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的季節》之一:徐樂樂——在兩萬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前言:眼下又是一個畢業的季節。肇慶學院5000多名畢業生,又將完成他們的學業,告別他們的母校,走上他們的人生新里程。
畢業生在社會上有什么作為,有何種貢獻,是每一個學校辦學成果的重要體現。于是,隨著畢業季節的來臨,檢驗我們辦學成果的時候又到了。我們有信心去接受檢驗嗎?
當然,在歷史上所取得的成績給了我們信心。辦學43年來,接近12萬名畢業生從肇慶學院走出去,在各自的崗位上服務社會,報效祖國。他們用辛勤的勞動、豐碩的成果,延續著肇慶學院生生不息的光榮和夢想。
到了今年,肇慶學院響應上級部署,開展了就業質量提升工程。在這個大背景下,今年肇慶學院的就業情況又將如何呢?因為為時尚早,整體就業狀況現在可能還難以統計和評估,但是,信息表明,一部分畢業生的去向已經基本明確。從他們身上,我們再次獲得了信心——
只要在學習中保持干勁,在生活中堅守理想,這樣的同學,他們一定可以成功就業!而且,以他們的品格,以他們的能力,他們也一定可以在新的崗位上做出優秀的成績,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今天開始,本網將于星期一和星期五推出系列短文,關注部分在就業過程中付出努力、獲得成功的畢業生,以他們的經歷和體驗,為我們的師生員工,特別是廣大畢業生帶來積極的啟示。
是的,成功都不是必然的,它的背后,一定是別人不曾看到的種種努力。愿我們的畢業生以此共勉!
徐樂樂——在兩萬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在剛剛過去的今年4月的一天,文學院的徐樂樂同學接到了南方報業集團的錄用通知書。就這樣,一個在全國范圍內享有極高知名度的新聞媒體,為徐樂樂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顯然,這扇大門不是自動打開的。要打開它,只能用實力來說話。而徐樂樂的實力,在南方報業此前面向全國高校所進行的招聘活動中,早已得到了一一展示。否則,他不可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南方報業年度招聘平臺上,成功地越過筆試、面試、再面試等重重關卡,在來自國內外的兩萬多名應聘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為數不多的一名勝利者。
回顧整個應聘過程,讓徐樂樂本人感慨最深的,不是在成功之后那種如釋重負的暢快,而是在接受挑選期間那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充實。他感覺到,之前幾年在學校所進行的學習和實踐,為他勇敢地參與招聘提供了信心源泉,為他幸運地獲得錄用夯實了能力基礎。正是憑著之前幾年在學習和實踐中所形成的扎實的基本功和成熟的心理素質,他得以從容地面對這個省級媒體的招聘考試,過關斬將,順利突圍。
徐樂樂就讀于文學院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在學習中,他對于未來入職媒體、成為記者的熱情與日俱增。在他看來,一個有高度的媒體、一個有水平的記者,對于社會的監督、審視、判斷、反思,無不蘊含著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的正能量。而他一直以來對于公平、正義、人文關懷等美好情感的自覺向往,使他非常渴望以媒體記者的身份,用新聞語言去開展工作,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去履行內心深處的神圣使命。
就讀一個專業,等于表明一種方向。但人生僅有方向絕對是不夠的,還必須振奮精神,匯聚力量,朝著既定的方向奮勇前進。于是,徐樂樂從大一開始,就一頭扎進了新聞的世界里。閱讀和寫作,成為了他每天的基本作業。那些優秀的新聞作品、經典的新聞理論,陪伴著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學習著新聞的表達方式,使他逐漸地養成了對于新聞的熟悉度和敏感性。由此,徐樂樂走出了邁向媒體記者的第一步。
打基礎要靠學習,想成長要靠實踐。對此有著深刻認識的徐樂樂抓住一切機會,積極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入學不久,他就加入了《肇慶學院報》記者站,成為了校報記者。在這個崗位上,徐樂樂一干就是三年,在傳播先進文化、弘揚大學精神的生動實踐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從中,徐樂樂對于新聞工作的形式和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領悟。
在經過三年的歷練,一千多日的積累后,徐樂樂迎來了他的大學四年級。這個時候,他已經具備了在專業的新聞平臺上一展身手的資質。但能不能獨當一面地開展工作,需要實踐加以檢驗。從去年7月起,徐樂樂來到南方日報社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專業實習。做媒體記者,他的羽翼是否豐滿,氣質是否適合,都將在實習中獲取答案。
南方報業是一個集品質和技術于一身的省級媒體,英才薈萃,專家云集。在徐樂樂實習期間所屬的機動記者部,也有一批資深的記者。盡管他們個性不同,背景相異,但他們都擁有以新聞人的視角強烈地關注社會的共同志趣。非常幸運的是,當年輕的徐樂樂來到這個部門,他一下子就用勤勉的精神、謙遜的態度贏得了前輩們的厚愛。這些前輩傾囊相授,把他們心目中關于新聞工作的真諦和秘笈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徐樂樂。聆聽著金玉良言,品味著真知灼見,徐樂樂希望自己也能像前輩們那樣,用腿跑來好新聞,用手寫出好新聞,用心做成好新聞。
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實習期間,徐樂樂取得了許多他當初不敢預想的成績:他撰寫并發表了40篇具有一定規模的新聞稿件,字數達10萬左右。《“艾滋媽媽”:陽光下的隱形人》、《普寧潮汕職業技術學院創業教育的一次大膽嘗試》、《一位盲人按摩師的“中國夢想秀”》、《鐘南山:我的復興中國醫學之夢》、《回訪國內年齡最小的心肺聯合移植手術患者——張婷:活著就好》等代表作品,更是整版刊發在南方日報的重要版面上。其中,《“艾滋媽媽”:陽光下的隱形人》更是獲得了上級的肯定,被認為是同題報道中最優秀的作品。
半年的實習,讓徐樂樂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今年1月,當第八屆《南方都市報》新聞獎學金揭曉時,他在和全國一百多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較量中完美勝出,成為了其中的獲獎者。這份專門用來獎勵國內懷揣新聞理想,秉持專業精神,并積極參與傳媒實踐的優秀大學生的獎學金,進一步堅定了徐樂樂從事新聞工作的決心。隨后,他便報名參加了南方報業集團面向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招聘考試。
最終成功地進入南方報業,為徐樂樂今后的人生確定了一個新的開端,也點燃了他關于未來的夢想。這個夢想,與徐樂樂以實習記者的身份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時,從院士口中所聽到的恢弘夢想相比,也許小很多,但是,就夢想的本質而言,那一樣也是為人生設定的,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的美好愿望。
(執筆:爾東)

聚焦大學生活

你好,青春!
更多有關"肇慶,新聞,他們的,記者,畢業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肇慶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