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學風優良、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之一。
歷史沿革 中國藥科大學的前身為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建校初期,抗戰爆發,學校初遷漢口,復遷重慶,精研學術,哺育英華。新中國成立后,高等藥學教育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關懷。1952年,齊魯大學藥學系和東吳大學藥學專修科并入我校,成立華東藥學院。1955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為南京藥學院。1986年與籌建中的南京中藥學院合并,成立中國藥科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2月整建制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1年11月,江蘇省藥科學校并入我校。
70余年來,中國藥科大學秉承“精業濟群”的校訓精神,存心以仁,任事以成,興藥為民,榮校報國,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熔鑄成獨特的治校品格,走出了一條“不唯藥,需圍藥,應為藥”的特色興校之路。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本專科生近12000人,研究生3300余人。
基礎設施 學校地處南京,現有玄武門、江寧2個校區,占地2200多畝,校舍建筑面積50余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25萬冊。
學科專業 下轄10個院部系, 24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高職)專業。現有藥學、中藥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設有藥學、中藥學2個博士后流動站,23個學科專業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藥學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下轄6個學科全部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2008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校一級學科藥學名列全國第一、一級學科中藥學名列全國第三。2010年,我校藥理與毒理學、化學兩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標志著我校部分學科建設進入國際先進行列。2011年,我校“藥物發現理論與技術”獲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立項建設。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著眾多知名的藥學專家、教授。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5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超過80%。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4人、“萬人計劃”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以及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近222人次。多名教師在中國藥學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中國藥理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免疫學會、藥典委員會等學術團體中擔任主要職務,在醫藥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教學成果 學校大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教學成果,在我國高等藥學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了示范和輻射作用。2000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2項;國家精品課程8門,江蘇省精品課程38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3門;入選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57種。學校建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礎藥學點)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醫藥點),獲批建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是首批獲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資助的高校之一。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
學校重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不斷深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改革。我校成為全國醫藥院校中唯一一個連續三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殊榮的院校。“十一五”期間,我校在國家“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中,項目數在全國醫藥院校中名列前茅。
扎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以動手能力強、有敬業精神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列教育部直屬高校及江蘇省高校前茅。2009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連續五次獲“江蘇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科學研究 學校科學研究立足國際前沿,充分發揮藥學、中藥學學科齊全的優勢,通過學科群建設,促進了學科的交叉、滲透,顯著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 現有“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成臨床前創新藥物研發各節點相關的國家和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創新平臺19個,并建有“藥物科學研究院”,整體推進學校新藥的研發工作。學校申報的“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入選“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十一五”以來,學校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縱向課題749項,在國內同等院校中承擔項目數和經費數均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數40余項,經費資助2.15億元,獲批項目數、經費數均居全國高校之首。
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升,成立了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連云港研究院,與多個省市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與國內一批著名醫藥集團建立戰略合作聯盟,一大批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十一五”以來,我校共申請專利750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9項,11個新藥獲得臨床批文,9個新藥獲取國家新藥證書。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375篇,其中3100篇論文被SCI、EI收錄。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7項。近十年來,我校與1000余家醫藥企業簽訂了8457項合作協議,2項技術轉讓單個合同經費突破1億元。
交流合作 學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藥學學科外國留學生、進修生、高級訪問學者的基地,也是接受華僑、港澳臺地區學生的定點院校之一。為世界57個國家培養博士、碩士、本科生和進修生;與23所國外和境外大學建有姊妹學校關系,與27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院所簽訂有校際學術交流協議;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聯系。2011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物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藥理學家路易.伊格納羅受聘為我校榮譽教授,并與我校合作建立伊格納羅工作站。2014年,學校與英國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合作舉辦藥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批準。
70余年來我校培養了6萬多名高素質的藥學專門人才,孕育了一批藥學界的名家大師,如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我國中醫藥界的一代宗師,著名中醫中藥學家葉桔泉;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學制藥、藥物化學專業創建人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彭司勛;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生藥顯微鑒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藥學家徐國鈞;中國科學院院士,為我國“兩彈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有機化學家袁承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醫藥工業現代化生產技術開發的先驅者之一,著名藥物化學家沈家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中藥生物技術的開拓者,著名中藥生物工程專家胡之璧;成功研制出3個意義重大的創新藥物的著名藥物化學家謝晶曦;著名生藥學家和本草學家謝宗萬;我國甾體藥物研發領域開拓者之一,著名藥物學家廖清江;我國第一位執業藥師,著名藥劑學家劉國杰;我國藥物分析學科的主要倡導者,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安登魁等。
發展規劃 21世紀,伴隨著生命科學和藥學科學的迅猛發展,醫藥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高等藥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審時度勢,集思廣益,規劃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到2036年建校一百周年之際,將中國藥科大學建成國際知名的,以藥學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 |
中國藥科大學 |
等級:一本 教育部直屬 位于江蘇南京 關注人數:次 |
類型:醫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211工程 主管部門:教育部 國家重點學科:7個 博士點:24個 碩士點:29個 |
- 09-14[高校新聞]許昌學院舉辦2011、2012年新進輔導員
- 08-31[高校新聞]學院召開新進教師培訓工作首次會議
- 08-31[高校新聞]辛丕宏在暑期領導干部研討班上強調加
- 08-29[高校新聞]山東建筑大學與安博教育集團簽署共建
- 08-20[高校新聞]校領導隨市科技局考察團赴廣東交流訪
- 08-20[高校新聞]北京城市學院學生獲得第八屆“用友杯
- 08-01[高校新聞]【豐湖黨旗紅】黃小妮副院長帶領電子
- 07-25[高校新聞]【組圖】省級科研成果鑒定會順利召開
- [招生信息]2013年中國藥科大學錄取分數線(官方數據)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中國藥科大學"的新聞

中國藥科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學風優良、在藥學界享有盛譽的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之一。 中國藥科大學的前身為國立藥學專科學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藥學學府...
