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大力弘揚廣東精神 加快建設肇慶學院
“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在今年上半年召開的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用三個短語、九個漢字,把新時期廣東精神進行了一次精辟的概括。黨代會勝利閉幕之后,宣傳和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的熱潮,隨即在南粵大地全面鋪開。
對于剛剛走進新學期的肇慶學院來說,宣傳和踐行新時期廣東精神,可謂正當其時,正合所需。當前,廣東經濟社會正在加快轉型升級,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為廣東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培養出更多的可用之苗、好用之才。在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發展中的肇慶學院理所當然要大力弘揚融匯了傳統美德、現代觀念、國際法則以及實干意識在內的新時期廣東精神,充分汲取其精神力量,鼓舞士氣,振奮人心,更好地應對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把握新時期賦予的新機遇,堅決打好新一輪的發展攻堅戰。
我們要“厚于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形成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道德觀念。而這樣的傳統道德觀念,反過來又成為了中華民族長期繁衍生息的精神基石。讓維系著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核心精神代代相傳,并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揚光大,是教育戰線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職責。在這個意義上,“厚于德”,就要求我們肇慶學院在育人工作中堅持“以生為本,以德為先”,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著力培養同學們美好的道德情操,為其成長成才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
我們要“誠于信”。誠信是現代社會得以良性運轉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現代社會極力維護的共同價值。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對誠信的依賴和訴求顯得尤為突出。這就使得,就社會而言,要盡早建立誠信體系,打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就個人而言,要著力培養誠信素質,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因此,我們肇慶學院一定要把誠信教育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終,使青年學生接受誠信思想的打磨和洗禮,自覺地把“誠于信”作為人生的準則和信仰,把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養成誠實守信的態度,作為他們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
我們要“敏于行”。行動可以讓我們沖破思想的牢籠,逾越觀念的障礙;行動更可以讓我們走出光明的道路,打開嶄新的局面。廣東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敢于擔當,樂于創新,勇于先行,勤于實干,是事業獲得成功的堅強利器和不二法寶。而在今后更長的一段時間里,廣東要繼續做好全國的排頭兵,還是需要堅持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這就毫無爭議地表明,“敏于行”,是全體廣東人民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我們一定要讓這種精神品質在肇慶學院的辦學過程中得到大力的倡導,成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
今天,9月3日,是新學期的第一天。新學期剛剛開始,我們每一個師生員工都要積極爭當新時期廣東精神的宣傳員和踐行者,用實際行動去彰顯和詮釋新時期廣東精神的深厚內涵。而我們大力弘揚新時期廣東精神,其最終意義,就是要秉承學校在自身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精神傳統,落實“以生為本,以質立校;學術并舉,崇術為上”的辦學理念,按照“厚德、明智、博學、力行”的校訓要求,辛勤耕耘,大膽探索,努力促進辦學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實現“十二五”規劃所制定的宏偉目標,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綜合大學的歷史進程。
(評論人:爾東)
更多有關"廣東,精神,肇慶,新時期,誠信"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肇慶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