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國家級內鏡學術機構同時落戶湘雅醫院
9月8日,“衛生部全國內鏡與微創醫師定期考核培訓學校”、“衛生部內鏡微創裝備與消毒管理委員會”、“世界內鏡醫師協會醫學科學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新成立的三家機構均掛靠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中共中央組織部人才局副局長胡建華,衛生部醫管司司長張宗久,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國家藥監局規劃財務司司長顏江瑛,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副局長齊貴新,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姚開泰,衛生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劉殿奎,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中組部干部教育局處長張向濤,湖南省衛生廳廳長張健,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彭秀琍,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陶立堅,衛生部醫管司內鏡臨床診療質量評價專家委員會主任張陽德,湘雅醫院黨委書記肖平、院長孫虹,湘雅二醫院院長周勝華,湘雅三醫院黨委書記羅愛靜等到會祝賀。


“衛生部全國內鏡與微創醫師定期考核培訓學校”由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國家衛生部醫管司、衛生部國際合作司、湖南省衛生廳、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中南大學內鏡醫學研究院、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等機構耗資2.8億元籌建,設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內,是我國省部共建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符合多專科標準的國際合作的現代化內鏡與微創醫師培訓與考核機構,同時也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十二五”期間的重大健康科技計劃“湖南醫學中心”的主要項目之一。
該培訓學校規劃面積5000平方米,匯聚了國內最優秀的臨床各專科內鏡醫師,配置了一系列全球最先進的臨床內鏡微創設備,集醫、教、研、產為一體。學校面向全國已建立的400多家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開放。通過報名申請,“基地”的醫生們將有機會接受最先進的、規范化的、高質量的內鏡微創技術培訓。
在培訓學校里,各式腹腔鏡、胃鏡、腸鏡等常規內鏡設備一應俱全:60套模擬訓練系統用以滿足日常的內鏡培訓教學需求;3套計算機仿真模擬訓練考試系統使醫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內鏡微創技術;12套高清腹腔鏡手術系統則能讓醫生進行實戰操作。另外,培訓學校還建造了2個整體腔鏡手術室和8個動物試驗手術室,以便于醫生們進行臨床內鏡與微創科研項目。
該培訓學校還設置了多間集教學和實踐操作于一體的各專科內鏡訓練室,如:消化內鏡超聲訓練室、消化內鏡常規訓練室、普通外科內鏡訓練室、婦科內鏡訓練室、泌尿外科內鏡訓練室等。設置了多間模擬操作訓練室和實時視頻教學課室。而在實時訓練手術室,順利完成了各項培訓內容的醫生們將有機會對實驗動物實施內鏡微創手術,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該培訓學校還確立了“四個統一”:統一的培訓大綱、統一的培訓課程、統一的培訓課件、統一的考核標準,從而建立一個全國規范的內鏡與微創培訓系統。另外,“中國內鏡新聞網”開通了“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信息平臺”,全國已建立的400多家衛生部內鏡與微創醫學培訓基地均可在此平臺上共享資源。
衛生部醫管司內鏡臨床診療質量評價專家委員會主任張陽德教授說,通過培訓,將會有更多的醫生熟練掌握內鏡與微創技術;通過定期考核,進一步規范執業資格管理。這對保障醫療安全,提高內鏡診療效果有重大意義,也是實施我國醫師規范化管理的重大措施,影響深遠。他表示,今年8月起衛生部將首次啟動醫師定期考核制度,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啟動全國醫師終生定期考核,是1999年實施《醫師執業證》以來的又一重大措施,意味著建國以來我國醫師執業證終身制將被打破。

新成立的衛生部內鏡微創裝備與消毒管理委員會,將在促進新型內鏡設備、器械和材料的研發生產、臨床推廣應用過程中的規范管理,以及制定全國統一規范的內鏡和消毒設備質量標準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張陽德教授強調指出,“委員會將致力于全國內鏡微創裝備的交叉感染管理及消毒滅菌管理,出臺相關的規范標準,以指導醫生正確使用和嚴格消毒內鏡微創裝備,有利于提高醫療質量標準,改善醫療服務環境”。
“衛生部內鏡微創裝備與消毒管理委員會的成立,順應了內鏡技術發展的需要,將有力推動內鏡微創醫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將為規范臨床內鏡微創裝備與消毒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衛生部內鏡微創裝備與消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湘雅醫院院長孫虹表示,作為委員會掛靠單位,湘雅醫院將大力支持管理委員會履行自身職責,為促進內鏡微創醫學發展做出貢獻。
更多有關"衛生部,微創,醫師,訓練,消毒"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