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道(三)
(文/肖婷 劉嫻 圖/劉嫻 張朝梅)
7月2日,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和全面細致的安排下,文學與新聞學院社會實踐團隊村官助理組、中學教學組和小學教學組三支分隊各司其職,正式開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6名隊員在各自“崗位”上充分利用了專業特長,發揮了智慧才干,體現了大學生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受到柳塘鄉政府領導、學校領導的高度贊揚。
通過深入體驗政府職員和教師的工作,隊員們收獲頗多,既深感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又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為今后的職業規劃乃至就業奠定了基礎。讓我們通過“小助理”和“小教師”的日記,體驗政府和學校工作人員“背后的故事”。
【日記一】
原來政府的工作如此繁雜
(村官助理組:劉嫻)
“老人家,這個事情政府一定會幫您解決,您放心吧!”
“大家都停下手中的工作,馬上到五樓會議室開會。”
“同學們,你們五人分別在黨政辦、計生辦、群工辦、民政所和安全生產辦擔任助理,有不懂的地方盡管問工作人員就行。”
7月2日,周一,柳塘鄉政府辦公大樓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有前來尋求幫助的百姓,有忙忙碌碌政府工作人員,還有包括我在內的5名擔任村官助理的大學生。
拘謹地走進鄉政府黨政辦,十分擔心自己會因閱歷不夠而不能勝任工作,這時聽見辦公室鄧老師打電話說急需擬定一份《農機安全管理責任書》,我自告奮勇承擔這個任務。按照鄧老師的要求和原有的樣本,我運用所學知識,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欣喜地受到了鄧老師的表揚。
“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民生工程、交通建設、民政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大家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我們要把文新學院實踐團隊的隊員們當做自己的寶貝、兒女或者兄弟姐妹,讓他們能夠得到真正的鍛煉和真切的關懷。”
在鄉政府的工作會上,政府領導濃濃的方言和幽默的話語營造了和諧的會議氛圍。聽了領導的工作報告和工作安排,我對他們嚴謹的工作思路和有條不紊的任務部署深感敬佩,也初次發現原來政府的工作不如想象般輕松,而是繁雜異常,任務頗重,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要在7天的實踐活動中多聽、多思、多學、多反省的決心。
【日記二】
他們的童年別樣精彩
(小學教學組:范書培)
剛走進柳塘鄉中心小學,21名同學們已經靜靜在太陽下等待,他們伸長脖子,翹首企盼“小老師”的到來。看著那些朝氣蓬勃的笑臉,我們一身的疲憊頓時煙消云散,親熱地拉起了同學們的小手,走向早已精心布置的教室,那里,一室溫馨。
中心小學的甘校長十分熱情地接見了我們,不僅把教師辦公室裝潢一新提供給我們,還特地準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甘校長的大力支持無疑是對我們此次教學活動的極大鼓勵,我們備受鼓舞,開展了精心籌備的趣味國學知識教學活動。
“老師,我會唱歌!”
“老師,我會跳街舞!”
“老師,我會背古詩詞!”
這樣的發言不是來自少年宮,也不是來自特長培訓班,是在柳塘鄉中心小學的教室里。課堂上,那些高舉的雙手、躍躍欲試的身影和炫麗的特長表演,讓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嘖嘖稱奇并深感慚愧。五年級的肖怡淇完整地背誦了《春江花月夜》,震驚全場;馮昊陽年紀雖小,卻“身懷絕技”,不僅當場表演高難度的機械舞,還向我們贈送了一張唯美的漫畫;劉敬麗在小學五年級之前竟已閱讀完四大名著,并在課堂上對《紅樓夢》進行品讀……。
21名小學生積極地表現自我,踴躍參與,開朗大方,在他們的笑聲中,我們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快樂。
【日記三】
活躍的趣味課堂
(中學教學組:劉婭紅)
在中學組的趣味國學知識課堂上,余江霞“小老師”在課堂一開始就全面介紹了國學的定義以及基本知識,讓同學們對國學的概念有所了解。隨后的孔子知識問答,同學們爭先恐后舉手回答問題,展示了自己的國學知識積淀。
“扁擔長,板凳寬,板變…要綁在扁…板凳上……”
“粉紅墻上發…畫鳳凰,紅鳳房…房鳳房…粉紅鳳房…”
除了授課之外,我們的教學活動還包括“看表演、猜成語”和繞口令比賽等。令人驚奇的是,雖然我們擇取的是比較有難度的成語,但全班20名中學生配合得當,思維活躍,大部分成語都被形象地表演出來并很快回答正確。繞口令比賽場上,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語句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原本拘束的“小老師”和同學們也漸漸熟悉起來,打成了一片。初中二年級的李巧一字不漏并十分流利地讀完了繞口令《八百標兵》,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為什么電影《地心游記》中‘指南針’在南極時指向北極,而在北極時卻指向南極?”
