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學院 |
位于福建省 關注人數:次 | |
性質:其他 主管部門: |
- 10-22[高校新聞]通化師范學院開展2012年度大學生征兵
- 10-08[高校新聞]紀念孔子誕辰 圣人像前傳經典
- 09-29[高校新聞]濟南大學順利通過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
- 09-26[高校新聞]美在越南,越南文化周期待您的加入
- 09-21[高校新聞]中國青年先進事跡演講團到鄭州職業技
- 09-19[高校新聞]學校開展新學期校園安全隱患大排查
- 09-19[高校新聞]材料學院召開班主任會關注學生成長
- 09-15[高校新聞]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團
- [招生信息]福建教育學院2018年錄取分數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福建教育學院"的新聞

福建教育學院簡介福建教育學院座落在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西湖之濱。學院創辦于1956年,是一所由省政府設立、省教育廳主管、國家教育部批準承擔全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校長培訓和在職教師學歷提高教育及具有普通高校招生資格的高等院校。福建教育學院現址占地面積約54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設新校區,新校區校址在大學城旗山湖畔,占地面積250畝,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學院設有20個部門,其中黨政管理部門12個,教學部門7個,教學輔助部門1個。現有在職教職員工25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78人(
福建教育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6日
福建教育學院簡介福建教育學院座落在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西湖之濱。學院創辦于1956年,是一所由省政府設立、省教育廳主管、國家教育部批準承擔全省中小學骨干教師、校長培訓和在職教師學歷提高教育及具有普通高校招生資格的高等院校。福建教育學院現址占地面積約54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設新校區,新校區校址在大學城旗山湖畔,占地面積250畝,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學院設有20個部門,其中黨政管理部門12個,教學部門7個,教學輔助部門1個。現有在職教職員工25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78人(教授16人,副教授62人),講師54人;博士研究生21人(含在讀3人),碩士研究生88人(含在讀8人);中學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1人。學院擁有較為完善的計算機、電化教育、語音、物理、化學、生物及天象觀測等實驗室和設備。學院圖書資料信息中心有各類圖書資料23.18萬冊,其中基礎教育類別圖書42381冊;中外期刊639種,其中基礎教育類別期刊260種;古籍書24604冊;電子圖書61000本,以及CNKI中國知網電子數據庫等。出版《福建教育學院學報》和《福建基礎教育研究》兩種期刊和《基礎教育瞭望》內刊,建有福建基礎教育網和福建教育學院網兩個網站。半個世紀來,福建教育學院始終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已建立起包括全員培訓、骨干培訓、學歷進修和專題研修等在內的類別齊全、適應性較強的師資培訓體系,在培訓中小學校長、教師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福建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學院曾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稱號,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學校”稱號,被省綜治委、省教育廳、公安廳授予“平安校園”稱號。2011年,學院通過福建省第11屆文明學校評估驗收。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閩政文[2008]344號)進一步明確,“大力加強福建教育學院建設,強化其培訓、教研的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將福建教育學院建設成為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主要基地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詢和業務指導中心。”學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決策部署精神,以師訓干訓為主業,以搞好“三個服務”(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服務,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為辦學宗旨,先后制定了《福建教育學院2009-2012年事業發展規劃》和《福建教育學院“十二五”改革和發展規劃》,確立了建設“四個基地”、“兩個中心”,發揮“兩個重要影響作用”的發展目標,即建設基礎教育省級培訓主要基地、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主要基地、基礎教育政策研究主要基地、海峽兩岸基礎教育合作交流主要基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咨詢服務中心、基礎教育信息資源中心,在省內基礎教育起重要引領作用、在全國教師培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一流省級教育學院。為做精做優培訓主業,福建教育學院實施培訓質量建設工程。學院保質保量完成省教育廳下達的每年上萬人次的面授培訓任務,網絡培訓數萬人次,函授學歷教育一萬多人。學院積極推進培訓工作改革創新。一是從單一面授向面授網授“兩翼齊飛”拓展。在搞好面授培訓的同時,依托福建基礎教育網,建設“網上福建教育學院”,每年暑期全省5萬多名高中教師在同一個“教室”參加研修學習,使高質量、低成本、廣覆蓋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成為現實。二是從學院式培訓向非學院式培訓拓展。積極開展名師工作室研究,并先后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泉州泉港區、龍巖新羅區、寧德福安市建設四個研訓基地,探討非學院式培訓新路子。三是從常態的講座式培訓向主講主問式、探討交流式培訓拓展。通過舉辦“百名校長論壇”等活動,改革創新培訓形式,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在實施培訓質量工程中,學院十分重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近兩年,先后評選出5位院級教學名師、2個教學團隊、3個學術團隊、3個精品課程和3個教學改革項目。鄒開煌教授入選“國培計劃”專家庫、黃家驊教授領銜的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陳展虹教授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應永恒、周大明、林穎韜三位老師入選福建省中學名師培養人選。學院把科研工作作為興校、強校的突破點來抓,努力以高質量的科研支撐高質量的培訓。通過“三刊兩網一信息”(《福建基礎教育研究》、《基礎教育暸望》、《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福建基礎教育網、福建教育學院網,《福建教育學院信息》)、“三所三中心”(閩派特色教育研究所、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研究所、臺灣基礎教育研究所,基礎教育考試研究中心、福建省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福建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中心)兩個系列平臺拓展研訓功能。2009年以來,學院承擔78項省廳級以上立項課題,有12項成果獲省廳級以上獎勵。近兩年,有5位教師參與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工作,一批教師被省政府、省教育廳、省社科聯聘為咨詢指導專家。在搞好培訓主業的同時,學院積極搭建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努力拓展社會服務。堅持“三個服務”辦學宗旨,積極承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有關基礎教育重要調研、重要改革項目咨詢指導、重要評選活動等工作任務,努力當好教育行政部門參謀助手。積極牽頭組織實施省、市、縣教師進修院校“三級聯盟”計劃,積極推動全省三級教師培訓機構加強合作,形成合力,搞好教師培訓工作。“十二五”時期,學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為動力,以搞好“三個服務”為辦學宗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辦學模式創新,為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