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名師訪談之一】徐憲: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徐憲: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主持/統稿:王世華 特效/編輯:陳紹富
【編者按】
在2012年重慶工商大學教師節慶祝暨表彰大會上,重慶工商大學首批教學名師華鷹、徐憲、李定清、夏莉受到學校隆重表彰。為了解名師的思想,展示名師的風采,校報和校園電視臺聯合錄制了《講述·教學名師》系列電視訪談節目。現將視頻和文字予以發布,以饗讀者。
點擊網址立即觀看節目
http://tv.ctbu.edu.cn/?action-viewnews-itemid-89
【文字內容如下】
徐憲: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主持/統稿:王世華 特效/編輯:陳紹富
主持人:老師們、同學們、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由校報和校園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名師訪談節目。我們今天邀請到的嘉賓是學校首屆教學名師徐憲教授。
徐憲——碩士生導師、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工商大學教學名師。
1
主持人:徐老師您好!我知道您來學校工作以前有20年的科學研究工作經歷,這一段經歷對您以后以及現在教學工作有何影響?
徐憲:我到學校之前很長時間是在社科研究機構從事社會學研究工作。2003年初,我來到重慶工商大學任教,其間有七年擔任過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兼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主任、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現在是一名專任教師,潛心從事教學工作。我以前的研究工作和現在的教學工作都是社會學,應該說以前的研究對后來的教學積累了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有一點,就教學而言,尤其是教學方法等,我更多的是來到學校后向我們的專業教師虛心求教而得來的。剛來時,我聽過學院各個專業很多老師的課程,包括老教師、青年教師,我都是一一向他們請教,尤其是發現很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案例,我會不斷地向他們請教學習。這個過程給我的啟發很大。
主持人:您去聽這么多課,應該有一些課的任課教師比您年輕?
徐憲:是的,有很多是年輕老師。事實上現在的年輕老師思維很敏捷,同時他們的方法也很先進,這些是我到學校工作以后才體會到的。這(教學工作)與以前的研究工作比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教學的基本方法,我的確是到學校后才掌握的。我們的老師,包括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給我的幫助很大,我一直心存感激。
主持人:到我們學校工作必須參加崗前培訓,據說您是當年培訓班里年紀最大的學員?
徐憲:是的。按照市教委規定,到高校工作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并取得教師資格證才能上崗。我參加了那一屆培訓,來自各個學校的共計有好幾百人,我是當中最年長的學員。
主持人:那一年您的年齡是?
徐憲:四十七八歲。
主持人: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徐憲:從那時開始,我成為了一名教師。能進入這個我認為最為光榮的職業,我感到很高興,我將為此努力。
主持人:從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到一名優秀的教師,這個轉變實際上您用的時間并不長。除了您以前的科研對教學有一個很好的奠基之外,虛心求教是不是成功的最大因素?
徐憲:是這樣的。進入任何一個職業都必須經歷重新學習的過程。個人以前的科學研究成果是另外一種成果體現,教學和科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我現在開設的一些課程,比如“中國社會思想史”“民族與宗教”“老年社會工作”“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等,這些課程與專業有一定關系但不是一個專業,對這些課程的教學實施我此前是沒有經驗的,主要還是向其他老師學習。學習后自己再認真專研教材和教學方法。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尤其是一些老師在一門課程上已經專研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都是完整地、無私地給我指教,讓我學到了很多。
2
主持人:我在教學名師訪談中,很想問一個問題,我想這也是很多觀眾關心的話題,那就是您的核心的教育理念或者教學方法是什么?
徐憲: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未來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應該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具體而言,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教師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和激勵學生成長成才。學生的成功,才是教師的成功——我一直有這樣的體會。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應當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這是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這個職業的價值所在。具體到專業教學,我認為,它是教師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學的內容必須有助于學生的發展和能力提升,因此我認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是教師應當堅持的專業教學理念,也是教師自己必須一以貫之的必修功課。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首先自己必須精通此道此業。教師的專業功底是否深厚,也是來源于學習。教師因材施教,不能墨守成規,更不能落伍于時代。專業培養計劃、教學方案、教學內容需要不斷修訂完善,與時俱進。因此,教師自己必須不斷積累,終生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地將自己所知曉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學生也才能從老師那里學到真正有用的專業知識,進而實質性地提升專業能力。
主持人:您的一席話讓我感受很深的有幾個關鍵詞。一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教學理念。此外,還有一個關鍵詞是教師的終身學習理念。在這方面,我已經從您身上看到了,剛才您談到了自己還有不斷學習的空間。作為教學名師,有如此謙遜的話語,對我們是一個激勵。顯然,我們還有非常大的學習進步空間。接下來這個問題,想請您聊一聊在您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難忘的故事?
