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家談】希望師資改革更為人性化
編者按:校內改革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改革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大家對改革有著什么樣的建議和意見表達,是我們非常愿意關注的話題。為此,我們特開設“改革大家談”專欄,圍繞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訪談、視點、評述、建言等方式,在自由表達、觀點碰撞中,反映民情、傳遞民聲,為改革匯聚力量、啟迪智慧。本網記者就學校師資改革專訪學校新聞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劉澤民。
劉教授,節日快樂!我是“改革大家談”欄目的記者。今天恰好是教師節,我想就從教師說起,請您談談學校的師資改革吧。
我是一名教師,響應、參與學校師資改革,特別是將來還要享受師資改革的成果,這是切身相關的大事。另一方面,我是新聞中心主任,密切關注學校改革的動態,努力掌握改革的輿論導向,弘揚改革的主旋律,也是分內之職。這個雙重身份,確實使我和學校師資改革脫離不了關系。
您怎樣評價師資在大學中的地位?
其一,一流的師資是大學本體內涵的確定者。什么是大學?清華大學的梅校長曾經有一個著名的界說:“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大學之所以叫做大學,完全是由于它聚集著“大師”。這個說法與丁學良的“教員是大學的靈魂”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據這個說法來判斷,那種只見大樓不見大師的大學,表面雖富麗堂皇,實際上喪魂落魄,就像一個發亮的傷疤、一堆美麗的垃圾。大師云集大學,即使樓宇簡陋,也還是圣壇!這里,一流的師資構成大學立足于世的內在根據。
其二,師資是大學的第一資源。在大學的諸多構成元素中,師資居首。大學的構成元素,包括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學科專業、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等,其中,師資屬于動力元素、活力元素、魅力元素。師資對人才培養、學科專業、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乃至整個大學的吸引力、凝聚力,都具有生成的功能、結構的功能、滋養制動的功能。有一流的師資,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培養,一流的學科專業,一流的教學科研,一流的辦學魅力,才可能向社會提供一流的服務。這在邏輯上不能顛倒。從這個角度講,一流的師資是衡量一流大學的首要標志。大學靠什么去引領社會,率領文明?追溯到底,終極的元素和原因還是一流的師資。沒有一流的師資,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學術成果都成子虛烏有。
您是不是覺得,師資改革在我們學校當前的改革中應當擺到優先位置?
是的。師資是大學立校強校之本。學校改革必須務本,也只有務本,從“本”出發,才能符合“道”,《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覺得,在新一輪的改革中,學校應當把有關師資的改革擺到第一方陣。
高書記、張校長在學校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中南大學新一輪的改革以人事制度的改革為龍頭。這是對人事制度改革的準確定位。大家知道,人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歸宿,人事的改革理所當然是龍頭。我想,從大學的特殊構成來看,師資是人事的拱頂石,師資隊伍建設是人事工作的樞紐工程,因此,說學校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為龍頭,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師資的改革為龍頭,也算是順理成章。
您怎樣看待學校目前出臺的有關師資改革的任務、條例、舉措?
我沒有仔細琢磨。但從整體看,我覺得,學校出臺的有關師資改革的任務、條例、舉措,在其必要性上并沒有留下質疑辯論的余地,可以討論的大概在于具體的時空規定,以及如何保證實施的公正、公平、公開。
譬如,提高教職員工的生活待遇,這還需要辯論嗎?還需要追問它是否必要、是否應當嗎?教師再高尚首先也是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教書育人;吃喝住穿,哪一件都需要花費。顯然,提高福利待遇不僅不要質疑辯論,而且還要鼓掌歡呼。如果有哪位教師質疑學校提高生活待遇,我第一個主張把他(她)送到湘雅精神病室。
譬如,教授上講臺,我以為也無需討論。教授的天職就是通過上講臺傳道授業解惑。教授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思考、獨立的見解,對教學環節、過程、節奏有豐富的經驗。教授不上講臺,那是不務正業。陳寅恪先生是清華園里著名的國學大師,可以稱得上教授的教授,當年雙目失明,校長要他休息,他說一段話,大意是:我穿的教書匠的衣,吃的是教書匠的飯,我不上課誰上課?依我看,教授上講臺是硬道理,天經地義;教授不僅要上講臺,而且要上好講臺。
再譬如“千人計劃”,“名醫名師工程”,其必要性也無可置疑。大學師資的來源無非兩個:一個是校內培養,一個校外引進,此外別無他途。“千人計劃”顯然是吸引和凝聚一流師資的不二舉措。“名醫名師工程”則是建構具有中南特色的一流師資的必要舉措。至于有哪些具體的指標才能成為名醫名師,如何保證“千人計劃”、“名師名醫工程”的公正、公平、公開,當然可以討論,但與“千人計劃”,“名師名醫工程”本身的必要性、正當合理性無關。我希望有機會再加討論。
您對學校師資改革有哪些建設性意見?
我講兩點,但很遺憾,都不針對學校師資改革的具體內容。
第一點,中國的大學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著一個通病,那就是喜歡用管理、約束、監督、鞭策的態度來對待師資,以方便管理、約束、監督、鞭策為目的推進師資改革,因此,師資體制機制改革來改革去,教師總是一個被管理、被約束、被監督、被鞭策的群體,受惠的主要是主管部門,因為它獲得了一種新的管理、約束、監督、鞭策師資的制度和辦法。作為中南大學教師隊伍的一員,我誠懇地希望,我們學校在推進新一輪師資改革的過程中,革除這一通病,革除這種畸形的改革態度和改革取向,牢記師道尊嚴,堅守尊嚴的師道,對整個師資隊伍少一點冷淡、疏遠、隔膜,多一點親近、體貼、呵護、關懷,少一點管理、約束、監督、鞭策意識,多一點尊重、敬畏、謙卑,甚至可以多一點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小心精神。
第二點:中國大學師資改革方面存在的另一個通病,是智商高于情商,只是片面地給師資隊伍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規范、法則、條例、責任,而忽視對師資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心靈的建構和啟迪。作為中南大學教師隊伍的一員,我渴望學校在未來的改革時段能夠革除這一通病,能夠提升改革的情商,能夠讓中南大學的師資改革更為人性化,更有感染力,能夠讓各種制度、規范、原則,責任不再是外在的苛嚴的強令,而是教師內心的自由、自覺、自愿,能夠讓教師從學校體驗到比以前更為溫馨的人情味、家園感、幸福感和落定感。
要知道,教授覺得自己被逼迫去上講臺,與他始終覺得欠著學校和學生一筆人情債要去上講臺,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教師覺得學校僅僅是一個工場,與他始終覺得學校是情感相依的家園,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我渴望,學校師資改革的最后成果,是讓每一個教授都始終覺得欠著學校和學生一筆人情債,自覺自愿去上講臺,是讓每一個教師都始終覺得中南大學是自己的家園,中南大學是“我”的中南大學,報效中南大學是“我”的良知,“我”的幸福。
更多有關"師資,改革,學校,大學,教授"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 06-04華南師范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江南大學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 06-04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新鄉醫學院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東北農業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06-04內蒙古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9第四軍醫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簡章
- 05-29復旦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9第二軍醫大學2014年招生計劃
- 05-29同濟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
-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