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報道鄭州大學一附院實現個體數字化治療
2012年09月05日《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王秉龍)9月2日,一項瞄準世界神經修復學術前沿、國內首創的對多種原因導致的癱瘓昏迷病人實施細胞分子水平精準診斷、進行個體數字化治療的新成果,由鄭州大學一附院神經外科主任宋來君、副主任楊波教授在河南省神經修復學術研討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該成果受到國際神經修復學會、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和河南省各地市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小兒內外科等10余個專業300名業內代表的高度評價。
目前,對癱瘓昏迷病人的傳統治療不外乎康復、理療、藥物、針灸等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對一部分病人有效,而對另一部分病人出現弱效或無效,療效如何也缺乏深層次的檢測和原因探討。
鄭大一附院的專家們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神經系統損傷的流式細胞分選等方面的研究。他們經過一年多潛心攻關發現:顱腦損傷或腦外科手術后,患者體內外周血或體液內出現了干細胞標志細胞和免疫學細胞的明顯變化,不同患者或不同病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專家們可結合患者體內其他損傷因子的不同和變化,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該病人的治療策略,再根據初步治療反應進行調整,最終選定“優化治療”方案。
統計數字顯示,河南省每年新發癱瘓昏迷病人約6萬人左右,全國80萬人左右。由于這類病患治療周期長、費用高、人工成本大,給病人、家庭造成了極大痛苦和沉重負擔。這一新成果,開創了對重大疾病——癱瘓昏迷實現救治效果最大化的新途徑。
9月3日,記者從鄭大一附院獲悉:為使這一新成果盡早造福癱瘓昏迷病人,由鄭大一附院神經外科牽頭負責技術指導的各地市醫院作為協作單位的臨床推廣應用工作已正式啟動。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12-09-06 12:07:00
更多有關"病人,癱瘓,昏迷,治療,河南省"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鄭州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