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校名;1997年,原合肥工業大學與安徽工學院合并組成新的合肥工業大學;1998年,重新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09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建校以來,學校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已任,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榮傳統,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
學校現有屯溪路校區、六安路校區、翡翠湖校區、宣城校區,占地面積341.73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44.5萬冊,電子圖書79.5萬種、139.4萬冊,中外文現刊2709種,中外文電子期刊約2.6萬種。學校設有19個學院、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46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國家甲級綜合建筑設計研究院、59個教學實驗室、24個校內實踐創新基地、208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59244臺(套),總價值5.80億元,實驗室基礎設施及生活、體育、文化設施配套齊全。
學校現有教職工3594人,專任教師1744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46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534人,占87.96%。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5人,全國模范教師3人、優秀教師4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1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4人、青年教師基金4人,在職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4人。同時,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建筑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藝術碩士(MFA)、翻譯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9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5個;設有7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14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790余人。近年來,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工業培訓中心、機械工程實驗室、新能源利用與電氣控制實驗教學中心、現代汽車制造技術試驗示范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校,獲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99項;建筑學、土木工程和英語專業通過國家專業教育評估,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制藥工程8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專業獲批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獲國家級精品教材5門, 57部教材遴選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65部教材遴選為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4部教材入選第一批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學校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61所首批試點高校之一。學校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獲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學校還被批準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近年來,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學校通過大力實施“研究生培養質量工程”,不斷完善培養體系,改革培養模式,著力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建校68年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25萬余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始終堅持科學研究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瞄準國家戰略目標和區域、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突出應用性研究、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加強自主創新為主線,進一步明確基礎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并舉、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求支持、在貢獻中發展,倡導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推動了科研特色的形成。近年來,通過連續開展“科技發展年”、“科技創新年”、“科技質量年”、“科技拓展年”、“科技成果年”活動,不斷提升學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學校科研實力顯著增強,幾十項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近年來,學校科研經費以每年40%的幅度遞增,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量以每年60%的幅度遞增,獲國家科技獎5項,省部級一等獎15項。
學校國際交流領域進一步拓展,形式和層次更加豐富,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漢諾威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等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學校充分利用國(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師資力量和管理干部的培養力度,與國(境)外高等院校開展了“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赴德碩士生培養計劃”多種形式的學生聯合培養、海外研習和赴臺交流學習等各類項目。來華留學生穩步快速發展,學校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和自主招生資格,現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就讀。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合肥工業大學全體師生員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共同實現工大的再造,共同創造工大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奪取全面建設國際知名、特色鮮明創新型高水平大學的新勝利!
(更新日期:2013年3月)
周邊環境
合肥工業大學現有三個校區。其中屯溪路校區(又稱南區)、翡翠湖校區(又稱新校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是安徽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全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和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地處中國中部、江淮之間,環抱巢湖,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
