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
時間:10-20 來源:東華大學 出處:m.jssxjxsb.com
[解放日報]相伴走過一甲子 東華鉆石婚金婚伉儷歡慶重陽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1.jpg)
老教師與配偶一起,慶祝“鉆石婚”與“金婚”紀念日。 本報記者 張馳 攝
“結婚60周年時,我還健在的話,要送你一顆鉆石。”昨天下午,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教授實現了10年前慶祝金婚時對老伴的諾言——84歲的他,在現場206對鉆石婚、金婚老夫妻的見證下,為夫人戴上了一枚白金大鉆戒。重陽節前夕,東華大學在教職員工中59人已婚60年、147人已婚50年,這些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老人當天都攜伴參加婚慶典禮。
校退管會負責人介紹,這種慶典已延續多年。目前校內婚齡最長、壽齡最高的老人,是已婚63年的91歲退休教師張維新。1994年學校曾舉行金婚慶典,當時只有十幾對夫婦,而現在超過了200對。昨天還出現了師生共慶鉆石婚、金婚的場景,退休教師黃潤發就與自己的大學老師錢云青重聚一堂。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12-10-18 記者 徐瑞哲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華網]上海206對老教師聚首慶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2.jpg)
10月17日,206對相守五六十年的耄耋老教師歡聚在上海東華大學,參加校方為他們舉行的鉆石婚、金婚慶典。圖為92歲老教師張維新(左)與老伴在慶典現場展示合影。中新社發潘索菲 攝
許多老教師在現場講述各自的“婚姻幸福秘笈”:“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他們更冀望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來源:新華網 2012年10月17日 記者 中新社鄒瑞玥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民晚報]東華大學昨為206對老教師夫婦慶賀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3.jpg)
206對老教師夫婦參加慶典滿面喜悅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本報訊“鉆石婚”兩人共度60年,“金婚”共度50年,世上有多少對夫婦能走過如此漫長的道路?其間的奧秘何在?昨天下午,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來自該校的59對“鉆石婚”夫婦、147對“金婚”夫婦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用花一樣的笑容,傳遞著來自東華校園的重陽浪漫。東華大學為這206對老教師夫婦舉行了鉆石婚、金婚慶典。
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們都打開了話匣子。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說,愛是包容、理解,愛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輕時兩人聚少離多,但妻子毫無怨言,默默支持。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拿出了一枚鉑金鉆戒送給了老伴唐麗娟,表達對她的感謝。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百祥教授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更加感覺誰也離不開誰了。張教授原來是系主任,退休前不沾柴米油鹽;退休后,老伴濮顧仁雙膝患嚴重的關節炎行動不便,張教授從此接過了家里的菜籃子。從前,他買來的都是貴的、不新鮮的;現在,街坊鄰居常來登門求教挑魚、選肉的訣竅。張教授牛了,濮老太太樂了。
老人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希望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來源:新民晚報 2012-10-18 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中國新聞網]206對老教師在滬共慶金婚、鉆石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4.jpg)
金婚老人黃潤發為他的老師錢云青獻上鮮花,祝賀他與夫人的“鉆石婚”。 潘索菲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17日電 10月17日,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206對相守五六十年的老人們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個個喜笑顏開,59對“鉆石婚”夫婦和147對“金婚”夫婦在東華大學的組織下共同慶祝金婚、鉆石婚。
