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時報】惠州學院畢業生開創藝術“夢工場”
近幾年,國內興起了一陣“將舊廠房變成創意產業園”的風潮,由舊廠房改建而成的創意園在各地開花,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北京798藝術區、廣州紅磚廠、深圳蛇口創意園等,都是國內知名的創意產業集聚區。
受這股風潮影響,惠州也首次出現了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創意園——— 惠城區下角東路“3巷1號創意園”。這是一棟建于改革開放初期的5層舊廠房,在2年多的時間里,它聚集了7家藝術工作室(公司),近20名藝術青年在這里從事攝影、廣告、插畫、化妝、畫畫培訓等文化創意業態,致力于打造成“惠州798”。
近日,《東江時報》記者走進“3巷1號創意園”,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創意園”棲身下角舊廠房
在車水馬龍的惠城區下角東路,有一個大型路牌寫著“惠州市威利士服裝有限公司”字樣,指向下角東路三巷。從巷口進入不到10米,在右側一片低矮的舊樓房中,能看到一棟舊廠房的紅色大門,門楣上鑲著“3巷1號創意園”的招牌。
從大門進去,外表上看這是一間舊廠房。在廠房一樓,能看到灰砂墻、破舊的推窗、布滿灰塵的抽風扇、方正的房間等舊式東西,喧鬧至此停止。舊廠房對面也是一棟舊樓房,這使得廠房的公共空間異常狹窄。
登上樓梯至二樓、三樓,則是另外一片天地。在樓梯口做指引作用的招貼設計新潮,藝術氣息撲面而來。走廊、樓梯、墻壁、窗戶都是涂鴉和創意圖案,既有古靈精怪的人頭像,也有創意數字。在樓梯拐角或者走廊,還張貼有素描作品、動漫插畫等,讓人嘆為觀止,猶如走進了一個藝術世界。
走進房間,是一間間藝術設計公司,擺滿了電腦和辦公臺,展示著廣告和攝影等作品。它們的擺設也別具匠心:有新潮的、有復古的、有用輪胎當椅子的、有用磚墻做攝影背景的……
記者走訪了解到,這棟舊廠房共5層,單層面積約400平方米。目前,除了1樓用作出租屋和5樓空置外,其余3層都被開辟為個人工作室或者文化創意公司,共有7家,近20個年輕人在這里從事攝影、廣告、插畫、化妝、畫畫培訓等創意工作。
“夢工場”引來一眾藝術青年
很多路人驚訝,這個棲身于舊樓房中的創意園是怎么來的?首批進駐者之一、新即物視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境康向記者介紹,這是他和搭檔追夢的產物。
現年27歲的曾境康是惠州學院美術系2011屆畢業生,對攝影、廣告制作在行。曾境康上大三的時候,和一名學長在惠州學院旁的出租屋開了一家名為“708畢業紀念社”的攝影工作室,承接校內的攝影、廣告業務。2011年夏季,畢業在即,曾境康想將工作室搬離學校范圍,于是和搭檔出外選址。
因為學習美術專業的緣故,曾境康早就對北京798藝術區、廣州紅磚廠等由舊廠房改建成為創意園有所了解,曾境康也一直夢想著惠州能有這樣一個地方,成為藝術青年創業就業、發揮才華的基地。不過,讓曾境康失望的是,惠州舊廠房不少,卻還沒形成藝術集聚區。
“我們能不能自己先行嘗試在舊廠房開工作室?”曾境康和搭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舊廠房空間大、租金較便宜,而且舊廠房變成藝術集聚區在國內外已有成熟的經驗,這讓曾境康越想越興奮。最終,曾境康等人找到了位于下角的該處舊廠房,經過2年多的經營,他們將舊廠房打造得越來越具有藝術氣息,在惠州藝術設計圈里也是小有名氣。
曾境康說,他們在舊廠房找到立足地后,讓擁有同樣夢想的其他藝術青年趨之若鶩。經營畫畫培訓、動漫插畫的803藝術中心,在大約半年后進駐舊廠房2樓和4樓。緊接著,惠州市千山廣告公司以及個人攝影室、化妝工作室等相繼進駐。“我們都是相互介紹,進駐的人都是朋友或者師兄弟,從事著跟藝術相關的行業。”曾境康說,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人80%是惠州學院美術系的畢業生,大多數是80后、90后年輕人。
在這些年輕人中也有不少設計達人,如803藝術中心的葉文斌。他去年從廣州大學華軟學院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畢業,學生時期,他創作的NBA漫畫插畫曾經登陸央視,畢業后自己創業,分別在廣州、佛山上大學的2名朋友,也跟著他一起從事動漫設計。
“希望創意園搞得更加有聲有色”
半年前,看到已有3層共1000多平方米的廠房變成了藝術設計區,曾境康等人索性以地址為名,將舊廠房命名為“3巷1號創意園”。相比其他城市動輒上千、上萬平方米的舊廠房創意園,“3巷1號創意園”是微型版,但這無疑是曾境康等人創業就業的家園。
因為從事著相關產業,他們在業務上互相合作,每天都在緊張地進行著商業設計。空閑的時候,他們也聚在一起,有時圍聚品茗,有時小酌幾杯,討論藝術設計和社會人生,常常至深夜。這里還開辟有簡陋宿舍,讓通宵達旦搞設計的人可以就近休息。
