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黃浦江畔的“人才高地”——第二軍醫大學創新機制引人留人用人紀事

從單純就業,到終生事業筑巢引來鳳棲枝。
近年來,第二軍醫大學創新機制引進大批優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其中包括引進一批非現役文職人員。
“原本只是為了就業,現在決定當成終生事業了!”非現役文職人員尹川沒想到,自己一進門就有了“家”的感覺:學校根據她消化內科科研特長,為她量身制訂了長遠發展計劃。“打底子、搭梯子、鋪路子”的系列舉措,使她擔負的科研項目進展順利。尹川先后被評為“全軍優秀文職人員”、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并榮獲上海市“市長獎”。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錢其軍的經歷,更是該校不拘一格納人才的有力見證。現任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病毒及基因治療實驗室主任的他,是學校的一名轉業干部。
轉業數年后返聘回來,令錢其軍意想不到的是,學校決定由他帶領一個全部由非現役人員組成的科室。在吳孟超院士帶領下,錢其軍和他的團隊致力于腫瘤的基因-病毒、全長抗體基因、腫瘤干細胞等方面研究與治療,先后獲國外發明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6項,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重大科研課題。
既找“位子”,又搭“臺子”
“現在,我就是一門心思在黨委給我搭的臺上干出成績!”當初差一點轉業的血管外科專家曲樂豐說,學校黨委既幫找“位子”,又幫搭“臺子”,是實實在在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曲樂豐原先是二醫大長海醫院血管外科副教授,學校黨委為他組建新的血管外科診療團隊,并在所屬長征醫院創建了由他領銜的血管外科。有了平臺后,曲樂豐創立了血管吻合口局部基因和藥物導入系統和小血管無縫線膠粘吻合方法,成為國家衛生部指定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首席技術指導專家。
為一個人創建一個科并配備科研團隊,類似的用才創新之舉在該校并不鮮見。為了給優秀人才打造平臺,該校啟動了一項特別工程——第二軍醫大學專家工作室,把全校在教學、科研、臨床方面成績突出的人才進行梳理,由校黨委考核后,分批次建立工作室。
于恩達是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肛腸科副主任、內鏡中心副主任。他的腸鏡手術堪稱一絕,病人痛苦小。隨著于恩達腸鏡工作室正式掛牌,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
既給“想頭”,更給“奔頭”
搞醫學的,誰能沒個“想頭”?當名醫、當名家……第二軍醫大學黨委認為,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人才的“想頭”變成“奔頭”。
記者在學校政治部看到厚厚幾大本人才培養使用的政策規定和法規文件,其中“走出去、請進來、推上前、擺到位”的“十二字方針”,就讓“奔頭”觸手可及。
走出去,該校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的著名院校建立了協同辦學機制,選派有發展潛力的骨干出國進修,費用全部由學校負擔。請進來,學校特聘世界知名專家教授為客座教授,除正常教學科研指導外,還組織這些專家為青年人才修正成長路標,提出發展意見,提高科研起點。推上前,大力扶持中青年骨干承擔包含新理念、新概念、新技術的前沿課題,在開創性前沿研究中培養提高。擺到位,將人才劃分成梯隊,放手讓他們主持重大教學科研任務,通過崗位摔打,不斷提升能力水平。
除此之外,學校還堅持“立足上海融合、攜手全國協作、放眼全球攻關”,爭取到了一大批全國、全球領先的攻關項目,依托這些項目培養摔打人才。世界衛生組織在該校設立了WHO/TDR臨床數據管理中心和WHO基因合成與表達中心,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在免疫學、生物學腫瘤診治等領域建成了7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基地,該校與中國科學院合建了轉化醫學研究院……這些項目為人才成長打造了堅實平臺。”
(解放軍報記者:徐葉青 特約記者:肖 鑫;發表于《解放軍報》2012年9月26日第7版)
更多有關"該校,學校,人才,血管,外科"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 06-04江南大學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 06-04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新鄉醫學院2014年招生章程
- 06-04東北農業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 05-28福州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南昌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西安理工大學2014年招生章程
- 05-26“改革·發展·民生”系列報道:廣西師范學
- 05-25離退休老同志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暨校黨委
- 05-25發揮高校人才優勢 服務地方轉型發展:皖西學
- 西安科技大學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
- 韓山師范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