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協會“三下鄉” 聚焦農村并不為風光





(志愿者挨家挨戶免費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拍照)


(志愿者白天挨家挨戶走訪、拍照,利用晚上的時間沖洗打印照片。)

(拍攝完成后,志愿者與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交流)

(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高興的舉起志愿者免費為她拍攝的老人照)


(村民們拿到志愿免費為他們沖洗打印的照片,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志愿者與部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合影)
7月14日,在懷化市會同縣連山鄉桂干村的群山之間,來自湖南科技大學攝影協會的八位志愿者,走遍了村里的阡陌和人家,義務為村里每一戶家庭拍全家福、給每一位老人拍遺照。
湖南科大攝影協會一行八人經過18個小時的長路奔波,帶著相機、打印機、書籍文具等活動物品,于13日下午抵達暑期“三下鄉”愛心行動的第一站——懷化市會同縣連山鄉桂干村。志愿者們抵達該地時,受到了鄉親們的盛情迎接。歡迎儀式上,志愿者們為村里的孩子們送上了遠從湘潭帶來的書本和文體用品。
志愿者在和村長交流后了解,桂干村目前共有460多位村民,稻田占地480畝。村子距會同縣城15公里,而依靠舊時的渡船過河和險峻崎嶇的山路是當地落后的交通現狀。村里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農耕和外出打工,再加上國家的基本補貼,村子的經濟才能勉強維持。村里的年輕人,基本上選擇了外出打工,這就造成了村里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出現。
作為第一批深入到桂干村愛心服務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挨家挨戶免費拍照的愛心行動,受到了鄉親們的熱烈歡迎。由于語言不通,志愿者們只能在村干部的帶領下開展活動,從13日下午開始到14日傍晚結束,志愿者們共走訪了村子里120多戶人家。在走訪過程中,志愿者們了解到,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去了外地學習或者工作,以至于有些老人年近古稀還在做重活,拍全家福時很少有一家人都到齊的。帶孩子的大多是爺爺奶奶,而他們多為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存在不妥之處。落后的交通造成環境的閉塞和經濟的落后,孩子們也沒有多余的書本閱讀,志愿者送來的書本文具和溫馨的照片讓大家愛不釋手。
志愿者們為鄉親們拍全家福和老人遺照的同時,也會給鄉親拍他們想要的生活場景。拍照過程中,志愿者們和村民一起體會著生活中的各種樂趣與心酸。大多數農民在鏡頭前都表現得很緊張,也有鄰里相互推攘著到鏡頭前,一位農民大哥坐上他的拖拉機拍照也很“范”。但是,很多貧困地區的人,他們即便臨終也沒有拍過一張照片。桂干村也有很多空巢老人,志愿者給他們拍的是他們人生的第一張照片。一位身體佝僂的老人,在鏡頭前他很用力地讓自己坐直。
在拍完全部的全家福和老人遺照后,志愿者當晚把拍得的包括37張老人遺照在內的196張的照片都打印好,并在第二天送給每一位鄉親。在與村長的交談中得知,桂干村村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隔斷周邊6個村到縣城的渠水河上能夠建一座橋。目前村子最大的發展問題在于村子交通和水渠供給水問題,村長希望村子能夠獲得關于種植的技術幫助和項目工程,從而改變村子的現狀。
此次志愿者們的“三下鄉”愛心行動是受到同校吳立強、李進“愛心假期”的啟發,結合自身的特長進行的暑期社會服務。一行人在桂干村服務結束之后,15日還要出發去第二站——高椅古村。志愿者們第一站的實踐活動,得到了會同縣共青團委、文化局和連山鄉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更多有關"志愿者,老人,會同縣,村里,村子"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南科技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