婚姻秘訣“信任、尊重”出鏡率最高
東華大學在慶典現場安排了5對鉆石婚、金婚夫婦代表訪談環節。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們都打開了話匣子。婚姻要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信任、尊重、支持成為老人口中提及最多的詞。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張百祥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感覺更加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張百祥覺得,堅固的婚姻來自于真誠的愛情,他倆結婚時不講工資,不提條件,只講誠信和關愛。“婚姻好比建筑,愛情基礎打好了,12級臺風來了也不怕”。
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光看房子車子,要年青漂亮”,老人們都很著急。他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金婚”徒弟祝福師傅“鉆石婚”
慶典上,除了大學生代表為訪談夫婦獻上鮮花表達祝福和敬意之外,退管會還專門找到了金婚退休教師黃潤發的學生——該校監審處老師倪偉慶,現場為黃老師夫婦獻上了精心扎制的鮮花。黃潤發在退管會老師的幫助下,激動地找到了大學時代的老師錢云青,他激動地為錢老師夫婦送上了鉆石婚的祝福。有意思的是,倪偉慶同樣在這里慶祝他和老伴的“金婚”。
1921年出生的張維新,1949年結婚,是東華年齡最高、婚齡最長的退休教師。他也交流了他的長壽秘訣。除了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認為心態好非常重要,難得糊涂不計較,不但適用于長壽的婚姻,更適用于長壽的人生。
耄耋“新人”戴上白金鉆戒
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感慨地表示,愛是包容、理解,也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紀輕時,因為文革中的迫害或文革后的忙碌,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面對壓力對自己只是默默支持。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拿出了一枚白金鉆戒送給了老伴唐麗娟,他說,白金潔白、堅實,象征著他倆的感情,此時此刻,只想表達對老伴的感謝。
據了解,為了讓今年鉆石婚、金婚紀念照的相框“賣相”不落俗套,東華大學退管會的教師們兵分四路,只為搜尋一款能讓老同志們喜歡的“上海好相框”。終于,在城隍廟淘到了帶雙C形裝飾弧線的相框,這才“收工”。東華大學退管會第一副主任朱天申透露,自1994年學校首次舉行“金婚”慶典以來,今年人數最多,達200多對,最早只有十幾對夫婦。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0月17日 記者 鄒瑞玥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聞晚報]東華大學206對老教師慶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5.jpg)
耄耋“新人”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個個喜笑顏開,傳遞著來自校園的重陽浪漫 何雯亞 攝影
昨天下午,東華大學206對老教師夫婦舉行結婚60年鉆石婚和50年金婚慶典。
雖然他們大多數人已經是白發蒼蒼,但這些耄耋“新人”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個個喜笑顏開,用他們花一樣的笑容,傳遞著來自校園的重陽浪漫。
他們用自己的婚姻故事,來勸誡當下的年輕小夫妻們要珍惜婚姻,夫妻就像一雙筷子,要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
“愛是包容、理解、真誠、關懷”
此次東華大學共有206對老夫婦慶祝鉆石婚和金婚。其中,“鉆石婚”夫婦59對,“金婚”夫婦147對。這些老夫婦的婚姻都經歷了五六十年,他們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
東華大學前身、原華東紡織工學院的副院長沈煥明說,年紀輕時,因為文革中的迫害以及之后的工作忙碌,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面對壓力對自己只是默默支持。
“今年是鉆石婚,我還記得我們水晶婚 (結婚15年)時,那是1967年,是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我一夜之間從‘革命派’被打倒成‘反革命’,受盡折磨和苦難。當時很多人都急著和我劃清界限,但是我老伴卻沒有任何異心。無論我回家多晚,我愛人總要等到我回家后才睡覺。我記得有一次,已經是深更半夜,老伴見我還不回家吃飯,便著急地找鄰居陪同在滿校園里的四處尋我,最后終于找到我。當老伴得知我必須要在凌晨5點戴著自己做的高帽子接受批斗時,她讓我趕緊睡覺,自己則熬夜動手幫我把高帽子做好。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夠在當時堅持下來,離不開老愛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照。 ”
