)學術帶頭人。
閃光的履歷背后,是機遇,是勤奮,更是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
課堂上的“六字真經”
現在已是校長、博士生導師的房紹坤,25年來一直耕耘在本科教學第一線。他潛心研究教學方式方法,總結摸索出了“結合”、“互動”、“前沿”的“六字真經”。
關于“結合”,他解釋說,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把法律概念、邏輯體系、理論框架灌輸給學生就行了。其實,正是這種觀念導致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去糾纏晦澀、復雜的理論。理論知識要講,但不能干巴巴地講,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通過案例教學、模擬審判等。這樣,學生學到的理論一下子就與現實對上了號,結合在了一起。目前,煙大法學院的實踐教學蜚聲國內,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之推出系列案例教學叢書;30余個實踐基地相繼建成,遍布煙臺、威海、東營等地;模擬法庭也顯示出它的強大潛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適應迅速,能力突出。
“互動”指的是師生間的爭辯、分析,即老師在課前布置題目,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博覽群書,展開深入的討論,再列出提綱;到上課時間,由老師先提出自己的一種觀點,然后讓學生駁難。學生們反映:“這種互動教學模式效果好,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們在發言、爭論,就在不同意見的自由交鋒中,真理得以成立。”凡聽過房紹坤教授的《民法》、《合同法》等課的本科生,都對他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的授課風格念念不忘,一致認同房老師對教材的掌握非常熟,體系感強,信息量大。
說到“前沿”,房紹坤感慨地說:“我們的法學教材普遍存在著陳舊、知識老化且局限于法條注釋上這類問題。我國法治建設很快,許多理論已經有所發展,陳舊的教材怎么能適應呢?教師應把最前沿的東西及時傳授給學生,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學。”
實踐證明,這一探索是成功的。現在,法學院走出2000余名畢業生,他們就職的部門非常認可,許多學生都快速成長為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單位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干。
教學改革也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可。他們先后承擔了國家、省及學校多項教改項目,主要有由房紹坤為負責人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國家級精品課建設、山東省教育廳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等。由房紹坤等人負責的《法學專業試點改革思路、特色與成效》、《“五位一體”的民法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讓大學生在美的滋養中成長——高校美育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均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法學院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的構想》、《改革法學實習,培養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法學人才》的教改項目獲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房紹坤主編的《民法》曾獲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一等獎,主編的《親屬與繼承法》、《房地產法》先后獲山東省優秀教材一等獎。
科學研究沒有捷徑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幾代學者的共同努力,煙大法學院已是“鼓鐘于宮,聲聞于外”了。
“煙臺大學民商法學科在國內地位如何?”面對記者的詢問,煙臺大學民商法教授、山東省教學名師關濤說:“我們不管排名,有兩個例子最能說明問題。一是《合同法草案建議稿》的起草,這是國家的一部基本法,全國僅有12所院校參加,除煙臺大學外,其余全部為國家重點院校。我們以省屬院校身份躋身參與,是殊榮,沒有實力,同行不認可,這根本不能想象。二是房紹坤、郭明瑞任主編的《民法》、《房地產法》、《擔保法》三部教材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遠非如此!郭明瑞、房紹坤等民商法學科成員還參與了《物權法草案建議稿》、《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等法案的起草。作為國家級教學團隊(煙臺大學民商法教學團隊)負責人、省級重點學科(民商法學科)學術帶頭人,房紹坤先后承擔和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1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有“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不動產征收法律制度研究”、“我國未來民法典中的繼承權制度”等,省部級項目主要有“特許物權研究”、“礦業權法律制度研究”、“山東省水權及其市場化理論研究”、“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等。
