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師范學院坐落在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福建省泉州市。目前,學校有兩個校區:東海校區、詩山校區。各級領導和海內外僑親非常關心學校的建設發展。1999年10月18日和200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兩次蒞校視察指導組建泉州師范學院和東海新校區建設。泉州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泉州籍鄉賢捐資逾1億元支持學校建設,20多座教學樓、實驗樓、公寓樓以捐資者命名。
泉州師范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58年的泉州大學師范學院。1998年泉州師專、泉州教育學院、泉州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新泉州師專。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泉州師范學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屬本科高校。2001年原南安師范學校并入泉州師范學院。2004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系當時全國198所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接受并通過評估的3所高校之一。2011年正式獲批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系全國新建本科院校中首批擁有碩士專業學位點的高校之一。2013年學校獲批福建省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建設單位和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學校下設15個二級學院,包括校企合作的軟件學院、航海學院,校僑合作的陳守仁工商信息學院,閩臺合作的成功對外交流學院以及校校企合作的服裝學院。目前擁有54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8000人(不含成教生)。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1個、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范項目1個、省級精品課程25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10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平臺5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學科4個、省級文科研究基地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各1個。
現有教職工1124人,專任教師75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占62%,高級職稱者占40.43%。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入選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2人、泉州市“桐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泉州市優秀人才4人。2013年,泉州師范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獲批“福建省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是全省高校首批8個省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之一,也是泉州市唯一的省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近三年來,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38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國家藝術類規劃項目2項、教育部社科一般項目4項。發表論文1736篇,出版專著55部,被SCI、EI、ISSHP收錄124篇。獲得各級科研獎勵30項。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基地”落戶學校,為今后發展特色研究提供了更高層次的平臺。
2012年,“泉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和閩臺交流合作中心”項目由國家發改委立項,獲中央財政支持5000萬元。學校與福建電大泉州分校、省新華發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泉州分公司正式簽訂協議書,共同建設“泉州海峽文化學術交流中心”,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
近三年來,學生在國際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全國高校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師范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大賽、全國高師田徑運動會等各級各類相關學科賽事中屢創佳績,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00多人次。近十年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4%。
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知名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交流合作。2011年起,與輔仁大學、屏東教育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臺灣高校開展“3+1”閩臺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學校是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2005年起成為福建省最早向菲律賓選派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的兩家院校之一。
現有18個黨總支、179個黨支部、3259名黨員,在校本科生黨員比例16.4%。校黨委連續兩次榮獲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校連續五屆榮獲省級“文明學校”稱號,榮獲省級“五一勞動獎狀”、“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平安校園”。
學校占地1185畝,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中外文圖書127萬冊,期刊1500多種;電子圖書138萬冊,數據庫22個。建有方便快捷的校園網,千兆主干、千兆到樓、百兆交換到桌面,光纖連接樓宇,校級信息系統30多個。
學校校訓“善學如泉、正心至大”。
(學校辦公室 最后更新時間:2013年7月)
![]() |
泉州師范學院 |
等級:二本 位于福建泉州 關注人數:次 |
類型:師范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福建省教育廳 院士:1位 |
- 09-16[高校新聞]校慶專題59:藝術特長生團支部專訪
- 09-04[高校新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譚麗泉老師在省第一
- 08-31[高校新聞]教育技術中心部署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 08-30[高校新聞]石奇光副書記慰問上海電力學院掛職團
- 08-27[高校新聞]4項成果獲山東軟科學優秀成果獎
- 08-21[高校新聞](圖文)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
- 08-04[高校新聞]景德鎮陶瓷學院舉行“舞動校園,展示
- 08-04[高校新聞]南京藝術學院召開紀念建黨91周年座談
- [招生信息]泉州師范學院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泉州師范學院"的新聞

泉州師范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置的省屬本科院校。 學校坐落在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國際花園城市——泉州市。現有東海、崇福和詩山三個校區。東海校區位于晉、洛二水交匯處,攜江臨海,極目古港滄瀾;崇福校區位于國家風景名勝區清源山南麓,倚山俯城,縱覽泉南風光;...
泉州師范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7日
泉州師范學院專業設置
泉州師范學院的重點專業
擁有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學科4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如物理學專業是省級重點學科專業,擁有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泉州師范學院的錄取規則
錄取原則
招生工作始終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德智體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1、學校根據省招辦有關規定調閱考生檔案。
2、校內專業投檔:原則上按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安排專業;若第一專業已滿,則根據考生的參考專業志愿安排到第一專業未錄滿的專業;愿意服從調劑的考生則按分數優先的原則調劑到計劃未完成的專業。特殊情況由學校招生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定。
3、外語語種:外語類專業應試語種為英語。其他專業學生入學后的公共外語課程為"大學英語"。
4、報考外語類專業和對外漢語專業必須參加所在省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口試成績應合格以上。報考外語類本科專業英語單科成績應達90分以上。
5、藝術類錄取原則:
(1)福建省考生必須參加由省招辦組織的統一專業考試。學校將在文化考試成績和專業考試成績均合格的基礎上,按福建省高招辦以投檔規則折合成的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2)湖南、江西省的考生必須參加我校自行組織的相關專業考試并取得合格證,所取得的考試成績作為專業錄取依據。學校將在文化考試成績和專業考試成績均合格的基礎上,按照考生專業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3)其他省的考生必須參加由省招辦組織的統一專業考試。學校將在文化考試成績和專業考試成績均合格的基礎上,按照考生專業成績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以綜合分投檔的,則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6、體育類錄取原則:考生的文考成績和專業成績均須達到同批次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以綜合分投檔的,則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以其他方式投檔的,則按文化成績和專業成績各占50%的比例折算成綜合分,按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折算公式為:綜合分=(專業成績/專業成績滿分)×文化成績滿分+文化成績)
7、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考生身體健康狀況參照由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8、錄取照顧政策按生源所在省招生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泉州師范學院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137人,專任教師758人,具有博、碩士學位占61%,教授9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入選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2人、泉州市“桐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泉州市優秀人才4人。
泉州師范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學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2005年泉州師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5.12%,其中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8.29%。
泉州師范學院的收費標準
第五條 收費標準
學 費: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每學年5000元;軟件工程專業每學年13000元
住宿費:詩山校區700元;江南校區(軟件學院)每學年900—1200元;
以上收費標準如有調整,按主管部門文件標準執行。
泉州師范學院在校生情況
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