沈煥明說,60年的婚姻告訴他愛是包容、理解,是真誠、關懷。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說,5年前他在參加一個 《心靈花園》的節目時,曾公開表示,如果等鉆石婚那一年他還健在,他要送老伴一枚鉆石戒指。在大家祝福的掌聲中,沈老師拿出了一枚白金鉆戒戴在了老伴唐麗娟的手指上。 “白金潔白,鉆石光芒四射,象征著我倆的感情,此時此刻,我只想表達對老伴的感謝。 ”他說。
“基礎打好,12級臺風也不怕”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百祥教授今年已經86歲,他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更感覺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張百祥覺得,牢固的婚姻來自于真誠的愛情,他倆結婚時不講工資,不提條件,只講誠信和關愛。 “婚姻好比建筑,愛情基礎打好了,12級臺風來了也不怕”。
張百祥退休前是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出名兒的“板面孔”,其實張老師告訴記者,主要是當時工作忙碌的緣故。退休了,大家眼里的“老張”變了,變得愛說會笑,能歌善舞了,回到學院可是賺足了大家驚詫的眼光。他和老伴退休后,不僅發揮余熱服務原先的專業領域,還抓緊旅游,并積極參加學校老年大學的各類文體活動,練字、做西點、學習太極、推拿、鋼琴、合唱、舞蹈……兩人報了12個老年學習班,比現在學生上的輔導班都多,成了“全能”老人。
張百祥教授的老伴濮顧仁感動地說,幾年前她因雙膝患嚴重的關節炎行動不便,醫生勸她做手術,但她想自己已經一大把年紀,害怕做手術。張百祥知道了,便去推拿培訓班報名向中醫學習推拿術。他學得非常認真,培訓結束時,在班里考出了95分的高分。 “畢業”后,張百祥便每日給老伴做按摩,成為老伴的專職“推拿師”。幾年來,每日不間斷,老伴的雙膝病情也有所改善,從開始難以坐立,到現在能活動自如。
更讓人驚嘆的是,原來為系主任的張老師,退休前忙工作,不沾柴米油鹽。退休后,因老伴雙膝行動不便,張老師從此接過了家里的菜籃子。從前,買來的都是貴的、不新鮮的,現在街坊鄰居常來登門求教挑魚、選肉的訣竅。濮老太太樂了,張老師牛了,退休的日子更美了。
如今,張教授夫婦倆迎來了鉆石婚慶,回首60年婚姻路,張教授有感而發:“要形容我們的婚姻,那就是風雨同舟、有福同享、攜手共進。 ”
“婚姻最重要的是信任”
東華大學黨校常務副校長蘇慧娥老師今年迎來了金婚50周年慶。現場,她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婚姻故事。“我的婚姻故事可以用‘志同道合,一說就合;相互信任,如同一人’來描述。 ”蘇慧娥老師說,她和愛人是同班同學,一起入黨,雖然說彼此很熟悉,但之前一直沒有談戀愛的想法。臨到畢業時,有一回,一直關心他們的黨支部建議:“你們都快畢業了,要不要考慮談(朋友)一下?”。受此啟發,兩人便決定談著試試看。
“我們決定先找個公園簡單談談。當時天氣很熱,我愛人就買了兩根雪糕,我倆一人一根。后來曾有人說,我就是這樣被一根雪糕打倒了,但是我大學幾年里真得從未吃過雪糕。 ”蘇慧娥老師笑著說,后來愛人留在華師大工作,她則被分到華東紡織工學院。 “我們談了2年戀愛,然后準備結婚。當時,華師大總共有3對新人要結婚,組織上就幫我們辦了簡樸而隆重的集體婚禮。 ”
蘇慧娥老師說,結婚50年,她覺得夫妻間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她和愛人都喜歡交友,她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學和男同事,他愛人也有很多要好的女同學和女同事,但是他們互相之間從不猜疑。 “我們出去旅游,還曾到過他的同學家里去玩。只要是他的同學和朋友,就是我的同學和朋友。 ”
倆人退休后,蘇老師的愛人喜歡上了攝影,當時他們家經濟條件一般,很多人覺得玩攝影太花錢,但是她很支持老伴的愛好。后來,家庭經濟條件好點了,兩人又迷上了出去旅游,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
“她就是我的保護神”
今年已經76歲的劉榮華老師,退休前在東華大學校醫院任醫生。此次,她也和愛人迎來了金婚53周年慶。
“我們是因為有共同理想走到一塊的。 ”劉榮華老師說,上世紀50年代時,她和愛人都是響應了‘有國才有家’的號召去當兵。后來,愛人去了工程技術大學,她則到了東華大學工作。結婚53年來,他們的婚姻生活起起伏伏。由于老伴在當飛行員時落下了胃病。 1994年,也就是老伴60歲時,一次胃出血,當場休克過去。幸好劉榮華是校醫,懂點醫學知識,給老伴實施了急救,等到救護車趕來把老伴送進了醫院才挽救回一條生命。后來,因為要止血,老伴經常服藥打止血針,又引起血黏度高,導致心梗、腦梗。幸好發現得早,才救了回來。
“我們的婚姻是真正的相依為命,我們攜手走了53年。她是我的保護神,讓我獲得了第二、第三次生命。我非常感謝她! ”劉榮華的愛人接過她的話筒 “表白”道。
