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趙宇博士和他的組培實驗項目
新聞通訊 攝影、撰稿:武惠平
在舉國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熱潮中,趙宇博士以更樸實更生動更自覺的方式響應了時代的號召,“哪里有污染,我就研究哪里,治污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趙宇博士是晉中學院生物技術研發中心主任,2008年至今,主要負責學校植物組織培養研究室及主持山西省教育廳粉煤灰醋糟優良基質改良項目研究。其中,組織培養研究室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成功完成蝴蝶蘭、文冠果、紅掌、古巴蘭花、連翹、月季、紅葉石楠等八種植物的由葉片到愈傷組織到完整植株的全套配方研究,這是他帶領的一個30人的大學生創新團隊一起完成的,在科研的同時將技術傳授到了學生中;粉煤灰醋糟優良基質改良項目獲得了山西省省政府的肯定,并獲教育廳立項及專項資金支持,這也反映了山西省迫切想摘掉超級污染大省帽子的愿望。趙宇博士的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在中國的基層,科學發展觀有著深厚的土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粉煤灰,是從煤燃燒后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排出的主要固體廢物。粉煤灰是我國當前排量較大的工業廢渣之一,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燃煤電廠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處理,就會產生揚塵,污染大氣;若排入水系會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還會對人體和生物造成危害。趙宇博士說:“見到污染心里就難過,我的項目設想主要為植物修復技術,即通過一些植物來修復環境生態污染。項目的基礎是北京的奧運花卉養分研究經驗,2006年,我們成功在中國東北草炭中加入營養啟動劑,使之栽培效果類似加拿大泥炭,但泥炭的價格為前者的10以上。所以我們也首先通過對泥炭的物理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包括容重、總孔隙度、通氣孔隙、持水孔隙、ph、Ec、氮磷鉀含量、有機質含量等;然后據此理化性質選用山西主要污染物粉煤灰、及農業下腳料醋糟、酒糟等進行基質配置,使其盡量接近泥炭性質,同時選用廢醋等物質進行微調,并進行相應的養分管理。同時進行植物篩選,盡量挑選適應性強的植物,如耐鹽堿、耐貧瘠植物進行栽培。兩者結合,幾茬過后,基質物理性質由于根系的殘存及聯系,粉塵會被固定,有機含量會增加,孔隙度會比較均勻,同時大大改善養分供應水平,植物生長會更加良好,這樣一些粉煤灰及農業下腳料存在的污染物可能會被植物富集或轉化,具有更強更多污染物吸收、但適應性較差的植物會隨后被種植,從而達到恢復生態的目的。”
他,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后,現在已經被起來越來多的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其實,我們的社會是歡迎這樣的治污專家的,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濤,市委書記張璞和市長吳清海都曾參觀過他的實驗室,他對領導們說自己求學的目的一方面想進一步了解配置基質過程中的影響元素,或學習更好的基質改良方法,另一方面想以細胞工程或基因工程為基礎,對一些良好改善環境的植物進行組織培養或學習培養過程,使之利用到中國山西。治理一個受到極大污染的地方,同時也為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回到那一個山川秀美的古老山西傳說中!領導們都對他的想法給予了贊揚,對他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春夏秋冬、寒暑幾易,趙宇博士共培育植物品種達20余種。其中,包括高檔觀賞花卉,蝴蝶蘭、紅掌、古巴蘭花、文心蘭等;藥用植物,金脈連翹、羅布麻等;珍稀園林植物,美國紅葉石楠、德國“多特蒙德”“光譜”藤本月季等;實驗室與省內外多家高校、企業展開合作,與山西金貝植物科技機構合作完成了綠蘿、文冠果等組織培養配方研究;為北京市園林局開展細葉苔草、金葉苔草等組織培養配方研究;組織培養生產的蝴蝶蘭“超級火鳥”已進入北京市盛芳園花卉機構,其品質可媲美國外同類產品;同時與國內同行積極開展學術、技術交流,先后有中國農業大學陳清教授、趙梁軍教授、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董愛香高級工程師等來我實驗室參觀指導;同時擁有粉煤灰、醋糟、煤矸石、鎂渣等有機肥及基質化技術,并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機構秉承"技術研發、技術對接、技術轉讓"的運營理念,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治污跟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社會‘合拍’,一定能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抱此信念,趙宇博士研發的植物修復-粉煤灰醋糟優良基質配置技術,先后獲山西省專項支持、國家財政部專項支持。已經從實驗技術轉化為了生產技術。本技術來源于北京市重大項目,奧運會國產基質配置技術,該技術以市場價不足進口泥炭十分之一的國產東北草炭入手, 通過獨有的基質配置技術,使配置出的基質性質達到了國外進口基質性質,并通過了植物栽培試驗效果驗證,從而在2008年為北京市奧林匹克運動會采用,獲得了廣泛好評,由此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本技術先后引起了山西省各級領導的重視,先后有原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王君、省政協副主席劉滇生、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湯濤前來考察指導。這項技術的切實應用不僅可變廢為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可用于復墾礦區、治理污染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使農民增收。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各界人士今后一起來關注社會基層的科技創新力量,為治理環境污染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更多有關"基質,植物,粉煤灰,山西省,泥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晉中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