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十佳“師德標兵”風采錄(五)——管理學院張健威老師
深受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
——記管理學院張健威老師

張健威,中共黨員,男,1969年4 月出生,漢族,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1990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管理學院會計系教工黨支部書記。
黨員表率 無私奉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系黨支部書記,張健威老師時刻牢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深知他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身邊的同事和學生,所以他總是滿腔熱忱對待每一個人,把黨組織的溫暖通過自己傳輸給每位同事。
在工作中,他只講奉獻,不圖回報,時時以實際行動影響、帶動其他要求進步的教師和學生。不管是在學校迎評促建等重大活動中,還是在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中,他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勇挑重擔,敢于拼搏。與同事相處,能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視同事困難為自己困難,給予同事無私的關懷幫助。他無限熱愛教師職業,不計時間、不計報酬,專心致志地關注著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把大量的休息時間用在和學生交流、探討。
作為系黨支部書記,張老師經常通過各種途徑學習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作法,并自覺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他積極組織和參與系里各項政治、業務及文體活動,努力促進本單位的和諧穩定。在日常生活中,他注重個人修養,關心公益事業。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的賑災活動中,張老師除了捐款,還主動到抗災義務獻血站獻血400毫升,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災區同胞的關愛。
張老師憑著扎實的業務知識、執著的敬業精神和科學的工作方法,在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充分發揮了一名黨員教師的模范作用。2005年和2008年連續兩屆當選為湖北工業大學 “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前十名);2006年榮獲湖北工業大學第八屆“優秀教學質量獎”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同時還獲得湖北工業大學2007-2009年度優秀共產黨員、2008-2009年度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教書育人 品味幸福
張健威老師堅持把“育人”寓教學之中,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為學生在考證、擇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指導并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予以幫助。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他熱愛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在講課過程中,張健威老師很少一直站在講臺上,而是盡可能地接近學生。他把學生放在教與學的中心地位,深知“重要的不是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還從報刊雜志、外文著作以及互聯網中采集大量的教學案例,補充教學內容,使抽象的經濟理論貼近現實,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同時,他發揮通過多次海外進修所積累的外語優勢,積極嘗試雙語教學,采用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課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授課過程中適量加入了英文表達。
2005年初,他收到一封來自澳洲的電子郵件:“我叫全剛,畢業于湖北工學院工商系99級國際貿易二班。我現在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就讀,讀的是碩士學位,Master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我這次給您寫信主要是感謝您以前給我上的經濟學等課程。那時也是您才使我們對經濟學很感興趣,而且現在我還在得到回報。由于我學的這個碩士學位有四門基礎課,其中一門就是經濟學原理,由于您以前給我們上課用的曼昆和高鴻業這兩個教材,而且還推薦了閱讀薩繆爾森的教材,所以我得到了學分減免,也就是不用上這門課了。現在想想還真的得好好感謝您,要不是您那時講得那么詳細,我現在也沒信心去免掉這門課,而且現在還有些東西都記憶猶新。”讀完郵件的那一刻,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獨有的一種幸福感。正是這種幸福感,激勵著他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在我國社會轉型和高校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浮躁的大環境常常讓人無所適從。張健威老師始終堅守自己樸素的信條——不做虧心事,少做違心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1998年底,他收到剛畢業學生蕭棟棟的明信片,上面寫道:“張老師:人逢知己難,然而遇到好老師也更難。回首大學生活,只有案頭的《國貿理論》的筆記公公正正和一絲不茍記述著一切。新的一年,你的學生是新的一屆,依稀還記得過去的我們嗎?定會有新的收獲,新的成就。”2個月后,英雄蕭棟棟在長江邊舍身救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多年來,他一直珍藏著這張明信片,時不時拿出來看一下,既是對逝者的追思,也是對自己的鞭策。
更多有關"學生,湖北,老師,張老師,黨員"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北工業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