劉榮華也說,她本人之前也曾經患過一年嚴重的精神疾病,都是靠著老伴的支持她才能恢復健康。她還現場勸告所有老人,年紀大了容易患病,要戒掉那些抽煙、喝酒、熬夜的壞毛病。如果有失眠現象,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失眠是很多疾病發生的推手。
花絮
師生三代齊聚首 弟子向老師獻花
昨天慶典還上演了感人的一幕。結婚60年的東華老教師錢云青老人和他的老伴意外地收到了他曾經的學生、如今也已經是東華大學退休老教授黃潤發送來的鮮花和鉆石婚祝福。巧的是,黃潤發老教授自個兒同他老伴今年也正好迎來結婚50周年慶。
“我1960年到東華數理電子專業當老師時,錢老師還是當時的數理電子專業的教研組主任。”黃潤發老師說。現場,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喜笑顏開地站在一起,歡喜不已。此時,黃潤發老教授曾經的學生、如今東華大學監審處的倪偉慶老師出現了,他又向黃潤發老教授送上了鮮花和金婚祝福。三代教師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象征尊老、愛老、敬老的精神永傳,現場掌聲如潮。
教授勸誡年輕人 夫妻要同享苦樂
典禮上,黃潤發老教授向自己的愛人傳遞了“一輩子愛你”的心意。他勸誡現在的年輕人說,一段婚姻中,不可能沒有一點矛盾,夫妻間只有不斷磨合才能達到完美。沈煥明也表示,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 “光看房子車子,要年輕漂亮”,老人們都很著急。他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退管會教師奔走 尋“上海好相框”
據了解,為了讓今年鉆石婚、金婚紀念照的相框“賣相”不落俗套,東華大學退管會的教師們兵分四路,只為搜尋一款能讓老同志們喜歡的“上海好相框”。終于,在城隍廟淘到了帶雙C形裝飾弧線的相框,這才“收工”。東華大學退管會第一副主任朱天申告訴記者,自1994年學校首次舉行“金婚”慶典以來,今年人數最多,達200多對,最早只有十幾對夫婦。1921年出生的張維新,1949年結婚,是東華年齡最大、婚齡最長的退休教師。如今,重陽佳節將近,這場東華大學版的鉆石婚金婚慶典,希望讓人們感受到在和諧社會一種叫“愛”的力量和溫暖。
學生聆聽受啟發 浪漫是相知相伴
師長的婚姻故事讓聆聽的學生們也深受啟發。東華大學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范家琪體會到,熱戀中的人常常需要尋找最浪漫的事來打動戀人的心,其實最浪漫的事情不是燭光晚餐,而是彼此手牽手一起慢慢變老。最浪漫的情話,也不是脫口而出的“我愛你”,而是勇敢地承受生活的洗禮以及永遠相知相伴的“一輩子在一起”。
(來源:新聞晚報 2012年10月18日 作者:張騫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東方早報]東華大學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6.jpg)
早報記者 魯海濤 圖
重陽節即將到來,昨天的東華大學校園里滿是溫馨,一共206對老教師集體在此慶祝金婚鉆石婚,結婚60年的鉆石婚夫婦有59對,結婚50年的金婚夫婦有147對。
圖為東華大學沈煥明老教授(左)給相伴了60年的老伴唐麗娟送上一份鉆石婚的驚喜——一枚鉆石戒指。
(來源:東方早報 2012年10月18日 記者 韓曉蓉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聞晨報]東華大學為206對年邁伉儷舉行鉆石婚金婚慶典
白發蒼蒼的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拿出了一枚鉑金鉆戒,戴在老伴唐麗娟蒼老的手上。他說,鉑金潔白、堅實,象征著他倆攜手走過60年歲月的感情。
昨天,東華大學校園里,206對相守五六十年的耄耋老人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共同參加學校舉辦的鉆石婚、金婚慶典,接受全校師生的祝福。現場盡管沒有一般婚禮上的白色婚紗、黑色西服,卻讓每一位見證者心生羨慕。這些老人相濡以沫,一起走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卻仍然能讓婚姻歷久彌新。
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是什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打開了話匣子。五十年、六十年,每段婚姻要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說,愛是包容、理解,愛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紀輕時,因為工作,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即使面對壓力,對自己也是默默支持。就是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
