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是軍人,都會沖上去!”——記第二軍醫大學勇救落水女孩的90后學生王蘇豫

9月剛開學,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從河南鹿邑寄到了上海——
路遇落水女孩,第二軍醫大學研究生管理大隊臨床九隊學員王蘇豫毫不猶豫地跳進河里,拼盡全力救起了一個同樣年輕的生命。直到幾天后女孩登門致謝,王蘇豫救人的故事才在這座縣城流傳開來。
9月5日,在第二軍醫大學學員樓里,記者見到了19歲的王蘇豫。
“跑過去,跳進去!就這么簡單”
上午9點半,記者在樓梯口遇到了剛下課的王蘇豫。陪同記者采訪的干事劉璐說,就是他。問起跳水救人的事,王蘇豫說:“當時腦子里閃過的就是,那個人有難,我會游泳。然后就是跑過去,跳進去!就這么簡單。”
8月25日中午,暑假回老家的王蘇豫和兩個高中同學一起去鹿邑縣渦北鎮的濱河公園游玩。正在岸邊走著,王蘇豫看到前方100米左右,一個女孩在河里一上一下直撲騰,很明顯不會游泳。
情況緊急!王蘇豫邊跑邊脫了上衣,飛身跳了下去。由于跳得匆忙,磕到了岸邊的石板,左手掌和左腿膝蓋處一陣疼痛。這時女孩幾乎完全淹沒在水里,只有一只手努力伸出水面。王蘇豫以最快的速度游過去,左手抱住女孩腰部讓她的頭露出水面,右手拼命劃水。好不容易靠上了岸,但河岸長滿了青苔,根本上不去。力氣將盡,又嗆了好幾口水,王蘇豫有點慌了:“不能松手,一松手就是一條命啊。”
好在兩個同學陸續趕到,一個跳進水里推,一個在岸上拉,三人組成人鏈把女孩救上岸。上岸后,王蘇豫立即用在學校學到的急救知識進行搶救。按壓背部幾次后,女孩吐出幾口水開始咳嗽,王蘇豫松了口氣,也才注意到自己手上、腿上的傷口正在流血。
“做正直、有責任感的人”
回到家,王蘇豫沒敢告訴父母,一個人偷偷包扎好傷口,準備開學。直到幾天后,落水女孩和朋友一起尋來,父母才知道兒子救了人。
“他應該救,他是軍校大學生,是軍人。”王蘇豫的父親,一名一等傷殘軍人,堅毅的眼神令人動容。王蘇豫告訴記者,父親是他的偶像,由于執行公務時遭遇車禍雙腿截肢,父親的軍旅夢想戛然而止,但軍人的追求和精神始終在這個家庭延續。
“父親從小就用軍人的標準教育我。”王蘇豫說,2009年考入第二軍醫大學后,學校的環境更熏染了他,“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學員樓頂的大字字字千鈞。
“蘇豫救人,我們一點不覺得驚訝。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踏實認真,樂于助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讓臨床九隊隊長曹未對這個大男孩印象深刻。家里日常開銷僅靠父親的撫恤金維持,還有讀高中的弟弟,蘇豫卻一次次把學校發的助學金讓給更困難的同學。
“做一個善良、正直、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軍人。”王蘇豫說。
“做合格的軍校大學生”
當不少人糾結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扶”時,是什么讓這個19歲的小伙子面對危險毅然決然?是對真善美的信仰,更是軍人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研究生管理大隊政委李松說:“這件事,放在我們大隊每個學員身上,都會作出同樣的選擇。是軍人,都會沖上去!”
走訪第二軍醫大學,記者更加堅信這一點——從堅守手術臺創造奇跡的九旬老軍醫吳孟超院士,到帶隊邊防巡診的“全國巾幗建功標兵”賈丹兵,救死扶傷、忠誠奉獻已融入二軍大每個人的血液。
第二軍醫大學政委陳錦華說:“王蘇豫身上體現的是當代軍校大學生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品質,是長期以來培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陳錦華告訴記者,二軍大堅持引導學員“進老區、進社區、進邊區、進災區、進營區”,在知行合一中了解國情、強化使命。
“我們感謝養育他的校園,因為你們培育了一個好學生。”感謝信的最后熱情地寫道。
王蘇豫靦腆一笑:“我還要更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軍校大學生。”
(光明日報記者:曹繼軍 顏維琦 通訊員:肖 鑫)
更多有關"軍人,女孩,學員,軍校,跳進"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