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名師訪談之三】華鷹:繼續努力,力爭更好
華鷹:繼續努力,力爭更好
□主持/統稿:王世華 特效/編輯:陳紹富
【編者按】
在2012年重慶工商大學教師節慶祝暨表彰大會上,重慶工商大學首批教學名師華鷹、徐憲、李定清、夏莉受到學校隆重表彰。為了解名師的思想,展示名師的風采,校報和校園電視臺聯合錄制了《講述·教學名師》系列電視訪談節目。現將視頻和文字予以發布,以饗讀者。
點擊網址立即觀看節目
http://tv.ctbu.edu.cn/?action-viewnews-itemid-94
【文字內容如下】
主持人: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名師訪談節目。本次節目邀請到了學校首屆教學名師、法學院院長華鷹教授。
華鷹,碩士生導師、教授、法學院院長,重慶工商大學教學名師。
記者:華老師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我注意到今年評選出來的學校教學名師都有30年工作經歷。從一名青年教師到一位深受歡迎的教學名師,30年走來很不容易。我很想知道這30年中的主要經歷,尤其是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的有趣經歷。
華鷹:很高興能參加這個訪談節目。是的,我從1982年到原渝州大學財經部當專職教師,那時的財經部有兩個本科專業,一個是工商管理專業,一個是會計學專業,而這兩個專業都有一門核心課程“經濟法概論”。財經部的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1983年,財經部安排我到原西南政法學院進修,由知名的經濟法專家李昌麒教授具體指導。那時我一邊聽課,一邊備課,然后把準備好的教案交給李教授修改,他修改得很仔細,會詳細批注;同時,我還參加了經濟法系的教研活動。應該說,西政濃厚的學術氛圍熏陶了我。
記者:當時作為青年教師,您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得益于李老師“手把手”指導,是吧?
華鷹:是的,這個過程很重要。我擔任“經濟法學”教學工作之初,上課時與大多數青年教師一樣興奮而緊張,幾堂課下來緊張的心情就逐漸減少,上課成了愉悅和享受。看著同學求知的目光,我們沒有理由不把課上好,也沒有理由不讓學生滿意。但我也深知,十全十美的一堂課是沒有的,因此每一次上課結束后,都要像回放電影一樣,靜靜地思考哪些方面還有缺陷,哪些方面還值得改進。比如,講到某些內容時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回事;教案的知識點是否成舊;那些內容還需要擴展;重點是否突出;選擇的案例是否典型;與學生的互動放在那一部分內容;布置的課外作業解決什么問題等等。由于我后來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知識產權法,2002年兩校合并以后,我又承擔了“知識產權法”“現代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財稅法”等課程的教學。
記者:通過您的講解,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您采取的“放電影”方式,可以對每一個教學細節作出矯正和提高。我認為這種方法對我們青年教師很受用。
二
記者:接下來這個問題是,作為教學名師,可能我們很多師生都想知道您的或者您推崇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是什么?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華鷹:一般地,一門課程有它特定的教學方法。我認為“法無定法”,關鍵是這個方法要與課程結合起來。結合我所教學課程的實際,我常使用的有研討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親歷式教學法。
記者:研討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我們較為熟悉,尤其是后者。但研討式教學法的具體開展步驟可能仍有師生不了解,能否給我介紹一下?