合肥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合肥”之名已知最早出現在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蓋夏水暴長,施合于肥,故曰‘合肥’。”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沖” 之稱,是三國時期魏、吳反復爭奪之地,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是清末淮軍的發祥之地,因自隋朝起數為廬州路、郡、府治所而別稱廬州,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合肥自然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是著名的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宣城校區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位于安徽省東南部,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地處皖南山區和長江下游平原的結合部,東連天目,南倚黃山,西靠九華,域內襟山帶水,風景絕佳。敬亭.柏視、水西、龍須四山峰巒疊翠;青戈江、水陽江兩水相依。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山水園林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南翼城市。
通訊地址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屯溪路193號 郵政編碼:230009
聯系電話
0551-62901096,0551-62905427(傳真)
![]() |
合肥工業大學 |
等級:一本 教育部直屬 位于安徽合肥 關注人數:次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211工程 主管部門:教育部 國家重點學科:3個 院士:2位 博士點:12個 碩士點:32個 |
- 09-15[高校新聞]三明學院召開新學期校園安全穩定工作
- 08-31[高校新聞]做“高個子”不做“大胖子”
- 08-26[高校新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周景明一行來
- 08-26[高校新聞]2012年度煙臺威海地區高校教師崗前培
- 08-21[高校新聞]信息學院青年教師“走出校園”提升行
- 08-18[高校新聞]湖北科技學院將舉行第四屆校園開放日
- 08-09[高校新聞]通化師范學院2012屆畢業生畢業典禮隆
- 07-31[高校新聞]學校召開校務會,安排暑假工作
- [招生信息]2013年合肥工業大學錄取分數線(官方數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合肥工業大學"的新聞

合肥工業大學是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準為全國重點大學。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1979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8日
合肥工業大學專業設置
合肥工業大學的重點專業
建筑學、土木工程和英語專業通過國家專業教育評估,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制藥工程8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專業獲批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合肥工業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二十三條報考我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不含安徽省)必須參加我校組織的專業加試,并取得合格證。對政治思想品德考核、體格檢查、所在省(市、區)專業課統考成績合格(不要求統考的省除外)、文化課達到所在省(市、區)藝術類本科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進行德、智、體全面考核。按綜合分(專業加試分*60%+文化分*40%)擇優錄取。參加我校專業加試成績(全國排序)前三名的考生享受加分: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3分(指專業分,非綜合分)。
安徽省考生:按綜合分(省統考專業分/省統考專業滿分*700+文化分/文化滿分*300)擇優錄取。
第二十四條按教育部規定并根據各省(市、區)的生源情況,在招生計劃數的120%以內確定適當的提檔比例。對江蘇省進檔考生按先分數后等級的排序方式錄取;對內蒙古自治區考生實行“招生計劃1:1范圍內,按專業排隊錄取”的錄取規則。
第二十五條當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或本科招生計劃尚未完成時,按志愿順序依次調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檔案。生源仍不足時,我校將不足部分的招生計劃按教育部要求調劑到其他省份完成錄取。
高水平運動員(國家一級以上運動員)的調檔名單,向生源所在省(市、區)招生部門提供。
自主招生錄取按“合肥工業大學2014年自主招生實施辦法”執行。
農村單獨選拔錄取按“合肥工業大學2014年農村單獨選拔錄取招生簡章”執行。
第二十六條我校對教育部及各省(市、區)制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一概予以確認,將按考生享受優惠政策后的總分予以錄取。
第二十七條優先錄取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當第一專業志愿不能滿足時,按3分級差將其檔案投入第二志愿專業,以其降檔后的總分與該專業其他第一專業志愿考生的實際總分相比較,從高到低錄取;若仍不能滿足時,我校將不再降分,將其檔案投入后續志愿專業中錄取,直至服從志愿專業或退檔。內蒙古自治區不實行專業志愿分數級差。
第二十八條在已調檔考生中,我校優先滿足有專業志愿的考生。當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無法滿足所填報的專業志愿時,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學校將根據高考文化課成績并適當參考考生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調劑到招生計劃尚未完成的專業,直至錄滿;對于不服從專業調劑的,做退檔處理。
第二十九條報考我校考生身體健康狀況按教育部、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執行,國防生體檢標準按軍檢要求執行。
第三十條錄取結果請考生向所屬省(市、區)招生部門、我校本科招生網或招生辦公室電話查詢。
合肥工業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594人,專任教師1744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46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534人,占87.96%。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5人,全國模范教師3人、優秀教師4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1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1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2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4人、青年教師基金4人,在職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4人。同時,外聘擔任學校教授的兩院院士和知名學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近幾年來,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7萬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
合肥工業大學的收費標準
第三十四條 按照國家規定,學生入學須交納學費和住宿費等有關費用。本校按學生每學年實際所修學分和學籍注冊費統一結算學費,在每學年開學注冊前按學年制的標準預收。學費標準以安徽省物價局核定數額為準。各專業預收學費如下:
1.藝術類專業預收7000元/生·年
2.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第一、二學年5500元/生·年,第三、四學年9500元/生·年;軟件工程專業預收12500元/生·年
3.其余專業5000—5500元/生·年;宣城校區專業全部預收5000元/生·年
4.住宿費: 1200元/生·年
合肥工業大學在校生情況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140余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79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