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來校作主題演講
10月30日下午,南藝音樂廳里氣氛熱烈、座無虛席。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蒞臨學校,為南京藝術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的主題演講。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楊衛澤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題,與南京藝術學院師生敘前緣、談發展、暢未來。他勉勵南藝師生走出象牙塔,用文化的力量反哺城市,用創業的火花激活城市,打造南京文化領域的“斯坦福”,使學校成為引領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項雪龍,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寧,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王為崧,南京藝術學院全體校領導及師生代表約800人現場聆聽了演講。校黨委書記米如群主持演講。
“我對南藝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再次來到南京藝術學院,見到各位新老朋友,我感到非常親切,也非常高興。”演講伊始,楊衛澤一句真誠的開場白瞬間拉近了和南藝師生的距離,他用“相識已久”一詞道出了自己和南藝的“緣分”。他說,在無錫工作期間,我就多次來到南藝,促成無錫和南藝加強產學研合作,雙方在藝術創作、動漫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到南京工作后,我們雙方共同努力,把過去那段愉快的合作經歷,延伸并深化到了南京。所以,“我對南藝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談到南藝的歷史,楊衛澤如數家珍。他說,南藝三方面的成就讓人心生敬意。一是引領風氣。縱觀南藝百年治學歷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思想開放、觀念創新。早在100多年前,南藝的前身上海美專為了求真、求善、求美,在國內率先采用人體模特教學,開藝術教育風氣之先河,也為保守沉悶的舊中國注入了變革的活力,這是思想開放、觀念創新的生動詮釋。二是孕育人才。南藝的100年,是大師薈萃的100年,也是杰出藝術人才層出不窮的100年,劉海粟、黃賓虹、張大千等著名大師享譽海內外,南藝培養的學生撐起了我國文化藝術殿堂的一片天。三是滋養城市。楊衛澤說,如果沒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南京就少了一份厚重;如果沒有秦淮河,南京就少了一份婉約;如果沒有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就少了一份風雅。藝術提升了南京城的品位,也滋養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
三個故事破解高校師生創業難題
演講中,楊衛澤用生動的事例、詳實的數據、透徹的分析,闡述了文化產業的內涵和作用、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思路和政策體系、大學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等四個方面問題。他說,文化包羅萬象,但最能深切反映一個國家文化力量的,是教育、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座潛力巨大的“金礦”。抓住文化創意產業,就捧得了“金飯碗”。
楊衛澤指出,對南京而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既是一條必由之路,也是一條光明之途。近年來,南京多措并舉,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產業成熟度和豐富度不斷提高,但同時,還依然面臨著產業規模偏小、產業層次不高、產業影響力不夠等問題。
發展產業重在鼓勵創業,尤其是要鼓勵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積極投身創業。楊衛澤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高校師生創業普遍存在的“四不、四怕”和兩個“欠缺”、兩種“束縛”問題。所謂“四不”,一是不會創,二是不愿創,三是不敢創,四是不能創;所謂“四怕”,一怕知識產權被侵占,二怕原有身份職稱被剝奪,三怕技術價值被低估,四怕創新創意產品打不開市場。同時,大學生創業還普遍面臨著缺乏啟動資金和創業知識,受到學業考核制度和傳統就業觀念束縛的問題。
如何破解難題?楊衛澤以美國硅谷為例,講了“20多歲”的年齡階段、“2年”的時間跨度、“2%”的數字比例三個與數字“2”有關的故事,意味深長、發人深省。他說,這3個故事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在一個地區的發展中,大學的作用和作為非常重要。沒有斯坦福大學的技術支撐,沒有一批“20多歲”的創業年輕人支撐,沒有“2年”和“2%”這樣的創新制度支持,硅谷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針對人才創業存在的癥結,南京市在2012年年初和2012年5月先后制定出臺了“科技九條”“創業七策”,并啟動了“萬名青年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以空前的力度著力破解創業者離崗創業身份待遇、職務發明成果利益分配、知識產權低估、創業資金短缺、市場開拓、初創企業財稅負擔、體制外收入分配、創業企業股權激勵和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學籍等七大問題。楊衛澤表示,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知識經濟和智慧產業,這些政策對文化創意領域的科研人員同樣適用,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享受到相關政策扶持。
