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我國研發出血吸蟲病診斷新技術
時間:04-29 來源:第二軍醫大學 出處:m.jssxjxsb.com

我國研發出血吸蟲病診斷新技術
新診斷方法敏感性比傳統方法提高6倍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特約記者肖鑫 通訊員劉璐)血吸蟲病是個古老的傳染病,但該病的診斷迄今仍然沿用傳統糞檢查蟲卵的方法,其敏感性不足已成為當前血吸蟲病防治的重要問題。“973”首席科學家、第二軍醫大學潘衛慶潘教授率領“瘧疾、血吸蟲病防治基礎研究”團隊,包括同濟大學醫學院、江西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蘇州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熱衛系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從全基因組水平篩選血吸蟲病診斷的標識分子(即SjSP-13),診斷敏感性比傳統方法提高了6倍。近日,新一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傳染病》雜志以論著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科研成果。該雜志還專門配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克萊夫·席夫教授的評論文章:“該研究團隊從全基因組范圍篩選出敏感的診斷分子,將極大改進血吸蟲檢測技術,從而為全球血吸蟲病流行程度作出全面客觀的評估。”
據介紹,該團隊首先建立融合分泌蛋白高通量篩選的技術平臺,再從基因組范圍大規模篩查具有診斷價值的標識分子,從200多個血吸蟲分泌蛋白中鑒定出一個具有診斷價值的標識分子,通過大量樣本的實驗室研究,結果顯示了SjSP-13診斷分子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
潘衛慶說,由于目前血吸蟲病流行特點是以低度感染為主,診斷低度感染者需要高敏感度的技術,因此SjSP-13診斷分子的發現解決了現有診斷技術敏感性不足這一根本問題,該分子的應用必將為血吸蟲病總體防控策略的實施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對我國血吸蟲病防控乃至消除將產生積極影響。(特約記者肖鑫 通訊員劉璐 2014年3月27日發表于《科技日報》第1版)
更多有關"診斷,敏感性,血吸蟲,分子,血吸蟲病"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