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惠州學院教師出版書畫集
昨日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酷愛畫毛澤東畫像、寫毛體書法的王秉彝為了紀念毛澤東,特地將自己創作的毛澤東畫像結集出版,并贈送給身邊親朋好友以表達對偉人的懷念和敬意。他還將毛澤東的畫像作品送到臺灣臺北展覽。昨日,《惠州日報》記者采訪了王秉彝,聽他講述他對毛澤東的特殊情結。
將32幅毛澤東畫像作品送到臺北展覽
昨日上午,記者走進王秉彝位于市區河南岸的工作室。墻上掛著數幅毛澤東的肖像畫,有揮手致意的,有笑容可掬神態慈祥的,有手夾香煙沉思的。每一幅畫中的毛澤東神態、動作各異,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王秉彝說,這只是他創作的毛澤東畫像的一部分。
為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日前,他將自己畫的32幅毛澤東畫像作品送到臺灣臺北展出。展出時間從今年的12月18日一直到12月31日。“雖然我沒有到展覽現場,但是據朋友反饋回來的信息,臺灣民眾對展覽還是蠻感興趣的。”王秉彝說。
王秉彝除了將毛澤東畫像作品送到臺灣展出外,還出版了一本名為《書寫風流,畫繪偉人》的書畫集,贈送給身邊親朋好友。該書畫集里收錄了他數十幅毛澤東畫像作品,以及他用毛體書寫的毛澤東題詞。翻開這本書畫集,里面有毛澤東走出韶山投身革命的畫像;有毛澤東爬雪山、過草地的畫像;有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畫像;有開國大典時毛澤東的畫像……每一幅畫像都在向讀者講述一段歷史。
最近五六年開始主攻毛澤東畫像和毛體書法
當大家感嘆王秉彝的畫和書法作品水平高時,讓人沒想到的是他竟是學體育專業出身。主攻毛澤東畫像和毛體書法也就是最近這五六年的事情。
1946年,王秉彝出生在湖南。學生時代的他是個活躍分子,是學校的宣傳委員,畫工了得,寫得一手好字。校園中的宣傳欄、教室里的黑板報都能看到他的杰作。
1965年,王秉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師范大學讀體育專業。雖然學的是體育專業,但其中有運動解剖課程,“運動解剖課程涉及到人體的肌肉、骨骼造型等,和畫畫的構圖原理相同。也就是說,雖然我學的是體育專業,但同時也在學畫畫。”王秉彝說,那時候他們體育系的宿舍和美術系恰巧分到同一棟樓,為了學好運動解剖的課程,他常常到美術系的老師或學生宿舍去串門,在聊天中向他們學習繪畫知識。
1969年大學畢業后,他到當地一所大學當體育老師。學校每次開運動會,宣傳欄和宣傳畫基本上都是他負責。“雖然我從事體育教育,但繪畫一直伴隨著我,為我的工作服務,這就是我和繪畫的緣分。”王秉彝打趣地說。
每一幅毛澤東畫像都取材于某個歷史時期,有豐富內涵
2003年底,王秉彝調到惠州學院工作。業余時間他都用來繪畫。2007年,他花了兩年時間繪出3卷共長65米、高1.4米的歷史人物畫卷,里面涵蓋了從古至今100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經展出,好評如潮。2008年,王秉彝又將新中國60位名人畫進66米長的畫卷中,再一次引起了業界關注和好評。
2008年,王秉彝退休了,這時他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繪畫中去。“我當時想:畫花鳥蟲魚的大有人在,我要在這一塊取得成績太難了,于是想到了人物肖像畫。”王秉彝說,他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唱著《東方紅》長大,對毛澤東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把繪畫重點放在了毛澤東的人物畫像。
為了讓自己畫的毛澤東畫像更有意義,王秉彝除了在畫工上下功夫外,還賦予每一幅毛澤東畫像教育性、史料性等豐富的內涵。王秉彝解釋說,他的每一幅毛澤東畫像都取材于某個歷史時期,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故事。
201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王秉彝就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的毛澤東畫像。因為有扎實的歷史文化知識,王秉彝巧妙地將從惠州走出去的革命將領葉挺、鄧演達,通過相關聯的歷史事件與毛澤東聯系起來,畫成畫。這樣,觀眾在欣賞畫像的同時能收獲歷史知識。“我畫的毛澤東畫像除了要有藝術性、欣賞性外,還要有教育性、激勵性等,讓觀賞者受益。”王秉彝說。文/圖 本報記者王品端

圖①

圖②

圖③

圖④
圖①、圖②、圖③:王秉彝畫的毛澤東畫像都取材于某個歷史時期。圖④:王秉彝和他出版的毛澤東書畫集。
來源:《惠州日報》2013年12月27日B2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31227/B2/1/
更多有關"畫像,惠州,一幅,繪畫,的是"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