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第五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閉幕,劉獻君院長作題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的重要講話
文新社訊4月24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第五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閉幕式于學術報告廳舉行。全體院領導、各學部(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機關部處相關負責人,全體輔導員及相關思政人員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副院長陳思中主持。
大會伊始,按照會議安排,六個討論小組分別就分組討論的內容向大會作了匯報。經管學部輔導員龔媛說:“學生需要我們有目的的去培養,這樣才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張揚個性和展示風采。”信息學部輔導員趙蕾表示,輔導員與思政工作者要以學生為中心,做好“牧羊人”的角色,以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展和鍛煉,幫助學生立志成才。基礎學部思政教研室主任李勇發言道:“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立志條件下去開展,課內要做到專業知識落實到根本上,課外要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城建學部學工辦主任張甸談到,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以開放的心態去滿足和發展學生,同時與社會緊密相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最新動態。人文學部輔導員彭俏表示:“我們需要做到內在實力修煉和外在品牌提升,這樣才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順利有效的開展。”機電學部輔導員文雪平則提出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動力。
大會還對學院2013年學生工作、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人文學部主任申凡教授作了“文華學院轉設后的品牌策略”專題報告。
最后,劉獻君院長作了題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的重要講話。
劉院長首先對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對全體教職員工表示了感謝。隨后他從“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目的”、“個性化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更艱巨”、“行而有得謂之德”、“為師生創設自由發展的空間”、“用制度管干部”五個方面作了重要講話。
劉獻君院長首先指出,高等教育培養人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而個性化教育很好地將這兩個問題統一起來了。他還指出,學生千差萬別,教育要建立在其優勢潛能發掘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解決思想問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劉獻君院長強調,“行而有得謂之德,知道為智,體道為德。”他引用馬克思、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教育學家魯潔等關于實踐的論述,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教育的層面上,更多的需要實踐來結合,而“實踐”和“活動”是有區別的,我們的學生“活動”多,“實踐”少,發展不平衡;我們不能只做“加法”,更要做“減法”;實踐活動內容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有益于社會、他人、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成長,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活動要總體設計,精心組織,力求成效。
劉獻君院長強調,“要為師生創設自由發展的空間”。他指出,提供學生討論、思考的空間,學習才能發生;教育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他還圍繞專業選擇、專業方向、課程分層教學、創新基地、實踐教學體系、課堂(一門一門的課程)、班級、寢室、學部、學院、社會等多個方面闡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個性化教育空間問題。劉院長還指出,“教師、輔導員要做學生思想的接生婆、牧羊犬”,要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由自身興趣出發的領域中,幫助其鍛煉能力,更好的成長。
最后,大會在全體代表的熱烈掌聲中勝利閉幕!
相關鏈接:
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文雪平、李呂婷、劉林、徐玲玲、江文華、傅昌寧、吳珊珊、劉康婷、李娜、劉英、高菲、付銳平、李超、楊文偉、衛麗杰、望耕硯、龔群、姚德超、張偉、栗學銘等28人
2013年學生工作先進單位:信息學部
2013年優秀學生辦公室:機電學部
2013年優秀分團委:城建學部
(文字編輯:張玙偲甘思麗)
更多有關"學部,學生,輔導員,實踐,院長"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