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數據海洋的領航人——記第二軍醫大學衛勤系女教授賀佳

3月初,上海市舉行紀念“三八”大會。當10名“三八紅旗手標兵”手牽手、肩并肩成一條優美弧線亮相時,一位身著綠軍裝,留短發、個頭不高的女軍人特別顯眼。她就是賀佳,第二軍醫大學衛勤系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此次,她成為本年度上海市軍隊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人。這位有著30多年軍齡的女教授,用質樸的話語說道:“作為一名軍人,我愿為我軍衛勤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讓沉睡的數據為衛勤說話
初春時節,寒意尚未退去,東海艦隊某艦艇大隊戰士們正熱火朝天地進行一項“特殊”的訓練——防暈操訓練。訓練結束后,賀佳帶領團隊迅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數據,比較分析,得出該防暈動病發生方案行之有效。這時戰士小王向記者夸道:“這套防暈操果然不錯,我明顯感到自己沒以前那么暈船了!”幾十年如一日,賀佳堅持走邊防、下海島,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利用專業優勢,切實解決部隊戰斗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名衛生統計學專家,賀佳的主要工作就是跟各種數據打交道。她始終認為,海量的軍隊醫療衛生信息數據與后勤科技數據會在軍隊建設中大有用武之地。她帶領團隊對恒河沙數般的信息進行數據質量評估、投入產出分析、政策評價研究,并整合成一個數據庫。近兩年,她撰寫的10余份高質量報告,為總部決定提前修訂現有科技著錄規范的國家軍用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為軍隊醫療衛生改革與保障提供了數量化的參考依據,促進了軍隊管理者由經驗決策向循證決策的轉變。
據統計,世界上每年有200多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事件。賀佳意識到衛生統計學可以在藥害問題上有所作為。她選擇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的方法學研究為攻關方向,經過反復分析、編程、調試,歷時3年,開發出檢測藥物不良反應的新道路——復雜數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2010年,她率領團隊運用該法分析研究上海市魚腥草用藥數據,早于國家公報兩年檢出了魚腥草的不良反應問題,并成功將藥害的檢出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該成果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衛生統計學界的“拼命三娘”
“下表數據是某地15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紅細胞數,我們先找出全距,然后選定組段數……最后整理列表,寫出各組段的頻數、累計頻數”,只見賀佳一邊授課,另一邊大屏幕出現了原始數據的動畫——黑體字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數據變成了紅色,不一會整理后的頻率分布表自動生成頻率分布圖。動畫按鈕輕輕一點,頻率分布圖的藍色直條逐漸變細,組段逐漸增加,各組段的頂端連接成一條光滑的曲線,概率密度圖就出來了。
這是賀佳運用教學動畫正在給學生上《醫學統計學》課。《醫學統計學》是該校醫學生必修課,但由于這門課理論抽象、公式繁多,學生均有畏難情緒。作為主講人,賀佳從授課模式、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對課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她還自主研發多媒體教學軟件,變抽象的數字為形象的動畫,將這門課程轉變成通俗易懂、高效實用的公開課,深受廣大學員好評。
2009年5月,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刊登了《中國醫學期刊中的統計報告》論文,引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該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便是賀佳,這也是我國衛生統計學專業領域在《柳葉刀》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賀佳是1986年師從我國衛生統計學奠基人郭祖超教授讀研究生,自那時起,就與衛生統計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賀佳根據衛生統計學學科特點,提出了“方法研究—技術實現—軟件開發—實際應用”的科研思路,自主研發“臨床試驗數據管理應用軟件”、“藥物不良反應數據分析應用軟件”等9套應用軟件,在全國廣泛應用,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除了常規教研工作外,賀佳和她的團隊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合作,并致力于我國臨床研究的規范化工作。他們先后為多個亞洲國家WHO/TDR(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專項)臨床數據管理網絡單位提供了關于數據管理、統計方法及統計軟件應用方面的培訓,還為國內多家臨床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統計指導與幫助,使我國臨床研究工作向國際標準邁進了一大步。系主任顧洪自豪地說:“短短幾年時間,該學科在賀佳的帶領下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學科,迅速發展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和中國唯一的‘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臨床數據管理中心’。”
“她比年經人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她的科學突破完全在于她的個人奉獻!”該系政委馬海峰說。熟悉賀佳的人都知道,她的辦公室里放有一個行李箱,因為隨時都可能有出差任務。2010年冬天,她曾創下一個月在外奔波17天、輾轉10個城市的紀錄。而每次出差回來,不管多晚,她回的第一站也永遠是辦公室。2007年3月,當賀佳給學生上完四節課時,由于她站得太久,頸椎又一直不好,導致腦部缺氧,“噗咚”一聲倒了下去。以至于有人暗地里給她取了個外號——“拼命三娘”。
讓更多專業人才從這里起航
數十年來,賀佳共培養出4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碩士,她本人也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教師、2次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近50部,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8項,獲國家、軍隊及上海科研項目20余項。
作為該學科的掌舵人,賀佳長期以來都是站在高起點選好學科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她根據教研室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幫助他們選方向、定課題,為10多名成員每人指定一個或多個研究課題,真正做到人用其才,才盡其用。她說讓50歲以上的人發揮余熱、中年骨干建功立業、年輕一點的看到希望,這樣的團隊才能攜手并進。
此外,賀佳還通過“待遇留人”制度防止人才流失,放手并鼓勵更多人去學習、探索新的領域。她非常注重青年人才的培育,經常對優秀的青年骨干給予重點幫扶,有時她還專門從自己的科研基金予以資助。當年輕教員發表SCI文章后,除系里獎勵之外她還追加獎勵。
每年她都有計劃地組織科室成員赴國內外知名院校深造、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讓他們了解國際前沿,掌握新方法、新技術,進而不斷提高青年人才的學術起點與創新精神。 目前,該團隊35歲以下的青年教員有6人獲國家級與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人獲校級基金資助,1人被評為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人獲全軍院校育才獎“銀獎”、1人獲上海市育才獎,6人榮立個人三等功,獲集體三等功2次。(俞治 本報特約記者肖鑫本報記者 唐先武 2013年5月12日發表于《科技日報》第3版)
更多有關"上海市,統計學,數據,衛生,世界衛生組織"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