華鷹:研討式教學改變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方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我采用的研討式教學法主要有這樣幾個步驟:一是布置選題。教師先講課程的導論,使學生對課程的線索有所了解。然后將全部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別討論一個具體的課程內容,教師告知學生查找資料的方法和要求。二是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按教師要求獨立去查找資料,撰寫講稿。三是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開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在班上發言。四是大班講評。各小組推選的學生在全班登臺講述,由師生一起評議,教師進行綜述。
記者:那么親歷式教學法呢?——這個教學方法對我們而言比較陌生。
華鷹:根據法學專業的特點,我們時常采用親歷教學法,重在學生參與。親歷式教學法的形式主要有二種,即模擬法庭、觀摩庭審。對于模擬法庭,有人認為是“真戲假做”,有人認為應該“假戲真做”,我認為最好應該做到“真戲真做”。第一,為增強模擬法庭的逼真性,我們選擇的典型案例來自司法實踐,而非教學案例;第二,將參與的學生分組分工,安排具體角色,要求各自做好案頭工作;第三,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案情,修改學生撰寫的法律文書;第四,教師指導學生模擬法庭的演練;第五,學院邀請法院的法官參加模擬法庭的庭審,庭審結束后,由法官進行針對性點評糾錯;第六,庭審結束后材料歸檔。整個過程力求“真戲真做”。
親歷式教學法的另一個形式是觀摩庭審,這也是我們學院教學的一個特點。主要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組織學生到法院審判大廳觀摩庭審過程;二是將法院開庭審理的案子引進到學院模擬法庭。比如我們組織邀請了重慶市五中院知識產權庭到模擬法庭開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案子審理完之后,學生可以現場向法官提問,法官予以解答,這種教學方式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是的,法學院的模擬法庭和觀摩庭審對我們學校的師生而言并不陌生,這也是法學院教學的亮點。按我的理解,是不是這樣的:我們盡可能做到了把課堂搬進法庭,把法庭搬進課堂?
華鷹:是的。
記者:謝謝您!還有一個問題,您堅持或者推崇的教育理念是?
華鷹:我認為,只要有教育行為發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教育理念是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有沒有明確而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沒有對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沒有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是一個優秀教育工作者和一個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區別。關于教育理念,現在討論得也非常多。我非常贊同的教學(教育)理念是“三個一”:讓每一堂課成為精品;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讓每一個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我非常欣賞這一句話:“使學生崇拜教師,教師不值得炫耀;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使自己崇拜,教師才值得炫耀”。
記者:“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使自己崇拜,教師才值得炫耀”這個觀點很新穎。您剛才已經談到了學生,接學生這個話題,在您30年的教育教學中,有哪些學生或者班級使您難忘?
華鷹:我最難忘的一個教學班級是法學專業2006級一班。我除了承擔該班的課程外,還擔任了該班的班導師。我記得和同學第一次見面時,我講了幾點:一是要給自己定目標,要有學業規劃,一個時間段爭取突破一個目標。比如:什么時間通過英語四級考試;爭取獎學金、爭取評優;大三通過司法考試;畢業時考研等。二是要求同學們學會對時間的管理。三是要求他們學會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比如圖書館、數據庫、網上精品課程、積極申報本科學生科創基金項目。四是要求學生讀書讀好書,我給他們開了書單,要求他們閱讀后寫讀書筆記并在開學后交給我批閱。在第一次開展這個讀書活動時,我給學生每人送了一本書。五是要求他們學會怎樣與同學相處。我當時要求到:“要讓同學接納你,要讓同學喜歡你,要讓同學離不開你”。該班學習積極性很高,畢業時考研和司法考試通過率都比較高。
記者:我們談到了班級,那么還有沒有一些學生讓您難忘,除了剛才談到的幾名學生之外?
華鷹:我們學院很多學生使我終身難忘。這里我介紹一位,那就是法學專業2006級一班的余文斌同學。他屬于學習刻苦,悟性比較高,一點就通的那一類。我當時指導他的團隊申報本科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結題時該團隊發表了2篇論文,項目被學校評為優秀。后來又指導他帶領的團隊參加了十一屆“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了重慶市三等獎,并在CSSCI期刊上發表文章2篇。畢業時,余文斌報考了蘇州大學法學院,但筆試成績不理想,復試前他找到我,我和他談了很久,給了他一些具體的方法,包括如何與導師聯系,如何展示自己在校期間的成績,等等。結果復試后他的總成績提高了一大截,有兩名導師爭著要帶他。
記者:剛才華老師講到了考研,這對大家很有幫助。以后大家記住:“要復試,找院長”!
華鷹:這主要得益于他在校期間的科研成果對他考研復試非常有幫助。
記者:華老師,剛才您談到了難忘的班級、學生,通過您詳細的回憶,我們也感受到了您對學生的關愛。除此以外,還有沒有一堂課或者一次教學活動讓您難忘?
華鷹:2005年第二學期我開了一門全校通識課“現代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最后一堂課講完后全體學生集體鼓掌。
記者:為什么全體學生會集體為您鼓掌?
