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航:用心去做, 問心無愧重大城科2013優秀畢業生系列報道之十六
薛宇航簡介:薛宇航,男,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2006屆法學系1班的學生,現在在重慶大學法學院讀研。
那時城科,當年的我
記者:之前我們就了解到你是我們城科院傳媒中心前身——新聞中心創始人。當時學院剛剛成立,新聞中心是如何成立的?
薛宇航:當時是學院辦公室為了使學院的學生新聞工作更上一層樓,在學院辦公室的籌劃和組織下成立的。我當時是在學通社,創立時學院辦公室的指導老師把我和另外一位負責人孫琳從學通社調入組建新聞中心。
記者:新聞中心剛成立之初肯定有一些棘手的事情,你是怎么解決的呢?
薛宇航:當時創建時,總共兩個人,我和孫琳學姐。整個新聞中心當時還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一無所有。從新聞中心第一次招人到規范化管理,組織培訓、實習工作等等,前面沒有任何基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我覺得首先心態要正。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服務者而不是管理者。在新聞中心里,成員是主體,成功的工作需要成員的齊心協力,而我在這里只是為他們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其次,要敢于嘗試,并且不要怕出錯。沒有任何人做事情一開始都是游刃有余的,我在新聞中心時多少都走過彎路;再次,要集思廣益。我十分相信我的伙伴。組織工作安排等活動,我們都要經過討論,各抒己見后作出安排。
記者:那學長在城科生活了四年,大學四年有什么難忘的事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薛宇航:其實在這四年里難忘的事情太多了,最深刻的是汶川地震發生后凌晨四點,發生的余震比前幾次強。整個校園沸騰了,短短十幾分鐘寢室里就空了,全部轉移到操場! 當時,我還沒睡,剛跟我們班的倆班長說一夜不睡我們太辛苦了,到四點半咱就睡吧。因為我估計四點半該不會有大事情了,結果04:06余震來了,幸虧我們當時很警醒,迅速叫醒我們班所有男同學,并打電話通知女生班長,安排大家有序撤離。凌晨四點半,學院空曠地方人山人海,放眼望去一片只穿睡衣的學生在那里議論剛才的事情。第二天下午又接到電話要去區委開會,會議剛開始又來了余震,當時的反應就好了很多,讓女士先走,讓出通道等。現在回憶起來都還記得特別清楚,也記得當時真的好困。
記者:汶川地震是我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記憶,說到那次地震還記得你和我們城科當時是如何支援災區人民的嗎?
薛宇航:那時學院師生一直在關注災情的最新情況,心情一直很沉重!學院向災區捐款100萬人民幣,可謂感動至深!學院之后又開展了教職工捐款儀式。我當時在新聞中心負責對災區捐助活動的報道,有時忙的一天只吃一頓飯。開展學院的教職工捐款儀式是在現場搞報道,大家都很忙因為學院要求我們必須趕出10篇稿子。一下午我們的工作人員都在打稿、改稿。這也是學院對我們新聞中心的一次考驗,大家彼此努力,最終完成任務。
定位人生方向,承載夢想奮斗
記者:你現在已經是重大研三了,這個學校就是你當時的理想院校嗎?
薛宇航:其實還行,跟理想院校沒有多大偏差的。
記者:能考到重大的研究生當時一定付出很多努力了,那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準備考研的?
薛宇航:準確的說是大四上學期開始準備的。重慶大學的法學相較于機械、工程、土木、建筑等工科還是好考一些的。
記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考到了重大研究生,真的很厲害。但在大四時很多學生都急于找工作了,你認為是考研好還是找工作好呢?
薛宇航:我報的這個專業是專業型碩士,比較好考,我是瞅準才報名的。其實我當時也有想過就業,但是壓力太大了。我覺得找工作或者考研,這是不同的道路,并沒有誰好誰壞之分。考研未必是好的道路,所以要根據自身以及其他方面綜合考慮。
記者:考研也需要訣竅啊,那你在應試和面試中有什么技巧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薛宇航:對于我來講,英語要復習到保證過線,政治復習到達到平均分或之上,專業課要保證能拉分。面試的時候,從容鎮定,舉止大方,誠實作答,不卑不亢。
大學愛情,理性對待
記者:學長你現在有女朋友嗎?
