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局惠州學院舉辦學習趙喜昌研討會
“行一日之善容易,堅持長期行善很難,長期無償行善更是難上加難。”“趙喜昌的事跡激發了大家的道德之心,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用善行待善舉,完善法律制度,維護善人權利。”……昨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局、惠州學院聯合舉辦的學習東江“活雷鋒”趙喜昌——惠州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研討會在惠州學院舉行。來自惠州學院的10多名師生代表圍繞趙喜昌現象深入剖析如何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論趙喜昌現象
他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今年59歲的趙喜昌是從 “雷鋒團”里走出來的退伍老兵,6年來義務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撈尸工作,至今救活了30多人,打撈100多具尸體。趙喜昌被譽為當代的“活雷鋒”,社會各界也掀起了一股學習趙喜昌的熱潮。在專家學者的眼里,趙喜昌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行一日之善容易,堅持長期行善很難,長期無償行善更是難上加難。”惠州學院思政部教師、市委宣傳部講師團成員黃金魁博士這樣點評趙喜昌的“堅持”。他說,“活雷鋒”趙喜昌的事跡讓他非常感動,為趙喜昌出于對他人的同情而迸發出的大愛之善感動,也為趙喜昌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所感動。這樣的善也同樣存在眾多志愿者心中,他們待人友善、助人為樂,用平凡的舉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人同樣讓人動容。
來自惠州學院政法系的教師郭平興博士表示,趙喜昌崇德重義、向善向上的言行壯舉,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雷鋒精神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正所謂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郭平興說,作為新惠州人,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吸取正能量,將這種精神盡可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如幫助困難學生,做好本職工作,用善念去對待周圍的人,將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用不同的方式去詮釋。
“趙喜昌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人生價值。”惠州學院旅游系副教授、市婦女兒童維權站專家金偉說,趙喜昌的事跡不是偶然,這和他在“雷鋒團”的經歷是分不開的。趙喜昌的行為,是一種自覺自愿不求回報的利他行為。
“趙喜昌的事跡激發了大家的道德之心,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惠州學院政法系教師單丹丹博士說,作為“雷鋒團”的成員,雷鋒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趙喜昌,并內化成他的高貴品質。由于社會上依然存在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的冷漠,于是“道德滑坡論”應運而生。越來越多像趙喜昌一樣的道德模范的出現,讓“道德滑坡論”不攻自破。
市民政局社會組織評估專家、惠州學院政法系教授安貞元說:“所謂的道德滑坡根本站不住腳。社會上確實有很多讓人痛心的案例,但是我們不能由此斷定,我們的道德整體就在滑坡。如果道德真的在滑坡,那‘活雷鋒’趙喜昌等新時期道德模范層出不窮又如何解釋呢?”
論學雷鋒常態化
建立長效機制保護善人善舉
如何讓學習趙喜昌的熱潮不僅僅只是一種熱度,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呢?
“一定要對癥下藥。”惠州學院思政部教師、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成員陳應成博士坦言,由于常態化工作做得不夠,出現所謂學雷鋒“三月來四月走”、“雷鋒沒戶口”的現象,建議把雷鋒精神與時代需要相結合,進行創造性地學習。
單丹丹認為,要建立長效機制,獎勵善人善舉、保護好善人善舉,嚴懲誣陷、欺詐的受助人,批評自私、冷漠、無感恩之心的行為。如果讓好人“流血又流淚”,不僅極大地傷害了好人,而且將產生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會使鼓勵好人好事,弘揚正氣的諸多努力付之一炬。
惠州學院思政部教師、惠州文明網評論員洪小兵博士說,當聽到趙喜昌當初干義務打撈時遭遇不理解,有時候跟人握了一下手都要被人嫌棄的時候,他覺得很心疼。“任何個體行為都受到某種觀念的激發,而且行為的直接后果以及對這種后果的評價將持續強化或削弱甚至終止先前激發類似行為的內心觀念,從而導致類似行為的持久延續或終止。”
如何讓更多的正能量在社會得到傳遞?洪小兵認為,一定要用善行待善舉,要完善法律制度,維護善人權利。
在被趙喜昌感動的同時,黃金魁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如趙喜昌在救助別人的過程中經常受傷,安全問題需要自己負責。面對這些情況,他認為,建立對好人好事的激勵和資助機制十分必要。政府、社會機構等都應該對好人進行適當的獎勵,并鼓勵他們獲得適當的報酬。
“并不是拿了報酬,道德就會打折扣。”黃金魁列舉了子貢贖人的故事。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地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卻說:“子貢,你錯了!圣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而不僅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的同胞了。
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做一個守法的人,做一個講道德的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如何踐行呢?惠州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日興表示,老師要將雷鋒精神貫穿于教學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和感化;學生們要弘揚雷鋒精神,努力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安貞元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和職責,在職責范圍內,要盡職盡責。在職責之外,要做一個好人,如幫助別人、樂善好施等。對社會和國家來說,我們要做一個守法的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我們要守法,法律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我們要講道德。”
惠州學院政法系教師張菊梅博士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首先從責任感出發。從工作角度出發,要自問是否盡職盡責,有沒有辜負社會的期望。從家庭的角度出發,要自問對家庭的付出是否到位,是否為家庭和睦作出努力。從社會角度出發,是否能盡到一個公民的責任,是否擁有一顆公德心和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惠州學院政法系教師楊倩也認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該對事業負責,對家庭負責,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負責。
惠州學院學生吳云芳、鐘煜峰、吳丹青都認為,要把志愿服務打造成大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載體,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促進大學生接受核心價值觀方面的育人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使青年大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統籌 本報記者周 覓
采寫 本報記者周 覓 龔 妍 雷欽健
來源:《惠州日報》2014年3月7日A2版
http://e.hznews.com/paper/hzrb/20140307/A2/2/
更多有關"惠州,核心價值觀,踐行,學院,道德"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