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光看房子、車子”等現象,老人們表示,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互諒互愛。“因為夫妻就像一雙筷子,要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
2002年起,東華大學開始為本校老教師舉辦金婚大型慶典。每隔五年,東華就會舉辦一次慶典,今年不只是50年金婚,還包括了60年鉆石婚,到場的老夫婦也是最多的一次。
(來源:新聞晨報 2012年10月18日 記者 董川峰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更多有關"金婚,老伴,鉆石,東華大學,婚姻"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本文地址: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1.jpg)
“結婚60周年時,我還健在的話,要送你一顆鉆石。”昨天下午,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教授實現了10年前慶祝金婚時對老伴的諾言——84歲的他,在現場206對鉆石婚、金婚老夫妻的見證下,為夫人戴上了一枚白金大鉆戒。重陽節前夕,東華大學在教職員工中59人已婚60年、147人已婚50年,這些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的老人當天都攜伴參加婚慶典禮。
校退管會負責人介紹,這種慶典已延續多年。目前校內婚齡最長、壽齡最高的老人,是已婚63年的91歲退休教師張維新。1994年學校曾舉行金婚慶典,當時只有十幾對夫婦,而現在超過了200對。昨天還出現了師生共慶鉆石婚、金婚的場景,退休教師黃潤發就與自己的大學老師錢云青重聚一堂。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12-10-18 記者 徐瑞哲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華網]上海206對老教師聚首慶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2.jpg)
許多老教師在現場講述各自的“婚姻幸福秘笈”:“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他們更冀望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來源:新華網 2012年10月17日 記者 中新社鄒瑞玥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民晚報]東華大學昨為206對老教師夫婦慶賀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3.jpg)
本報訊“鉆石婚”兩人共度60年,“金婚”共度50年,世上有多少對夫婦能走過如此漫長的道路?其間的奧秘何在?昨天下午,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來自該校的59對“鉆石婚”夫婦、147對“金婚”夫婦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用花一樣的笑容,傳遞著來自東華校園的重陽浪漫。東華大學為這206對老教師夫婦舉行了鉆石婚、金婚慶典。
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們都打開了話匣子。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說,愛是包容、理解,愛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輕時兩人聚少離多,但妻子毫無怨言,默默支持。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拿出了一枚鉑金鉆戒送給了老伴唐麗娟,表達對她的感謝。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百祥教授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更加感覺誰也離不開誰了。張教授原來是系主任,退休前不沾柴米油鹽;退休后,老伴濮顧仁雙膝患嚴重的關節炎行動不便,張教授從此接過了家里的菜籃子。從前,他買來的都是貴的、不新鮮的;現在,街坊鄰居常來登門求教挑魚、選肉的訣竅。張教授牛了,濮老太太樂了。
老人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希望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來源:新民晚報 2012-10-18 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中國新聞網]206對老教師在滬共慶金婚、鉆石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4.jpg)
中新網上海10月17日電 10月17日,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206對相守五六十年的老人們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個個喜笑顏開,59對“鉆石婚”夫婦和147對“金婚”夫婦在東華大學的組織下共同慶祝金婚、鉆石婚。