“我們已和業主達成默契,在未來,只準相關藝術行業能進駐。”曾境康說,目前,創意設計公司在惠州星羅棋布,為數不少,他和搭檔們抱團,都只是在試驗。
作為年輕的藝術設計者,曾境康和搭檔們也希望市政府能夠向廣州、深圳那樣,關注舊廠房變創意園的情況,積極扶持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讓創意園搞得有聲有色,成為惠州廣大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區。

舊廠房內的動漫工作室。 《東江時報》記者方炳徐 攝
故 事
選址一波三折 選定下角舊廠房
2011年畢業前后,曾境康和幾名同學曾前往廣州紅磚廠、深圳蛇口創意園等地參觀,與當地的藝術工作者交流經驗,為選址尋找更多靈感。曾境康認為,將舊廠房變身成創意園是國內眾多經濟發達城市的一大亮點,惠州也不能落后。回到惠州,曾境康和搭檔開始選址,然而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一開始,曾境康等人物色到惠城區上排的一處廢棄印刷廠房。“印刷廠連著倉庫,層高也有六七米,面積估計有幾萬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才4塊錢。”曾境康說,這是他們的首選,但這廠房面臨拆遷,只能租一年半,算上裝修費用劃不來,于是不得不放棄。后來又在惠城區橋東、惠博大道東江邊找到舊的獨體樓,但因為涉及到文物保護、國有資產等原因,直至領到畢業證,他們都沒能選到合適的辦公地點。
2011年9月左右,曾境康將目光定位惠城區下角的舊樓房群,再次尋覓心中的“夢工場”。一天,曾境康和搭檔走進下角東路三巷,頓時被眼前舊廠房和民居雜陳的景象吸引,他們對下角東路三巷1號一棟長方體的5層舊廠房尤其喜愛。“雖然里面亂七八糟,廢料、座椅到處都是,但這里室內空間寬廣。”曾境康說。經打聽,這是一棟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樓房,曾被用作惠州市威利士服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前些年,服裝公司搬離,于是成了廢舊廠房。4年前,這棟舊廠房被本地一家房地產公司購得。
曾境康和搭檔連續找了業主2次,表示想先租一層廠房做攝影工作室。“對方見舊廠房空著也是空著,不如租給我們打理。”曾境康說,還有一個原因是業主一看都是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愿意支持他們創業。
曾境康和業主先簽了2年合同,租下了這棟舊廠房的3樓。2011年10月1日,曾境康和搭檔還有另外一名同學,正式進駐下角東路三巷1號廠房。他們的工作室,外表看起來像舊樓房,里面卻裝修一新,充滿藝術氣息。“我們原來的工作室賺了一些錢,再加上后期的合資,基本夠用。”曾境康說,后來,他開設了新即物視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接廣告服裝攝影、商業設計等業務,生意比較平穩。

走廊的裝修和擺設都是別具匠心。 《東江時報》記者侯縣軍 攝
業 主
“不看不知道,這群年輕人還真有料”
“3巷1號創意園”的業主目前是惠州市華庭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黃衛平告訴記者,舊廠房原是村里的集體物業,約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后來賣給一個商人開設惠州市威利士服裝有限公司生產服裝。4年前,公司將這棟廠房買下時,廠房已停產一段時間,破破爛爛的。
黃衛平說,當初曾境康等人找到他時,說是惠州學院的畢業生,想找個地方創業,但經濟條件比較差,不能租得太大、太貴。“我見他們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反正舊廠房放在那里沒人打理,于是適當給點費用便交給他們打理了。”黃衛平說。
一開始,黃衛平以為曾境康他們只是搞攝影、畫畫的,也從未走進他們的辦公場所。半年前,舊廠房的大門被改建成為“3巷1號創意園”門樓,黃衛平剛好路過上去看了一下,“不看不知道,這群年輕人還是有料到(才華)的”。
舊廠房被搞得有模有樣,黃衛平甚是欣慰,覺得當初支持他們創業是對的。此后,當其他藝術青年要租房時,他一路開綠燈。黃衛平還將公司的部分設計業務給“3巷1號創意園”的一個設計公司承包,他還打算將1樓和5樓也向設計創意公司招租,讓創意園更充實。
來源:東江時報2014年1月10日A05版
http://e.hznews.com/paper/djsb/20140110/A05/1/
更多有關"創意,廠房,惠州,藝術,都是"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