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感悟----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個人簡介
李杰,男,湖北宜昌人,22歲。該同學自入校以來在各方面表現良好。學習上態度端正,積極主動,全程學積分班級排名第二,專業第八,并在市級學科競賽中多次獲得獎項。工作方面,該同學擔任學習委員,能夠積極建立任課教師與同學之間的聯系,而且經常在考試之前幫助班里的同學進行復習。思想方面,該同學于大二加入中國共產黨,能夠嚴格遵守一名黨員的職責,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嚴格執行黨組織交給的工作。

我的大學生活感悟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08級的學子們已經走到了大學時光的尾聲,大學生活的這四年,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一路走來,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獲。我們不能評價哪種大學生活是成功的,哪種是失敗的,因為不同的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專業成績優秀,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或是人際關系處理的融洽,都不是大學生活成功與否的標準,我們無法預料未來,現如今取得的一些成績也不一定就能在我們人生的求索之路上起到積極地作用。所以,我們不應該妄言一個人的大學生活是否成功,也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大家共同認可的那些成功,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有意義并不是說專業成績多高,拿了多少獎學金或者是擔任了多高的職務,毋庸置疑,這些外在的東西的確能夠給我們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和喜悅,但是我們更應該追求的,是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興趣愛好,比如夢想,又比如為了興趣和夢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聽過“九把刀”演講的同學可能記得他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寫小說很快樂,但是寫的小說被大家認可,被很多人喜歡能夠增加一百倍的快樂。所以我們也應該以這種態度來對待大學生活,我們的堅持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很快樂,但是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一些額外的東西能夠增加我們的快樂。真正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其次才是他能帶給我們的一些外在的利益。
所以我覺得大學生活里,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有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者有一個為之不懈努力的夢想。如果我們運氣好,能夠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那么我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游刃有余,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將來憑借這個技能找到相對不錯的工作,并且在這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收獲很多榮譽和利益。如果我們運氣不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那么在大學最初的階段,可能會忍受很多煎熬和迷惘。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一直這樣煎熬和迷惘下去。個人覺得,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而又不想在這上面努力,那么放棄自己的專業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是前提是從另一個方面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并堅持去做這件事情。如果即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又不去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么大學的生活可能會一直在迷惘中度過。我個人的運氣比較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能夠在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身邊一些對專業不感興趣的同學,也都能夠有自己的選擇,有的同學從大二便開始做銷售工作的實習,也有的同學輔修其他專業的課程,從專業成績上來說,他們可能不算優秀,但是他們也在度過了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在大學生活中也算是實現了自我的價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大學中真正有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在做這件事情中能夠感受其中的喜悅,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大學里的很重要的另一點,就是不懈奮斗的精神。在上大學以前,我們幾乎都會經常聽父母說一句話:“你現在辛苦一下,將來上了大學就輕松了”。這句話正確與否,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作為一名中國教育制度下的學生,在大學之前是很少有重大的抉擇的機會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父母的安排和老師的期望下,考上最好的中學,然后上理想的大學。高中時候的我們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沒有任何獨立思考的余力,所以不加質疑地相信,只要上了大學,就是輕松生活的開始。由于物極必反的原因,剛剛卸下高考的沉重枷鎖的我們,進了大學時候,在學習和工作態度上開始有了報復式的松懈。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無可厚非,因為以前習慣了別人給自己制定目標,而剛剛進入大學的我們在沒有別人給自己制定目標的情況下,便失去了動力。然而這種狀態需要迅速轉變,轉變的快慢,就是大家拉開差距的因素之一。其實一個人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后,是很難再有真正輕松的時候的,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道理。如上面所說,大學里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夢想,這是很重要的,然后就需要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自己的夢想不懈奮斗了。從個人來說,不懈奮斗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要想成就大事,必須不斷地艱苦奮斗,就算我們的人生目標不是為了成就大事,而只是為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應該盡自己所能將其做到最好。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當我們不懈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也會從中得到自我實現的喜悅;而從國家的角度來說,不懈奮斗也是社會賦予我們大學生的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如今是和平年代,我們暫時不用考慮國家興亡的問題,但是全體人民大眾的利益,是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一個國家興盛的前提是“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力,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所以,每個人盡其所能,努力學習和工作,是我們國家強盛的必要條件。尤其是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我們是國家將來發展的儲備力量,正如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所講:“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所以不懈奮斗,既是我們將來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最后,我覺得最應當恪守的,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最初剛剛經歷高考的洗禮的時的懵懂,到現在即將開始承擔不同社會責任的成熟,我們在這四年中的變化,可能是我們人生中最為突出也最為關鍵的轉變之一。大學畢業之后,我們將走向社會,將會切身體會很多之前我們只在電視和網上看到的很現實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可能我們之前已經聽到過大眾的一些聲音,但是這些聲音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們需要獨立辯證的思考來進行判斷。例如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見對于社會不公平的抱怨,這其中的確有一些能反映社會問題,但是還有很多,是帶有一些主觀傾向的,只要是社會對自己不利的方面,就抱怨社會不公。雖然大學教育現如今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我們仍然是社會中素質較高的一個群體,面對一些問題要有自己成熟的價值觀。當我們看到別的同齡人比自己工作好,收入高或者是其他方面更優越的時候,理智的做法不是抱怨社會不公平。因為很可能別人的努力比自己要多,正是因為公平,別人才會有更多的收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做最好的自己,因為我們不可能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人,總會有同齡人比自己優秀。其實總的來說,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思想墮落,任何事情都應當保留一點當年理想主義的想法,相信社會上總是好的事情比壞的事情多。不要受一點挫折就失去斗志,認定這是社會問題,而不是自身的問題。社會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不應該以此作為我們失敗和放棄的理由,總是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可能不會改變社會,但是會讓我們自己有勇氣在奮斗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無論我們收獲到了什么,這些都已經是過去。無論過去覺得自己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應該以積極地心態面對未來。大學的結束也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分割點,我們將完成從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我們要面對的,是我們職業生涯的開始,現在我們的態度,將會決定我們將來幾十年職業生涯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打起精神,帶著熱情和自信來迎接未來的生活!(Asjj)
更多有關"自己的,大學生活,大學,社會,自己喜歡"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北京林業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 06-04華南師范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江南大學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 06-04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東北農業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06-04內蒙古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9第四軍醫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簡章
- 05-29復旦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9第二軍醫大學2014年招生計劃
- 05-29同濟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05-28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上海理工大學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
-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