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文天學院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系列報道(十三)——11級會計學專業會赴黃山市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2012年7月9日至7月11日,由經管系11級會計學專業的同學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前往安徽省黃山市開展了題為“快速城市化下的古村落保護”的調研活動。

7月9日上午我們抵達了黃山市歙縣,簡單收拾一下行囊就立刻趕往第一站——徽州古城和斗山街。徽州古城是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筑。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古城里大部分的店鋪被改成了現代化的商店,有些甚至被破壞,很難看到古城的面貌。而建于明清時期的斗山街也被濃重的商業氣息所包圍。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到,一些當地的居民認為斗山街里的建筑保護工作不到位;部分游客也反映,有些失望,他們更希望看到原始的老街風貌。隊員們走訪了一些商店,簡單記錄了他們的經營狀況,以此了解古城的開發現狀和商業價值。
雖然天氣炎熱,但是大家干勁十足,當天下午,所有隊員頂著烈日趕往第二站——漁梁壩。被譽為“江南都江堰”的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令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漁梁壩一側的老街里分布著許多典型的徽派居民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我們走訪了幾家,發現當地的居民也以他們的徽派建筑布局為傲。

7月10日一早趕往黃山屯溪老街。我們仔細走訪了老街及周邊的商業區,發現老街被開發最大的優勢就是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在古色古香的店鋪間穿梭,我們也在討論,如何把握商業開發的尺度,利用古村落帶動地方經濟,做到保護與發展相結合。我們來到了新安江畔,看到了一些重建的徽派建筑和石雕,他們逼真地再現了徽州古村落的風采。據了解,政府把這些建在繁華的商業區和居民區間,正是為了增強大家的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保護意識,促進徽州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短短三天的時間,我們走訪了黃山市一些重要的古村落,了解了它們的發展進程及現狀。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古村落保護遠遠不只是要樹立幾個信念就能完成的,在農村快速城鎮化的背景下,要想做好對古村落的保護,需要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各方面的實際行動。同時,這次活動也使我們得到了鍛煉,為以后開展各項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感謝學校的支持和隊員們的努力,為這次活動畫下了圓滿的句號。
更多有關"徽州,老街,黃山市,古村落,保護"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