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舉行音樂教育系課程展示會
2013年12月19日,“大小創意——音樂教育系課程展示會”在音樂學院演奏廳如期舉行。音樂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法課程展示已經有8個年頭,始終圍繞實驗和創新的教育理念。此次展示會的展演主題依舊緊扣“實驗”與“創新”。在這種理念的倡導下,多種音樂思維融合的同時派生出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給現場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體驗。
展示會在輕盈、舒緩的鋼琴曲中拉開序幕。為了配合教學內容的展示,展示會首先播放了一段VCR,在視頻中,葉繼紅老師結合課程教學實況為本次展示會的相關內容作簡要介紹。隨后,展示會正式開始。首先上演的是具有Hiphop與爵士風格的韓風舞蹈,曼妙的舞姿,熟悉的旋律使得現場氣氛輕松活躍。第二個上演的節目是民樂合奏《神話》,同學們用傳統的民樂合奏形式演繹著流行經典,悠揚的旋律引人回味。值得一提的是創新形式的節目不在少數。如卡農無伴奏合唱,表演時演唱者們除了充分把握歌曲本身的音樂特征之外,還在歌曲中自然地融入肢體語言,演唱的開始和曲終分別有人上臺打開、關閉八音盒。新形式的加入,同樣的旋律卻在表演者這里呈現出不一樣的卡農。
“實驗”是本次展示會的核心主題,“實驗”的過程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而這些具有“實驗”特征的節目讓觀眾耳目一新。
體態律動,以“人的身體本身就是樂器”為創新理念,充分挖掘人體的聲音藝術。表演者快速地奔跑展現瘋狂的個性,雙腳擊打地面以及雙手擊打身體的聲音配合游移不定的動作表現人體的律動……類似的無厘頭的場景頻繁出現在我們面前,然而創意并沒有停留于此,在這個過程中還巧妙地混入了中國傳統樂器的音響。如此,實驗音樂可以看作是一種聲音的游戲,它曾經風靡于1970年代紐約市中心的閣樓里,如今在南藝的演奏廳中又加入了中國傳統樂器演奏。
Laboratorial?Voice,十個表演者高度即興的演唱融合方言的說唱讓音樂表達得更加自由。一唱眾和的傳統形式與肢體語言的插入,更加突出整部作品的實驗性特征。
實驗音樂小品《清朝那些事兒》是本場展示會一部思維爆炸型的作品,將本場展示會的氛圍推向高潮。民樂的開場,古樸的服飾,穿越的劇情,舞蹈的穿插,流行的演繹等等元素的利用,使得音樂小品不僅富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其整體風格也顯得更加詼諧打趣。
實驗音樂的意義在于它的存在突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其前衛的創作思想對傳統的音樂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音樂源于生活,它鼓勵同學們要親近生活,在生活中探尋更為豐富的音樂元素。(音樂學院)


更多有關"展示會,音樂,實驗,音樂學院,形式"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