薛宇航:有啊,現在我們兩個人相處一直都很融洽。
記者:那在感情方面你也會有自己的體會,你是如何看待大學生談戀愛的?
薛宇航:我覺得,對待大學生戀情的話,首先要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愛情又是最美好的感情,一個不懂得愛的人永遠是一個成長不起來的人。尊重學生的情感,不管是男對女,男對男,女對女,真愛是無可厚非的,伴侶的選擇不應承受太多世態的非議。大學生在對待感情的時候,要學會去愛,要理解愛情的各種構成要素,勇于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真愛,并在尋愛的過程中懂得責任的真諦。當然,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善于接納新事物,敢于和舊傳統抗爭。但是在學校這個公共場合,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公共道德。
感恩良師,祝福母校
記者:離開城科院也有這么久了,在你心中也會有牽掛吧,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
薛宇航:在大學四年有兩個老師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廖曉文老師和何湘麗老師。廖曉文老師現在是建筑學院的教秘,他跟我亦師亦友,從我軍訓時就開始帶我,一直把我帶到學通社和新聞中心。從一個意義上講,他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才有了我今日。畢業三年之久,我仍和廖老師及其家庭保持不錯的聯系,可能這種師生情會永遠伴隨著我們。另一個就是何湘麗老師,我一直叫她何主任,盡管她已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履職已久。她是當年學院辦公室的主任。其實,何主任是一個非常好的領導,有一個細節,我記憶猶新。當年新聞中心第一次納新,我跟孫琳兩個人,在以前的三教門前,借了兩張桌子,幾個板凳就開張了。由于人員少,設備簡陋,新聞中心納新顯得很落寞。何主任知道后,立馬又是紅桌布、礦泉水、橫幅支持,新聞中心納新點才算有點氣勢。后來,畢業了,也時常跟何主任聯系。
記者:學長有沒有什么想對我們這些學弟學妹們說的,對母校有什么期望和祝福呢?
薛宇航:對學弟學妹們來講,好好享受你們的大學時光,這將是你們人生經歷中最燦爛的時光。上課去占個座位,不管是占前排想好好聽課,抑或是占后座以便于開溜;約上同學或者你心目中的那個他(她)去校園走一走,或者去圖書館上個自習,或者到校園操場跑跑步、踢踢球;等等,你可以做的有很多。四年過后,不管你是收獲愛情或一段撕心裂肺的過往;不管你是收獲驕人的成績或一張慘淡的成績單;不管你收獲的是在社團工作的成長或平平淡淡,或者不管你對這個校園如何贊同或謾罵,幾年過后,這一切的一切都將融入你的回憶,最后呈現出“母校”的印記。所以,學弟學妹們,好好享受這四年的美好時光吧。對于母校,想說的太多,是她孕育了我的成長,說千言、道萬語,也無法說完我對母校的情感。希望母校能青春常在,蓬勃發展。
記者:謝謝學長,你對學校的祝福我們一定會傳達。
記者手記
熱情開朗 待人真誠
熱情開朗、待人真誠是我與薛宇航學長第一次通話中的初步印象,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依舊體現了他的個人品性。
在后來的接觸與了解中發現學長沉穩而波瀾不驚,自信而樂天達觀,積極而精明能干。他是新聞中心的創始人,也是我的師兄,在訪談過程中就格外融洽,非常照顧我,我也十分感謝薛宇航學長。
在提到他對新聞中心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時,他也只是低調的說道:“我們當年只是把這個組織給建立起來,發揚光大的還是你們,你們才是功臣。”讓我對薛宇航學長更增添幾分敬佩,真心祝愿學長的人生永遠精彩。(劉曉靚 姜鑫)

更多有關"新聞中心,記者,學院,學長,你是"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