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酒泉林科所,了解當地林業發展
繼19日上午參觀酒泉市夾邊溝林場并與林場工作人員及附近村民進行走訪交流之后,當天下午,“戈壁上的綠色希望––西北荒漠行”綠色長征暑期社會實踐團又來到了酒泉市林科所,與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了解酒泉當地林業發展。

“我們這里最缺乏的就是專業技術人才,歡迎大家在畢業之后來我們酒泉、我們西部工作,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知識、經驗,共同建設我們的大西北。”這是在介紹當地生態林業發展情況中,負責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通過座談,隊員們了解到當地林業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較為匱乏,林業科研工作人員多來自當地林學院,且由于政府編制問題大部分林業站點的工作人員年齡均在30歲以上,無新生力量,林業知識、管理技術大都停滯在幾年前的水平,在遇到一些新興林業技術問題時,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近年來,為解決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對于學歷較高的專業技術人才,解決人才編制問題并給予一定的資金、住房補助,希望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酒泉就業、創業。

通過座談交流,實踐團成員對于以酒泉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的林業發展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對于當地人才匱乏的現狀,隊員們紛紛表示在回去之后會向周圍的同學宣傳西北生態建設,號召更多的人來西部地區工作,為祖國西部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酒泉市地處干旱荒漠區,以沙漠、戈壁為主,依托祁連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西走廊,形成了綠色文明、綠色文化。酒泉市地處我國風沙前沿,包括“一區二市四縣”,其中既有國家重點公益林工程又有以瓜洲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多個國家自然保護區。當地政府十分重視該地區的防沙治沙問題,建立了多個治沙站。除了大部分的公益生態林外,酒泉市還有部分以枸杞、葡萄、甘草等為主的經濟林。對于生態文明政策的宣傳落實,當地政府通過評選建立示范縣、村、單位等,收集相關經驗,組織學習推廣,此外還于2010年成立了中國生態文化站。(A15)
更多有關"酒泉市,酒泉,林業,生態,匱乏"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北京林業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