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教師的楷模 記黑龍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
2012-08-21 來源: 人民日報

張麗莉近影(8月17日攝)本報記者丁志軍攝
張麗莉,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一名從業5年的普通教師。
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面前,非凡的壯舉使她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5月8日晚,在一輛客車突然失控并沖向學生的危急時刻,張麗莉挺身而出,為搶救學生被卷入車下遭到碾壓,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8月中旬,記者走近張麗莉和她身邊的人,傾聽他們講述張麗莉的成長經歷。
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回顧張麗莉受傷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學教師李金茹泣不成聲。
那天,距離李金茹幾米外的張麗莉站在車旁正在疏導學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車猛地向學生們沖過來。危急時刻,只見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一名嚇傻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無情的車輪碾到了下面。
“我當時第一反應是麗莉完了,大喊快救張老師。孩子們也高喊,張老師怎么了!”李金茹說:“其實麗莉當時如果躲開完全有充足的時間,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學生上了!”
“麗莉呵護學生勝過自己。”第十九中學副校長靳艷萍說,她還有一次保護孩子的故事在學校傳為佳話。2009年冬天,張麗莉班里有一名學生生病了。她領著幾名班干部去看望。過馬路時一輛自行車因為坡路太滑,搖搖晃晃地朝學生閆泓軼撞了過來,眼看就要撞上了。這時,張麗莉猛地一把將閆泓軼攬在懷里。閆泓軼沒什么事。可是張麗莉卻被自行車撞了個正著,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麗莉在生命垂危的時候,還惦記著她的學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主任趙鳴雁說,“張麗莉昏迷多天后,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高位截肢后,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會是怎樣。出人意料的是,張麗莉不僅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后悔嗎?”她回答:“不后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30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30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崇尚教師立志教書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從小就渴望做教師。
張麗莉進入依蘭師范學校后,不僅學習好,而且思想上積極上進。依蘭師范學校的培養,為張麗莉在日后工作中逐漸顯露出的優良品質打下了良好基礎。2004年,張麗莉順利通過了“專升本”考試,進入大慶師范學院。
麗莉自從上了師范,幾乎每次見到當教師的大伯母,都會很認真地向她求教,詢問如何當一名好老師,如何教育學生,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喜歡老師……
麗莉的大學同學鄭海峰回憶:“麗莉畢業時,她實習過的單位大慶油田宣教中心想留她,被她推辭了。這是我們大家都爭著去的好單位,麗莉放棄了很可惜。她只有一個信念,回佳木斯陪爸爸,當教師。”
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張麗莉時時刻刻用心詮釋“師愛”這兩個字的真諦,用自己誠摯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
張麗莉愛笑,她的微笑總能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學生谷志超不喜歡學習語文,張麗莉就特意在課堂上讓他朗讀課文,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微笑著夸他“聲音有磁性,很好聽”。一段時間之后,谷志超的語文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張麗莉有雙會說話的大眼睛。課堂上,她的一雙大眼睛從不放過每一個學生,在她的注視下,全班同學都有一種被關注的感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當不好的老師。”張麗莉經常這么說。
在一個個細節之中,張麗莉從一點一滴關心著“家”里的每個孩子。體育中考時下起了雨,她把自己的傘給了學生;冬天,有的同學不吃早飯,她就自己掏錢買來一箱桃酥放在班級后面;為了讓學生多上一會兒自習,她親自動手,把班里的衛生整理得干干凈凈。
學生張旭很小就失去父親,和重病纏身的媽媽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活。2009年,張麗莉接手張旭所在班工作,聽說張旭的遭遇后,從自己每月不足1000元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00元資助他。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細心的張麗莉每次都在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把錢交給張旭。
勤奮向上追求卓越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是張麗莉的座右銘。
為提高教學水平,張麗莉經常聽課,對每堂課都能找出有效點和無效點,并虛心與老教師探討交流教學方法。很快,她就在全校90名青年教師中脫穎而出,成為學校著力培養的青年教師骨干和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
張麗莉潛心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每個年度都制定階段性發展目標。初一學生剛入校,重點抓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初二學生進入青春期,著力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等到了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中考,開始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的調適,以減輕中考給學生帶來的壓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張麗莉十分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她對學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認真批改,寫出大量有針對性的批語。
張麗莉的家距離學校較遠,但每天上班她都早早出現在學校,和學生一起上早自習。2009年當上班主任后,她每天早晨堅持帶領學生出早操,即使毫無征兆的懷孕初期也未曾間斷。由于運動量過大,身體超負荷工作,導致家人期盼已久的寶寶“擦肩而過”。在家休產假,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她就重新返回課堂。
熱愛生活播灑愛心
張麗莉常說:“無論是親情、友情、師生情,每一份愛,都需要我們以無私的付出去維系,以真誠的溝通去經營,只要我們用心去關愛每個人,我們的世界就永遠是充滿陽光。”
在丈夫眼里,她是個好妻子,只要她不忙,總是做好飯菜等待丈夫的歸來;在父母眼里,她是一個好女兒、好兒媳,每當生日或是重大節日,都能收到張麗莉精心準備的禮物;在年近九旬的姥姥心里,她是一個好外孫女,無論是換季的衣物,還是最喜歡的食品,張麗莉總是想著姥姥。
她愛同事,并努力用真摯的友情感染著這個有著共同追求的團結集體。老師們下課了,時常能接到張麗莉遞到手中的一杯熱水;午餐的時間到了,經常會看到桌子上張麗莉為大家打好的飯菜……
在與學生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張麗莉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懂得愛。只要班級的孩子生病住院,張麗莉都要到醫院去探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時間照料。她還會組織同學集體去醫院探望,每個同學只需送上一個水果,上面貼上對患病同學的祝福語和心里話。用她的話說:雖然只是一個水果,但情義無價,它是一份同學的真情,一份真誠的關懷,我要用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名學生都懂得關心身邊的朋友,關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讓真愛滲透到每個孩子的心靈。
張麗莉的英雄事跡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榮譽也接踵而來: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面對這些,張麗莉看得很淡,她說:“不要把我當作英雄,我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希望自己趕快好起來,回到講臺,繼續為孩子們上課。”
宣傳部/整理
2012年8月22日
更多有關"學生,一名,教師,孩子,依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