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惠州學院大一新生昨日報到
昨日是惠州學院大一新生報到第一天,生機勃勃的校園又迎來了一批新學子。學校為家庭貧困學生開設了“綠色通道”,貧困學子僅需3分鐘就能完成注冊入學手續。有的新生暑假期間已通過QQ群混熟了,新生報到當天就像網友聚會一般熱鬧有趣。
貧困生走“綠色通道”,注冊僅需3分鐘
昨日上午9時30分許,《惠州日報》記者來到惠州學院看到,校園內彩旗飄飄,迎接新生的志愿者穿梭于校園各個角落,或帶著新生去宿舍,或幫新生拉著行李去注冊報名。
在旭日教學樓前,每個系都設有注冊報名的帳篷。帳篷里人頭攢動,新生們正在辦理入學手續。“把名字填在這里。”“這樣寫就行!”旁邊還有志愿者不停指點。這樣一來,新生和家長“一站式”完成辦理入學所有手續。
位于旭日教學樓左側的 “綠色通道”相對冷清。但在“綠色通道”完成報名手續后,每一位新生眉頭都會舒展開來。原來,為了讓家庭困難的學生能順利入學,惠州學院特地設置了“綠色通道”。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入學時不能交付學費的學生,一律先辦入學手續,再交學費。惠州學院將根據調查情況采取資助措施,確保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建筑與土木工程系的大一新生阿金就是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的。
阿金是汕尾人,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困。5年前,母親患病,常年臥病在床無法工作,這使得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日子更難過了。得知自己考上大學了,在興奮同時,阿金開始為學費發愁。“學校設立‘綠色通道’非常人性化,我只花了3分鐘就完成了注冊報名手續。”阿金高興地說。
大一新生暑假混Q群,報到當天不孤單
“原來你就是林澤佳,我是林燦熙。”建筑與土木工程系的大一新生林燦熙注冊報名結束后,來到了自己宿舍。放下行李,整理好宿舍后,林燦熙開始在旁邊幾個宿舍走動,認識新同學。當林燦熙和一個素未謀面的新同學互相介紹時,聽到對方報出“林澤佳”這3個字時,顯得異常激動。
原來,在得知自己被惠州學院錄取后,林燦熙加入了惠州學院大一新生QQ群。和他一樣,林澤佳也加入了這個群。在這個QQ群里,新生向師兄師姐們了解大學生活相關情況和報名注意事項。從未見過面的新生,因為在不久將成為校友,一有空就在群里天南地北閑聊。
林澤佳是汕頭人,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出遠門。初到外地求學,遇到的基本上都是陌生面孔,心中難免會有些孤單。遇到林燦熙這位未見過面的熟悉 “網友”,讓他孤獨感大減。“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在網上混得很熟了,感覺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重逢一樣高興。”林澤佳說。
新生丟行李,師生送衣服
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活終于要開始了,滿載著激動的心情,家在汕頭的大一新生余哲坐上了開往惠州的班車。9月13日上午11時許,余哲終于來到了惠州學院。當他正要從車廂尋找行李時,卻發現行李怎么也找不到。“可能是大家下車時手忙腳亂,拿錯了行李。”余哲這樣想,可他在原地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有人前來歸還行李。沒辦法,他只能先跟隨前來迎接他的師兄到宿舍安頓下來。“師兄怕我沒衣服穿,就送了一套衣服給我,讓我很感動。”余哲說。
傍晚時分,余哲所在的電子科學系老師知道了他丟失行李的事情,立刻帶他到校園里一家服裝店選購衣服。“老師送了我兩件衣服、一條褲子。”余哲說,雖然來學校第一天就丟了行李,但師兄、老師的關心和幫助,讓他收獲了滿滿的感動。
同樣是惠州學院電子科學系的大一新生小楊在報到第一天也收獲了很多感動。“你放心,如果你走不動,我們用自行車載你去上課。”在學生宿舍里,得知舍友小楊腿有殘疾,不能長時間行走,一名舍友拍著胸脯對小楊說。小楊父親說,因為小楊腿有殘疾,擔心其日后一個人在惠州求學不方便,于是在9月8日打電話向該系老師說明了情況。“學校老師想得很周到,很為孩子著想,我們很感動。”小楊父親說。

大一新生阿金(左一)在“綠色通道”處咨詢

林 燦 熙(中)與同學林澤佳(左)初次見面,如老朋友一樣。
(本報記者王品端 通訊員胡 萍 鐘 暉 文/圖)
更多有關"惠州,新生,綠色通道,行李,學院"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