徐憲:經歷這么多年的教學工作,難忘的事情不少。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本不能停留于口號,需要心口如一,用心去做。尊師愛生,教學相長,這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應當從每一個細節做起。我擔任過本科班的導師和研究生導師,期間與學生交往時我很強調注重細節,對學生負責,要跟學生平等地、朋友式的來溝通,這是非常有效的。
主持人:您談到細節問題,據我了解,您在擔任班導師期間乃至以前,如果發現有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您會到網吧去尋找他們,有這么回事兒么?
徐憲:有一部分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困惑乃至問題。有的學生在網吧十幾天不出來,這種情況發生過,應該說還不少。有一段時間,這種情況比突出,對其他同學也產生了負面影響。那段時間學校附近的網吧比較多,我會到哪些網吧去把學院的學生找出來、請出來,了解一些實際的問題,進行平等的溝通和勸導。學生認為你說得在理,還是會聽你的話的,這樣也就間接地把他們請回了教室,其中有不少學生此后能夠振作起來。
主持人:我想問問現場的學生,假如是你沉迷網絡游戲,在網吧,你突然發現院長或者專業課老師站在你的面前,可能是和藹可親,也可能是一臉嚴肅,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現場觀眾:我會感覺這個老師在平時生活中是很關注我的,能幫助我,通過與他交流之后我想我應該能回到學習當中,更加努力。
主持人:其他同學呢?
現場觀眾:如果是我,我會有所改變,因為院長都親自找來了。我不想讓他失望,而且也要對自己負責。
主持人:在我看來,面對這種情況,可能馬上會體會到一種關愛,這種關愛是來自學院層面的關愛。這對學生的改變,我估計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讓我們為徐老師的這種行為鼓掌!
徐憲:謝謝!作為教師,這是應該做的事情,這沒有什么特別的。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關愛學生,通過細節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不僅要這樣做,而且要用心地去做。
主持人:徐老師反復在強調自己堅持的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我想剛才這個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以學生為本的例子。我還聽說徐老師在擔任院長時,面對有困難或者有問題的學生,您一直秉承“不放棄”的態度。能不能給我們分享一些故事?
徐憲:一位來自山西的2006級同學,因為小時候生病導致聽力障礙,比較怯場。他的父母不放心,找到我并拜托我給這位學生提供一些幫助,保證他正常畢業。家長的囑托讓我很感動,在隨后幾年我一直在關注這件事情,經常詢問這個孩子的情況,上課時把他安排在前排。一段時間沒有看到他,也會約請他來談一談。我也拜托其他任課老師給與他更多的“關照”。這孩子非常刻苦,總是坐在第一排,看教師的口型做筆記,讓我很感動。這是一種情況(身體障礙),還有一種情況(心理障礙)——也是一位來自西北的孩子,她心理上有一些障礙,臨床醫生建議她不要繼續上學,家長十分著急。我們經過一番探討后,建議她休學一年,不要離開同學們,因為回到家之后不利于她的治療。我們還建議她休學期間到附近的餐館里當迎賓服務員,因為那樣可以接觸更多的人,有利于緩解她的心理障礙。
主持人:去餐館當迎賓是你們安排的?
徐憲:這是當時我們學院領導經過研究之后給她的建議,因為這樣可以讓她更加開朗,但這份工作是她自己找的。一年以后她回到課堂,成績非常優異,畢業時考上了研究生。大家都為她感到高興。
3
主持人:徐老師,最后一個話題。作為名師,我們都想借這個機會請您給我們青年教師或者大學生的成長發展一些建議?
徐憲: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師前赴后繼,持續推進。這幾年,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學校有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教師不斷進取,業績突出,為教書育人和學校的發展構筑了堅實基礎。青年教師在這個光榮的職業生涯中來日方長,需要志向遠大,更需要專業根基穩固扎實,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明代學者王陽明,他強調:“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只有立定志向,才能勤學不倦;而立定志向后,也必然會勤學不倦。我作為一個老教師,如果說有何建言的話,我想“立志,勤學”這些我們經常使用的詞匯至今仍然有參考借鑒的意義,因而以此與我的青年同仁們和廣大同學們共勉。
主持人:謝謝徐老師!我作為青年教師,深受教誨。立志成為像您一樣,像我們學校名師一樣的優秀教師,但這個過程恐怕要通過勤學才能實現。今天簡短的訪談中,您反復在強調育人為本,非常感謝您對學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厚愛。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謝謝!
徐老師關愛學生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在對他的同事的采訪中了解到,徐老師有一個“習慣”——總是喜歡把學校發的節日禮品分發給學生,很少留給自己。他樂于資助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四年的生活費全部由他主動承擔。有一年,一位新生的父親陪孩子來校報到后已身無分文,他立即號召全院教師為這個處于困境中的家庭捐款,獲得同事們積極響應……
然而,在我們的節目中,徐老師對這些只字不提。
他說:“以學生為本不能停留于口號,需要心口如一,用心去做!”——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更多有關"教師,學生,老師,主持人,教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重慶工商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