“南藝要打造南京文化領域的‘斯坦福’,努力成為引領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一所成功的大學離不開城市文明的滋養,一座高度文明的城市也離不開大學文化的支撐。楊衛澤說,從斯坦福大學與硅谷的例子可以看出,城市和大學之間存在著一種“互贏共生”的良性發展關系。在這種“共生”關系中,大學應該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城市創業進行積極推動,對城市創新精神給予啟迪。南京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創意之都,作為全國重要文化藝術教育學府的南藝,理應發揮應有的作用。他希望南藝師生走出象牙塔,用文化的力量反哺城市,用創業的火花激活城市,打造南京文化領域的“斯坦福”,努力成為引領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輸送文化創意人才上走在前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需要的是富有創意、敢于創新的人。楊衛澤希望南藝著眼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緊迫需要,注重創意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突破規則,在強化藝術技能訓練的同時,積極與生產實踐對接,鼓勵在校學生到大學生創業園區、大學生創意街區等“創意生產基地”進行實踐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加快教育國際化步伐,讓南藝學生接受國際一流文化藝術的熏陶,成為擁有世界眼光的創意人才。
二是全面加快文化園區建設,在孵化文化創意企業上走在前列。楊衛澤說,2011年12月,我來南藝調研時,就對當事學生設計車間中誕生的藝術作品印象深刻,這些作品雖然僅僅是文藝創作的原型,但卻是潛在的“版權產品”。“創意車間”不僅應該雕琢出富有創意的藝術品,也應該孕育出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幼苗”。他對南京藝術學院與鼓樓區政府、省廣電合作共建創意園區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希望相關合作單位要著力構建好市場化的合作機制,不斷豐富園區建設內容,把創業孵化功能擺在突出位置,學習借鑒“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成功經驗,把創意園區打造成“環南藝知識經濟圈”。
三是全面落實創業創新政策,在釋放文化創業活力上走在前列。楊衛澤指出,與高科技創業相比,文化創業具有準入門檻低的優勢,文化藝術領域的年輕人,應該破除思想顧慮,滿懷熱情地投身文化創業,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針對文化創意創業者在學歷、職稱方面優勢不大,很難進入南京市現行的各種人才計劃,享受不到相關優惠政策等問題,楊衛澤表示,南京市將研究制定專項措施,對于文化創意人才,不僅要看學歷、職稱,更要看創意才能和創業成果。他希望南藝師生以斯坦福大學為榜樣,積極落實南京的創業創新政策,以更寬廣的胸襟看待創業,以更寬闊的視野謀劃創業,以更寬容的政策促進創業,把南藝建成藝術人才培養的殿堂,建成文化人才創業的溫室。
演講最后,楊衛澤與現場師生進行了互動,詳細解答了人才創業政策,文化與經濟融合,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問題。
演講開始前,楊衛澤一行參觀了南京藝術學院“大學生創意街區”。“大學生創意街區”是南京藝術學院結合“創新、創意、創業”校園文化,打造的學生文化創新創意平臺。當天創意街區展示了各學院同學數百件創意作品,這些作品做工考究、構思巧妙、充滿著奇思妙想,展示出南藝學子出色的專業技能和出眾的創新創意思維。楊衛澤對學校將教學與實踐、校園與市場相結合的做法表示了贊許,他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詳細詢問同學們的創意構思、創業打算。在設計學院展示區,一位同學正在現場燒制琉璃手工藝品,楊衛澤拿起一件剛剛完成的作品仔細端詳,當得知同學們已經開始嘗試琉璃制品“私家定制”的創業項目時,楊衛澤大為贊賞,他勉勵同學們充分利用藝術創意成果轉化快、成本低,適應市場能力強的優勢,大膽創新,勇于創業,努力開創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演講結束后,楊衛澤一行還在校領導的陪同下來到美術館,饒有興致地參觀了“風·景崔雄油畫作品展”“偉大的素描-與大師同行 AMNUA素描系列展”“漫出格--中德漫畫交流展”等展覽。(宣傳部)
媒體報道鏈接:《南京日報》http://sxw.njarti.edu.cn/s/6/t/24/6e/e4/info28388.htm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為師生作主題演講

校黨委書記米如群主持演講

演講現場1

演講現場2

師生提問1

師生提問2

演講開始前,楊衛澤在校領導陪同下參觀大學生創意街區

參觀創意街區1

參觀創意街區2

參觀創意街區3

參觀創意街區4

參觀美術館畫展1

參觀美術館畫展2
更多有關"創意,南京,文化,創業,產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