中國藥科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8日
中國藥科大學專業設置
中國藥科大學的重點專業
藥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藥學、中藥學和制藥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生物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藥物制劑、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高職學院藥物制劑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國藥科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五章錄取原則
第六條按照德智體美全面衡量、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地實施網上遠程錄取工作。
第七條調閱檔案的比例控制在招生計劃數的120%以內。
第八條院校志愿的安排采用“志愿清”方式,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考中國藥科大學的考生;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上第一志愿生源不滿時,方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
第九條專業志愿的安排采用“分數級差”方式,前3個專業志愿之間設級差,分值均在5分以內。
第十條對教育部及各省(區、市)規定的各類政策性加分,在調檔及安排專業時均予以承認。
第十一條報考“英語”專業的考生限考英語語種;報考其他專業的考生不限制外語語種,入學后外語教學為英語。
第十二條保送生、自主選拔錄取考生、藝術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少數民族預科班考生、內地新疆高中班考生、內地西藏班考生、貧困地區定向計劃考生、第二學士學位考生、港澳地區和臺灣省考生的錄取工作按照教育部、各省(區、市)及學校文件規定的政策執行。
第十三條除教育部、各省(區、市)有關文件要求以外,學校對應屆生和往屆生、男女比例無特殊限制。
第十四條對考生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執行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中國藥科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著眾多知名的藥學專家、教授。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5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超過80%。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4人、“萬人計劃”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以及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近222人次。多名教師在中國藥學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中國藥理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免疫學會、藥典委員會等學術團體中擔任主要職務,在醫藥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
中國藥科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中國藥科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多年蟬聯江蘇省高校的榜首,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率最高的院校。我校連續幾年獲得“江蘇省就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點:
一、重視素質教育。21世紀需要的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學校多年來一直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根本辦學方向,把“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風采工程作為“抓手”。首先,根據社會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加強基礎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其次,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及各類文化比賽活動。藥大數學模型隊是醫藥院校中唯一多次參賽并獲全國一等獎的隊伍。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藥大學生獲一等獎。首屆英語專業畢業生專業八級通過率100%;另外學校在江蘇、天津、浙江、安徽等地建立了多個“中國藥科大學大學生實踐基地”,學生實踐機會多,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管理水平等綜合素質好,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二、建立畢業生需求基地。中國藥科大學積極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校內各有關部門和廣大教師主動加強與社會聯系,建立了較為穩定的人才需求基地,拓寬了畢業生就業空間。具體分幾個層次:核心層——學校董事會。校董事會達70多家,每年約有20%的畢業生到董事會單位就業。次核心層——校社會實踐基地。學生到這些單位實踐,雙方互相熟悉情況,有利于雙向選擇,達成就業協議。緊密聯系層——就業部門始終與全國幾百家用人單位保持聯系,互通信息,相互往來。最外層——新建的三資、民營企業以及新加入醫藥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不少畢業生,學校關注這些企業并與之建立聯系。
三、強化就業指導。首先,低年級學生人手一冊《中國藥科大學學生指南》,介紹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情況,幫助確立職業目標。第二,三年級學生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講解就業政策、就業程序、指導職業生涯設計、提供就業咨詢。第三,對畢業班的學生開展就業理想教育,并聘請知名校友、企業老總和人力資源總監為畢業生現身說法,客觀了解現實,準確合理定位。第四,對畢業生逐一摸底,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有選擇地向用人單位推薦。第五,學工處作多場就業講座,主要是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技巧、就業心理調適、就業信息服務等。第六,召開特色招聘會議,創建校內就業市場。我校率先在高校中召開“特色招聘會議”,開創了“把用人單位請進校園”的先河。每年12月中下旬,邀請幾百家用人單位參會,招聘會當場簽約率達60%多。畢業生近三年就業率平均為99.85%。有1/3的畢業生升學和出國。2007屆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9.56%,其中研究生就業率100%,本科生就業率99.8%專科生就業率98.14%。
中國藥科大學的收費標準
第十五條 普通本、專科專業學費參照江蘇省2014年公辦高等學校學費標準執行;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國內學習階段學費為19200元/年,國外學習階段約為16000英鎊/年。校內住宿費為1500元/學年。
中國藥科大學在校生情況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437人,其中本、專科生8370人,研究生17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