“老師,我知道,因為地球的磁極南北相反。”
在播放電影《地心游記》時,同學們觀看得非常仔細,凝神屏息,關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踴躍回答了影片的相關的問題。
一天的教學活動很快結束,同學們都對這樣新奇的教學方式展現了濃厚的興趣,直到我們宣布放學時,大家都還戀戀不舍,遲遲不肯離開教室。
【日記四】
果園里的幸福體驗
(暑期實踐團成員:余江霞)
7月2日下午,在結束完當天既定工作后,我們社會實踐團17名師生在柳塘鄉黨委副書記任建容的帶領下,前往該鄉所轄山村幫助當地農戶采摘水果,切身體會農民勞作的辛苦。
“這個樹的李子好吃。”
“你們盡管摘,多摘點。”
到達果園后,我們和當地農戶拉起了家常。果園負責人在得知我們前來實踐的目的后,熱情地介紹了果樹的育苗、栽種技術,并現場講解如何辨認李子、桃子、黃花梨、玉米等水果成熟程度以及采摘要領。
“快來這里,這棵樹上的桃子好大!”
“看,這是我的‘戰利品’。”
我深知,體驗農村必須得深入田地,天天盼著能有機會到田地里去“實戰”一下,哪知機會立刻就到來了,任副書記帶領我們來到了柳塘鄉著名的蔬果園。滿山的李子、桃子、梨子和玉米映入眼簾,桃李的芬芳撲面而來,讓我們頓時不顧形象奔向大樹的懷抱。
在果園管理員的帶領下,我們邊看、邊學、邊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既感受了農民的辛勞,也學習了果園管理、維護方面的知識,獲益匪淺。
村官助理組工作照片
國學趣味課堂場景
親身體驗采摘樂趣
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受到重慶電視臺等省級媒體關注(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 張穎 何芳芳文/圖)
近日,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以“青春九十年 報國永爭先”為主題,以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為契機,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社會調查、幫扶、教育等方式動員學生發揮知識技能優勢,組織學生深入基層廣闊天地,開展了解和關注國情的慰問和服務活動。
根據共青團重慶市委的統一布署和安排,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本次社會實踐地點在重慶市渝北區雙龍湖街道龍昌街社區。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共分為四個大的板塊,主要包括:
一、“大手牽小手”——市民學校里的孩子們在成長。社區市民學校里的孩子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和爺爺奶奶等家里的老人們生活在一起,社會實踐團的成員為市民學校的孩子們送去了文具、書籍等他們必需的學習用品,并通過“一對一”的交流更多的給予孩子們精神和心理上的關愛,幫助他們在學業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留守老人我們在努力。對空巢老人,實踐團成員們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地用實際行動為他們排憂解難。
三、“走出象牙塔”——體驗社區干部的一天。實踐團的同學們跟著社區的干部一起上班,一起處理群眾糾紛,一起面對工作中的種種不易,體驗基層干部工作的繁雜與辛苦。
四、“從細微處做起,積極開展社區公益活動”——踐行大學生社會責任我們在行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入調研了解民情。采取走訪和入戶調查的形式了解居民家庭情況和所在社區基本狀況,開展有關農村留守兒童、重慶城鄉統籌試點、居民增收等方面的專題調研。此外,大學生們還深入到社區的偏僻角落幫助清理“牛皮癬”和幫助維護社區環境衛生。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做起,積極開展社區公益活動,踐行大學生社會責任。
通過以上一系列實踐活動的開展,學院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以外,更多的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能夠更多的了解除了學校范圍以外的國情、社情和民情。讓我們的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最終更好地走向實踐。
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重慶電視臺等省級媒體的關注。重慶電視臺科教頻道派出了采訪團隊專程到實踐地點進行了跟蹤拍攝和現場采訪。據悉,本次采訪內容將以新聞報道和專題報道的形式播出。同時,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還將在相關報紙媒體上得到報道。
更多有關"同學們,工作,老師,實踐,國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重慶工商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