華鷹:我分析,主要是他們對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十分認可。
記者:在我看來,一句話:講得好,教得好。接下來我們互動一下,現場有沒有同學希望借此機會與華老師交流的?
現場互動提問①:華老師您好,剛才您提到了余文斌同學,請問這位學長平時是怎樣安排學習生活的?
華鷹:我認為我們在校的學生智商都不差,關鍵是學習精力的投入。余文斌同學把課余的時間利用得很好,課余和周末他一般都在教室學習或在圖書館查閱資料。這個同學悟性高,一點就通,善于與老師溝通并從老師那里獲得指導。
現場互動提問②:你剛才提到在擔任班導師時會給每一名學生送一本書,請問是您自己掏腰包買書嗎?
華鷹:對,是我自己掏腰包。這本書是我自己主編的專著。送給同學們主要是希望他們了解本學科學術的前沿問題,這對他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記者:作為一名院長去擔任本科生的班級導師,這本身就很值得肯定的,而如此用心和細致的指導,包括贈送書籍等,此舉應該獲得掌聲。(掌聲)
三
記者:剛才我們談了很多的話題,主要是圍繞您作為一名教師展開的。接下來,想請您和我們分享一下您作為一名院長,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經驗!
華鷹:好的。我們法學院在學校是一個規模較小的學院,但我們有一個理念:“小學院”要做大事,“小學院”做事要大氣。我們在學生培養方面具體抓了兩件事情。一是組織學生考研,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司法考試,因為法學專業是就業門檻較高的專業。在組織學生考研方面,我們采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一是將低年級考研動員和高年級考研表彰結合起來,激勵大家考研;二是將考研同學集中起來與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青年教師交流,聽取青年教師當年考研的經歷和經驗;三是要求輔導員有針對性地做好考研學生的思想工作,確保大家在長時間“備戰”中不放棄;四是把我院在西南政法大學和重慶大學讀研的學生請回來與考研學生交流;五是把考研上線的同學集中起來培訓,重點是復試技巧和方法。此外,動員全院資源向有關學校和導師推薦我們的學生。通過這樣的舉措,最近幾年我們學院學生升研率一直比較高,其中三年是名列第一、兩年名列第二。在學生參加司法考試方面,從2008年國家允許大三學生參考后,我們就開始了動員和組織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近三年我們學生司法考試的通過率較高,其中2006級學生一次性通過考試有33人,占參考學生的36%。
記者:學生通過司法考試對他們就業有很大幫助?
華鷹:是的。他們畢業時,拿到學位和畢業證后就可以到南岸區司法局領取執業資格證書。拿到這個證書后對他們的就業是很有幫助的。
記者:從您抓的這兩項具體工作,我們能都感受到,這都是在為了學生以后更好的發展做鋪墊。非常感謝您為學生所做的如此細致的工作。(掌聲)
四
記者:華老師,在30年的教育教學經歷中,您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獲得了很多榮譽。這一次獲得的學校首屆教學名師稱號,或許與以往的稱號有所不同。您有何感言?
華鷹:首先要感謝學校設立了這一項獎勵制度,它是激勵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積極參加教學改革項目的措施之一,能夠得到這一獎項,感到非常榮幸。實際上我并沒有為學校、為學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貢獻,也沒做什么特別值得炫耀的事情,我只是履行了專職教師應盡的教書育人的職責。我對自己以后的要求是: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記者:謝謝您!您回答這個問題的態度是非常謙遜的。最后一個問題,我想借此機會請您對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給一些建議或者寄語。
華鷹:好的,與大家共勉。我認為首先要熱愛。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熱愛我們的學生,有熱愛才有動力。第二,擔當。要有責任心,勇于擔當,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第三,追求。特別是申報課題,要敢想、敢做,敢于投入時間。科研是需要成本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物質成本;如果不申報永遠不可能拿到課題,如果積極申報一切皆有可能。第四,持之以恒。堅持和堅守是可以有回報的。這就是同行、學生、組織和學校對你的認可。
記者:謝謝!熱愛、擔當、追求、持之以恒、一切皆有可能。我想這不僅是對我們青年教師的勉勵,也是對學生的勉勵。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謝謝您!
更多有關"學生,記者,教學,教師,同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重慶工商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