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少將做客中北大講堂
3月13日,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少將來校做客中北大講堂,為中北大學學子做題為《革命戰爭與革命的英雄主義》的報告,并受聘為中北大學客座教授。
在報告中,王樹增少將通過深度解讀英雄主義引出了講解的主題:人活著要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他指出,當代青年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然要向革命時期的先賢前輩看齊,學習長征精神,學習永不言敗、視死如歸的精神,像擁抱生命一樣擁抱理想和信念,培養積極樂觀、堅強硬朗的性格,把自身置身于集體之中,在平凡的奉獻中體現革命的英雄主義。
王樹增少將1952年2月生于北京,1970年入伍。現供職于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少將軍銜,國家一級作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紅魚》、《黑峽》、《鴿哨》、《遠東朝鮮戰爭》、《長征》、《1901年》、《1911年》等。作品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以及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等多項大獎。
2008年10月1日,他在百家講壇講《長征》,十分生動、形象,受到廣大聽眾的青睞。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講壇主講《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王樹增解讀平津戰役》、《王樹增解讀遼沈戰役》等,同樣引起轟動。在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1911再讀辛亥》(六集)、《腳踏著祖國的大地》(六集)中任節目總撰稿。近幾年,他專注于非虛構類文學的創作,先后出版了《1901》、《遠東朝鮮戰爭》、《1911》等作品,受到評論界關注,被認為是開創了當代中國歷史紀實文學中以細節還原歷史面貌的寫作范式。
記者 侯芳宇


黨委副書記張惠選為王樹增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更多有關"少將,長征,中國作家協會,英雄主義,文學獎"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