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李國平先生來湖南科技大學暢談當前文學熱點問題


4月16日晚,湖南科技大學眾多文學愛好者早早來到八教2-1教室占好座位,等待由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茅盾文學獎評委、《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帶來題為“當前文學發展熱點問題分析”講座。講座由人文學院主辦,人文學院副院長彭在欽主持。
在熱烈的掌聲中,李國平款款走上講臺,對湖南科技大學師生的熱情表示感謝并用“青春萬歲、同學們萬歲”鼓勵同學們在講座中與他進行互動交流。
講座伊始,李國平引用莫言年輕時“青春好讀書,青春讀好書”的經歷勸誡我們要想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在讀文藝書籍的同時要閱讀基礎理論書、哲學書,培養理性思維、理論思維,從而達到解讀自我、認識自我的境界。作為老牌大學生,李國平看著同學們年輕的面龐,感懷起自己的校園時光,“希望同學們能在有限的時光里積極探索,開拓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盤點、分析“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舊制度與大革命”事件、“路遙文學獎”、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當前文學熱點問題,李國平深入分析了茅盾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異同,他認為,我國當前政治、經濟狀況和紛繁變化的社會環境對現代作家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僅是對文學的發展,更是深深地影響到作家群體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針于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文學界熱點話題,李國平從作品質量、翻譯水平、社會環境以及作家群體發展四個方面闡明了獲獎原因。他表示,現今社會對莫言獲得諾獎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已升華到現今文學群體對中國當代社會文明訴求和社會訴求。這種現象是合理的,是公眾的期待,這種爭議已經指向了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
講座現場,李國平詳細解答了在場文學愛好者提出的問題。當11級漢語言文學三班的徐翔求教到文學人該如何實現中國夢時,李國平笑著回答道:“文學本身就是需要想象力的,文學要助力中國夢的實現,就得源源不斷地提供正能量,一要歌頌社會真善美,二要提升中國文學含金量。
“語言犀利、文辭清亮、娓娓道來、富于魅力”,彭在欽在講座后用十六個字總結了李國平講座的整體風格,“講座體現了北方漢子的雄渾、豪邁,以簡單的文字透視社會大觀,讓我盡情享受了這次文化之旅!
新聞鏈接:
李國平,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評論《遙遠的印記》、《路遙評傳》。曾多次擔任過茅盾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的評委,F任《小說評論》主編,西北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導師。
更多有關"文學,講座,文學獎,諾貝爾,同學們"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南科技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