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內兩學生捐髓救人 愛心接力90后有擔當
本月,湖北工業大學上演了一場捐髓救人的精彩愛心接力賽。繼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操石杰同學14日為四川白血病女孩宋靜,自愿捐獻骨髓后(已經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長江日報、武漢晨報、武漢晚報、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報道),27日,他的師弟王萌也走進了武漢同濟醫院,為蘇州一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按計劃將于27日、28日分兩次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每次持續三個多小時。
說服家人捐髓救人
上大一的時候,王萌就和同學一起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13年1月12日,他接到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鄒老師打來的配型成功的電話。2013年2月初,經過高分辨配型,王萌和那位蘇州患者的10個位點中,竟然驚人地全部吻合。“接到電話,真有點不敢相信。”

當他把要捐髓救人的消息告訴家人后,疼愛他的奶奶堅決不同意,擔心身體吃不消,更擔心將來對他身體有影響。王萌父母都在美國工作,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去年爺爺去世后,奶奶對他更是疼愛。王萌上網先自己科普了一下,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又給奶奶解釋,捐髓并不是從脊柱里抽取骨髓,就跟抽血差不多。在奶奶眼里,王萌是個懂事乖巧的孩子,但在這事上,王萌卻很固執。“每次聽到奶奶在電話里哭著,我心里就很難受,但這事不一樣,我是去捐髓救人,怎么能不去呢。”
一周前,王萌的學長操石杰為一名四川白血病患者捐髓后,回到學校休養。王萌去看望學長,學長為了幫他解決后顧之憂,現身說法,給奶奶打去電話,向老人家說明捐獻的無危害性,奶奶才放下心來,王萌愧疚之心才減輕。
為捐髓一月瘦4斤
春節過后,王萌去體檢時,卻發現,自己的血脂居然達到捐髓臨界點了,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的鄒老師說問題不大,能減減肥最好。
為了不耽誤造血干細胞的采集,讓捐獻的骨髓質量更高。王萌開始堅持吃素,控制體重,每天晚上,只吃蔬菜水果,還經常到操場上做運動。
“有次到食堂,看到那些誘人的套餐,不能吃,真是感傷啊。”經過了兩個多星期的艱苦“減肥”,王萌瘦了4斤多,可以捐髓了。3月17日,鄒老師來學校幫他請假時,看到瘦下來的王萌,又感動又心疼地說,“這孩子真是懂事,還很有毅力。”
23日起,王萌到同濟醫院開始打捐髓動員劑,連續四天,每天一針,經常覺得膝蓋酸疼,背部也不舒服,一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偶爾還會痛得直不起腰來。他說:“雖然有點疼,但能救人一名,還是值得的。操石杰作為師兄,剛剛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作為師弟我也不能落后。”
學校已有三人無償捐髓
昨日上午10點,王萌正在采集造血干細胞,他遠在美國的母親打來電話。躺在骨髓采集室的床上,王萌略顯疲憊,他笑著安慰母親:“我沒事,一點也不疼。”
連日來,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專門安排了老師陪伴他,他的班主任鄒玲聽說后,當即拿出1000元給他補充營養,他所在的公益組織藍電愛心聯盟也送來2000元慰問金。采集當天,副書記楊偉國早上七點鐘就從武昌趕過來給他鼓勁。上午,副校長龔發云專程趕到醫院看望,并送來1萬元的慰問金,學院書記朱愛軍也送來5000元慰問金,鼓勵這種善行義舉。
王萌是湖北工業大學最近3年第3位無償捐贈骨髓的學生。據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統計,自2009年至2012年,湖工大已有4265人志愿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11年底,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康燕就瞞著同學和老師,無償捐髓挽救了一個13歲江蘇男孩的生命(楚天金報、楚天都市報曾報道)。
今年一個月之內,學校先后有兩名大學生捐髓救人,前來醫院看望的副校長龔發云表示,志愿捐髓去挽救另一個生命,大學生的善行義舉,讓人感動和欽佩,也讓我們看到當代大學生是有擔當的一代,“我們應該向這樣的新一代大學生學習致敬。”
據介紹,在湖工,同學們參與各類公益活動的熱情很高,學校有藍電愛心聯盟、蒲公英等大大小小十來個各種公益組織。學校連續多年舉辦“感恩父母、感謝老師、感動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和開展“立德修身”工程,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公益事業,鼓勵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更多有關"骨髓,救人,湖北,奶奶,中華"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北工業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