婚姻秘訣“信任、尊重”出鏡率最高
東華大學在慶典現場安排了5對鉆石婚、金婚夫婦代表訪談環節。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們都打開了話匣子。婚姻要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信任、尊重、支持成為老人口中提及最多的詞。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張百祥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感覺更加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張百祥覺得,堅固的婚姻來自于真誠的愛情,他倆結婚時不講工資,不提條件,只講誠信和關愛。“婚姻好比建筑,愛情基礎打好了,12級臺風來了也不怕”。
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光看房子車子,要年青漂亮”,老人們都很著急。他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金婚”徒弟祝福師傅“鉆石婚”
慶典上,除了大學生代表為訪談夫婦獻上鮮花表達祝福和敬意之外,退管會還專門找到了金婚退休教師黃潤發的學生——該校監審處老師倪偉慶,現場為黃老師夫婦獻上了精心扎制的鮮花。黃潤發在退管會老師的幫助下,激動地找到了大學時代的老師錢云青,他激動地為錢老師夫婦送上了鉆石婚的祝福。有意思的是,倪偉慶同樣在這里慶祝他和老伴的“金婚”。
1921年出生的張維新,1949年結婚,是東華年齡最高、婚齡最長的退休教師。他也交流了他的長壽秘訣。除了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認為心態好非常重要,難得糊涂不計較,不但適用于長壽的婚姻,更適用于長壽的人生。
耄耋“新人”戴上白金鉆戒
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感慨地表示,愛是包容、理解,也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紀輕時,因為文革中的迫害或文革后的忙碌,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面對壓力對自己只是默默支持。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拿出了一枚白金鉆戒送給了老伴唐麗娟,他說,白金潔白、堅實,象征著他倆的感情,此時此刻,只想表達對老伴的感謝。
據了解,為了讓今年鉆石婚、金婚紀念照的相框“賣相”不落俗套,東華大學退管會的教師們兵分四路,只為搜尋一款能讓老同志們喜歡的“上海好相框”。終于,在城隍廟淘到了帶雙C形裝飾弧線的相框,這才“收工”。東華大學退管會第一副主任朱天申透露,自1994年學校首次舉行“金婚”慶典以來,今年人數最多,達200多對,最早只有十幾對夫婦。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0月17日 記者 鄒瑞玥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聞晚報]東華大學206對老教師慶鉆石婚、金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5.jpg)
昨天下午,東華大學206對老教師夫婦舉行結婚60年鉆石婚和50年金婚慶典。
雖然他們大多數人已經是白發蒼蒼,但這些耄耋“新人”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個個喜笑顏開,用他們花一樣的笑容,傳遞著來自校園的重陽浪漫。
他們用自己的婚姻故事,來勸誡當下的年輕小夫妻們要珍惜婚姻,夫妻就像一雙筷子,要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
“愛是包容、理解、真誠、關懷”
此次東華大學共有206對老夫婦慶祝鉆石婚和金婚。其中,“鉆石婚”夫婦59對,“金婚”夫婦147對。這些老夫婦的婚姻都經歷了五六十年,他們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
東華大學前身、原華東紡織工學院的副院長沈煥明說,年紀輕時,因為文革中的迫害以及之后的工作忙碌,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面對壓力對自己只是默默支持。
“今年是鉆石婚,我還記得我們水晶婚 (結婚15年)時,那是1967年,是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我一夜之間從‘革命派’被打倒成‘反革命’,受盡折磨和苦難。當時很多人都急著和我劃清界限,但是我老伴卻沒有任何異心。無論我回家多晚,我愛人總要等到我回家后才睡覺。我記得有一次,已經是深更半夜,老伴見我還不回家吃飯,便著急地找鄰居陪同在滿校園里的四處尋我,最后終于找到我。當老伴得知我必須要在凌晨5點戴著自己做的高帽子接受批斗時,她讓我趕緊睡覺,自己則熬夜動手幫我把高帽子做好。我覺得我之所以能夠在當時堅持下來,離不開老愛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照。 ”