25年來他板凳坐暖、苦心孤詣,可謂著作等身。獨著、主編、合著學術著作7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民事責任論》、《中國民事立法專論》、《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民商法問題研究與適用》、《新合同法原理》、《繼承法研究》、《民商法原理》、《物權法用益物權編》、《公益征收法研究》等;主編及合著“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民法》、《房地產法》、《擔保法》、《合同法》。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評論》等法學核心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120余篇,代表性論文有:《民事立法瑕疵及其原因與矯正》、《用益物權三論》、《用益物權的法律屬性》、《用益物權與所有權關系辨析》、《公司瑕疵設立的法人格規制》、《論私法自治與物權法定之辯證關系》、《從財產權保障視角論我國的憲法財產權條款》、《論征收中“公益利益”界定的程序機制》、《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法律問題與對策》等。他的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其中《繼承法研究》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及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用益物權基本問題研究》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1年,《公益征收法研究》一書獲“第二屆中國法學會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僅此一項,四年一度,并且評獎面涉及到2011年前的所有論文、著作,是非常難得的。
他的弟子更喜歡稱他為“老房”。聊起“老房”,弟子們一臉敬重,異口同聲地稱贊“老房”是一個勤奮、聰明的人。在2000級碩士生于海防的印象中,一進“老房”的家就被書包圍了,他比喻為“走進書的海洋”。“老房”的愛好似乎除了看書就是寫文章,周末也是這樣。他干事情,不講廢話,不拖泥帶水,是一位多產的學者。
關濤教授說得很中肯:“我們的民商法學科,正是因為有了郭明瑞教授和房紹坤教授這樣的學科帶頭人,才在法學界確立了獨特的地位。”
獎掖后學不遺余力
在今天,房紹坤更多考慮的是學科的發展,尤其是人才梯隊的建設。他認為,一個學科的發展,不僅需要單兵作戰能力強的人才,更需要一個協同作戰、整合一致的梯隊,特別是整體的科研實力。
房紹坤在任法學院院長的時候,關心院里每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成長。他一直提醒他們多寫文章,多搞科研,甚至幫他們出思路、擬提綱,寫出來后又幫著修改,最后推薦發表。他的夫人袁紅玉老師深有感觸:“我有時都羨慕,他的同事太有福氣了。回家聊天,他還惦念著同事出書、寫論文,做科研。”
房紹坤早已是國內知名學者,出版社約稿不斷。他的書質量高,從不爽約,出版社和市場又特別認可。但房紹坤把機遇更多地給了民商法學科的同事,組織青年教師共同完成。
法學院青年教師張洪波感慨地說:“當年我從吉林大學碩士畢業后來到煙大法學院,那時我是慕名而來的;今天,我為我的選擇而驕傲。因為在這里,有了房老師這樣的帶頭人,我們心里熱,有干勁,有奔頭。”確實如此。法學院的青年教師非常重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科研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張洪波本人不僅參與多部著作的撰寫,還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房紹坤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為他們解決了不少后顧之憂。他的同事說“老房”是一個厚道的人,為人隨和,人緣特別好,如果你有事,可以隨時找他,甚至打個電話都可以。張洪波老師回憶說:“剛進煙大,感覺很不適應,但房老師給了我們熱情幫助和悉心指導。那時,我跟楊軍老師剛來煙大,住房問題一波三折,得不到解決。房老師多次到宿舍看望,親自過問我們的生活、工作條件,幫我們從后勤招待所調了房,解了我們的后顧之憂,使我們安心教學和科研。”
法學院青年教師王洪平的碩士、博士都師從房紹坤教授,談起房老師對他的學術培養和治學方法,他感慨良多:“我師從房老師從事民商法學的學習和研究已近十年,可以說,是房老師‘手把手’把我領入了學術的殿堂。房老師學術視野極其開闊,學術思維極其活躍,治學方法極其嚴謹,對學生的學術訓練極其嚴格,是莘莘學子的良師益友,這也正是恩師能夠獲得極高學術聲譽和為學子敬重的原因。”
張國臣是法學院2001級學生,在課業之余喜歡寫小說。房紹坤教授得知后給予了積極鼓勵,并資助他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天在燃燒》。現在張國臣(筆名張五毛)已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了,剛出版了暢銷小說《公主墳》。談起房老師當年的提攜,張國臣仍然感念不已:“沒有房老師的教導和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他是影響我人生的人,我一直心懷感激。”
提及榮獲全國教學名師獎,房教授動情地說:“在北京領獎期間,溫家寶總理接見我們時,要求我們‘為人師表’。這個詞很重,讓我想到很多。‘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振興的一個前提,而‘師表’指的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本身。為人之師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我們這個時代。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捫心自問:明天該再做些什么?!”
躍馬爭春舒壯圖,春風化雨培桃李。藏龍臥虎煙大人,明珠璀璨耀黃海。是的,煙大的明天和希望也正在他們身上!
更多有關"山東省,教學,法學,老師,法學院"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煙臺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