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典禮】楊叔子:個性化就是因材施教
9月21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2012級新生軍訓閱兵式暨開學典禮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大陸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楊叔子院士與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學子展開交流。
文新社記者團:很多人說中國現在是“填鴨式的教育”,學生學習非常被動,您覺得要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楊叔子院士:我們不要一概否認填鴨,該填鴨還是要填鴨,為什么呢?基礎知識要填鴨,基礎知識都不行,那后來怎么學習呢,所以通過填鴨打好基礎。等到學生充分了解所學習的專業,對專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了。
同時要正確地認識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提供個性的發展,不要妄自菲薄。中國有很多缺點,但也有它的優點,中國教育有其特別之處。如果中國教育沒有特點,為什么只有中國能延續五千年,而且歷史沒有中斷,有什么原因?無疑是文化的原因,所以沒有優點是不對的,但是我們也有問題,特別是教育,我看到我們有很多問題,我們需要改進,但是我們也要有志氣。你看孔子,《論語》,孔子的教育跟我們每個人都不同。
文新社記者團:您覺得個性化教育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去因材施教嗎?
楊叔子院士:個性化就是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在某方面表現得很一般,甚至有些白癡,但其他方面卻很有特長。比如我們有個干部的子弟,在人文學院辦事,很不聰明,但是他有一點了不起,問他學校里哪個人的電話號碼,全記在腦子里,脫口而出。我真佩服,他就有這個天賦與才能。個性化教育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發揮他們的優勢潛能,每個人的優勢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一個方面,所以我們要個性化地發展。
前不久我又重新看了一下《中庸》,前面三句話寫得非常好,“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把人的素質,把教育原理都闡述出來了。“天命之謂性”,老天給你的,爹媽給你的基因,就是你的本性。“率性之謂道”,在遺傳基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己,規范自己,而不是放縱本性。“修道之謂教”,即懂得去教育,這是規律,一定要懂文化,用規律去弄懂文化,就是通過教育去激發人的潛能,當然壞的潛能就不用了。
文新社記者團:那請問學校如何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呢?
楊叔子院士:我認為這個話是不確切的,應該講教學是無止境的,學是無止境的。現在李培根將這個說法改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要稍微好一點,國外也有這個講法,學生最重要就是要有一顆“修習”的心,沒有這份心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更多有關"填鴨,教育,之謂,學生,也有"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