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南京藝術學院培養“不走穴”的藝術人才
南京藝術學院培養“不走穴”的藝術人才
——訪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米如群教授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2012年09月29日 05 版)
這是我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并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百年恩澤,這所藝術學府不僅培養出了趙丹、李可染等藝壇巨匠,更難能可貴的是,100年來,這所學府從沒有師生“走穴”。這就是南京藝術學院。
百年歷史,南京藝術學院在“閎約深美”的校訓中,堅守著藝術的追求,以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為己任,也正是如此純粹的辦學理念,讓這所學院贏得了“中國現代藝術人才的搖籃”之美譽。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這所老校如何傳承百年傳統,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該院黨委書記米如群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才培養是南藝辦學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我院通過培養復合人才、拔尖人才、新型人才,唱響了人才培養的新曲目。”
記者:每當畢業的腳步臨近,學生們總會忙于“走穴”,找人情拉關系,這在藝術類學院中并不罕見,但南藝學子卻能靜下心來,站好最后一班崗,送來一場精心雕琢的藝術盛宴。對此,您怎么看?
米如群:藝術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藝術素養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文化追求。我院將藝術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更培養了他們的藝術悟性,增強藝術感染力,這樣孕育出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為培養藝術家,我們不但為“好苗子”指定了最好的教師團隊進行指導,還對學生的創作展演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實打實的舉措帶來了實打實的效果。
記者:藝術人才的培養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特別是在動漫產業人才如此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出既適應社會需求又德藝雙馨的人才就成為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貴院在這方面有什么新做法?
米如群:傳統藝術人才教育模式過分注重單一技能傳授,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為此,我院在學科交叉和專業融合中,著重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藝術人才。
我們鼓勵各二級學院之間通過聯合作業、聯合教學的方式,進一步打通專業隔閡,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加豐富的“專業養料”。
記者:一直以來,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是貴院學生培養工作的重點所在,近期,南藝又提出緊扣市場打造“新型人才”,請問這種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怎樣的思考?產生了怎樣的效果?
米如群:文化的新發展產生了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尤其是很多緊缺型新興人才更是成為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為此,我們緊扣市場脈搏,2008年成立了文化產業學院,2009年又成立了工業設計學院,專門培養工業產品設計、信息交流設計和會展藝術與技術等創新創意人才。
我院還將最新的藝術元素與傳統專業相結合,讓“老專業”成為誕生“新人才”的沃土。
高校人才培養不能關起門來唱“獨角戲”,只有緊扣發展的脈搏,南藝才能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實現更大作為。(本報記者 鄭晉鳴)
更多有關"人才,藝術,培養,南京,德藝雙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