沈煥明說,60年的婚姻告訴他愛是包容、理解,是真誠、關懷。慶典現場,白發蒼蒼的沈老師說,5年前他在參加一個 《心靈花園》的節目時,曾公開表示,如果等鉆石婚那一年他還健在,他要送老伴一枚鉆石戒指。在大家祝福的掌聲中,沈老師拿出了一枚白金鉆戒戴在了老伴唐麗娟的手指上。 “白金潔白,鉆石光芒四射,象征著我倆的感情,此時此刻,我只想表達對老伴的感謝。 ”他說。
“基礎打好,12級臺風也不怕”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百祥教授今年已經86歲,他退休后與老伴先后動過手術,情況都很危急,但夫妻倆互相支撐走過,更感覺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張百祥覺得,牢固的婚姻來自于真誠的愛情,他倆結婚時不講工資,不提條件,只講誠信和關愛。 “婚姻好比建筑,愛情基礎打好了,12級臺風來了也不怕”。
張百祥退休前是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出名兒的“板面孔”,其實張老師告訴記者,主要是當時工作忙碌的緣故。退休了,大家眼里的“老張”變了,變得愛說會笑,能歌善舞了,回到學院可是賺足了大家驚詫的眼光。他和老伴退休后,不僅發揮余熱服務原先的專業領域,還抓緊旅游,并積極參加學校老年大學的各類文體活動,練字、做西點、學習太極、推拿、鋼琴、合唱、舞蹈……兩人報了12個老年學習班,比現在學生上的輔導班都多,成了“全能”老人。
張百祥教授的老伴濮顧仁感動地說,幾年前她因雙膝患嚴重的關節炎行動不便,醫生勸她做手術,但她想自己已經一大把年紀,害怕做手術。張百祥知道了,便去推拿培訓班報名向中醫學習推拿術。他學得非常認真,培訓結束時,在班里考出了95分的高分。 “畢業”后,張百祥便每日給老伴做按摩,成為老伴的專職“推拿師”。幾年來,每日不間斷,老伴的雙膝病情也有所改善,從開始難以坐立,到現在能活動自如。
更讓人驚嘆的是,原來為系主任的張老師,退休前忙工作,不沾柴米油鹽。退休后,因老伴雙膝行動不便,張老師從此接過了家里的菜籃子。從前,買來的都是貴的、不新鮮的,現在街坊鄰居常來登門求教挑魚、選肉的訣竅。濮老太太樂了,張老師牛了,退休的日子更美了。
如今,張教授夫婦倆迎來了鉆石婚慶,回首60年婚姻路,張教授有感而發:“要形容我們的婚姻,那就是風雨同舟、有福同享、攜手共進。 ”
“婚姻最重要的是信任”
東華大學黨校常務副校長蘇慧娥老師今年迎來了金婚50周年慶。現場,她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婚姻故事。“我的婚姻故事可以用‘志同道合,一說就合;相互信任,如同一人’來描述。 ”蘇慧娥老師說,她和愛人是同班同學,一起入黨,雖然說彼此很熟悉,但之前一直沒有談戀愛的想法。臨到畢業時,有一回,一直關心他們的黨支部建議:“你們都快畢業了,要不要考慮談(朋友)一下?”。受此啟發,兩人便決定談著試試看。
“我們決定先找個公園簡單談談。當時天氣很熱,我愛人就買了兩根雪糕,我倆一人一根。后來曾有人說,我就是這樣被一根雪糕打倒了,但是我大學幾年里真得從未吃過雪糕。 ”蘇慧娥老師笑著說,后來愛人留在華師大工作,她則被分到華東紡織工學院。 “我們談了2年戀愛,然后準備結婚。當時,華師大總共有3對新人要結婚,組織上就幫我們辦了簡樸而隆重的集體婚禮。 ”
蘇慧娥老師說,結婚50年,她覺得夫妻間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她和愛人都喜歡交友,她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學和男同事,他愛人也有很多要好的女同學和女同事,但是他們互相之間從不猜疑。 “我們出去旅游,還曾到過他的同學家里去玩。只要是他的同學和朋友,就是我的同學和朋友。 ”
倆人退休后,蘇老師的愛人喜歡上了攝影,當時他們家經濟條件一般,很多人覺得玩攝影太花錢,但是她很支持老伴的愛好。后來,家庭經濟條件好點了,兩人又迷上了出去旅游,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精彩。
“她就是我的保護神”
今年已經76歲的劉榮華老師,退休前在東華大學校醫院任醫生。此次,她也和愛人迎來了金婚53周年慶。
“我們是因為有共同理想走到一塊的。 ”劉榮華老師說,上世紀50年代時,她和愛人都是響應了‘有國才有家’的號召去當兵。后來,愛人去了工程技術大學,她則到了東華大學工作。結婚53年來,他們的婚姻生活起起伏伏。由于老伴在當飛行員時落下了胃病。 1994年,也就是老伴60歲時,一次胃出血,當場休克過去。幸好劉榮華是校醫,懂點醫學知識,給老伴實施了急救,等到救護車趕來把老伴送進了醫院才挽救回一條生命。后來,因為要止血,老伴經常服藥打止血針,又引起血黏度高,導致心梗、腦梗。幸好發現得早,才救了回來。
“我們的婚姻是真正的相依為命,我們攜手走了53年。她是我的保護神,讓我獲得了第二、第三次生命。我非常感謝她! ”劉榮華的愛人接過她的話筒 “表白”道。
劉榮華也說,她本人之前也曾經患過一年嚴重的精神疾病,都是靠著老伴的支持她才能恢復健康。她還現場勸告所有老人,年紀大了容易患病,要戒掉那些抽煙、喝酒、熬夜的壞毛病。如果有失眠現象,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失眠是很多疾病發生的推手。
花絮
師生三代齊聚首 弟子向老師獻花
昨天慶典還上演了感人的一幕。結婚60年的東華老教師錢云青老人和他的老伴意外地收到了他曾經的學生、如今也已經是東華大學退休老教授黃潤發送來的鮮花和鉆石婚祝福。巧的是,黃潤發老教授自個兒同他老伴今年也正好迎來結婚50周年慶。
“我1960年到東華數理電子專業當老師時,錢老師還是當時的數理電子專業的教研組主任。”黃潤發老師說。現場,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喜笑顏開地站在一起,歡喜不已。此時,黃潤發老教授曾經的學生、如今東華大學監審處的倪偉慶老師出現了,他又向黃潤發老教授送上了鮮花和金婚祝福。三代教師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象征尊老、愛老、敬老的精神永傳,現場掌聲如潮。
教授勸誡年輕人 夫妻要同享苦樂
典禮上,黃潤發老教授向自己的愛人傳遞了“一輩子愛你”的心意。他勸誡現在的年輕人說,一段婚姻中,不可能沒有一點矛盾,夫妻間只有不斷磨合才能達到完美。沈煥明也表示,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 “光看房子車子,要年輕漂亮”,老人們都很著急。他們說,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品行性格和互諒互愛。“夫妻像一雙筷子,共同去嘗酸甜苦辣”,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在婚姻中攜手經營美好人生。
退管會教師奔走 尋“上海好相框”
據了解,為了讓今年鉆石婚、金婚紀念照的相框“賣相”不落俗套,東華大學退管會的教師們兵分四路,只為搜尋一款能讓老同志們喜歡的“上海好相框”。終于,在城隍廟淘到了帶雙C形裝飾弧線的相框,這才“收工”。東華大學退管會第一副主任朱天申告訴記者,自1994年學校首次舉行“金婚”慶典以來,今年人數最多,達200多對,最早只有十幾對夫婦。1921年出生的張維新,1949年結婚,是東華年齡最大、婚齡最長的退休教師。如今,重陽佳節將近,這場東華大學版的鉆石婚金婚慶典,希望讓人們感受到在和諧社會一種叫“愛”的力量和溫暖。
學生聆聽受啟發 浪漫是相知相伴
師長的婚姻故事讓聆聽的學生們也深受啟發。東華大學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范家琪體會到,熱戀中的人常常需要尋找最浪漫的事來打動戀人的心,其實最浪漫的事情不是燭光晚餐,而是彼此手牽手一起慢慢變老。最浪漫的情話,也不是脫口而出的“我愛你”,而是勇敢地承受生活的洗禮以及永遠相知相伴的“一輩子在一起”。
(來源:新聞晚報 2012年10月18日 作者:張騫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東方早報]東華大學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
![[中國新聞網等]東華大學滿是溫馨 206對教師夫婦共慶金婚鉆石婚(圖)](/imgs/20121019/09_513626.jpg)
重陽節即將到來,昨天的東華大學校園里滿是溫馨,一共206對老教師集體在此慶祝金婚鉆石婚,結婚60年的鉆石婚夫婦有59對,結婚50年的金婚夫婦有147對。
圖為東華大學沈煥明老教授(左)給相伴了60年的老伴唐麗娟送上一份鉆石婚的驚喜——一枚鉆石戒指。
(來源:東方早報 2012年10月18日 記者 韓曉蓉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
[新聞晨報]東華大學為206對年邁伉儷舉行鉆石婚金婚慶典
白發蒼蒼的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拿出了一枚鉑金鉆戒,戴在老伴唐麗娟蒼老的手上。他說,鉑金潔白、堅實,象征著他倆攜手走過60年歲月的感情。
昨天,東華大學校園里,206對相守五六十年的耄耋老人手拿鉆石婚、金婚的紀念照,共同參加學校舉辦的鉆石婚、金婚慶典,接受全校師生的祝福。現場盡管沒有一般婚禮上的白色婚紗、黑色西服,卻讓每一位見證者心生羨慕。這些老人相濡以沫,一起走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卻仍然能讓婚姻歷久彌新。
面對“婚姻幸福的秘笈是什么”“為何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些問題,老教師打開了話匣子。五十年、六十年,每段婚姻要經歷的不僅是情感的考驗,還有生活中各種風雨的洗禮。原華東紡織工學院副院長沈煥明說,愛是包容、理解,愛是真誠、關懷,真心實意地相待。他說,年紀輕時,因為工作,兩人聚少離多,但老伴毫無怨言,即使面對壓力,對自己也是默默支持。就是憑著相互的愛、信任和忠誠,兩人攜手走過了60年。
對現在有些年輕人談婚論嫁“光看房子、車子”等現象,老人們表示,漫漫人生、風風雨雨,能支持兩人前行的,只有互諒互愛。“因為夫妻就像一雙筷子,要共同去品嘗酸甜苦辣。”
2002年起,東華大學開始為本校老教師舉辦金婚大型慶典。每隔五年,東華就會舉辦一次慶典,今年不只是50年金婚,還包括了60年鉆石婚,到場的老夫婦也是最多的一次。
(來源:新聞晨報 2012年10月18日 記者 董川峰 通訊員 邱登梅 孫慶華)
更多有關"金婚,老伴,鉆石,東華大學,婚姻"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東華大學新聞中心查看
返回到頂部你應該還會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