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馳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臨舉世聞名的明代長安城墻。學校總占地4300余畝,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氛圍濃郁。學校辦學歷史源遠流長,其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學,積淀了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環境類學科精華。1956年,在全國第三次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由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的土木、建筑、環境類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時名西安建筑工程學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為西安冶金學院、西安冶金建筑學院。1994年3月8日,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公認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土木建筑類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點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繼承和發揚了百余年來所形成的專業優勢,經過并校50余年來歷代建大師生的不懈拼搏,現已發展成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濃郁學術氛圍,優美校園環境,并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以土木、建筑、環境、材料學科為特色,工程學科為主體,兼有文、理、經、管、藝、法等學科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16個院(系),60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第一批招生,有權招收保送生,實行本碩連讀。除建筑學、城市規劃和景觀學三個專業為五年學制外,其它本科專業均為四年制,建筑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給水排水工程、藝術設計9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筑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環境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科學、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藝術設計、社會體育(體育建筑管理)、會計學等15個本科專業為陜西省特色專業。2006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現有教職工2800余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南非科學院院士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近800余名,形成了一支陣容整齊、結構合理、素質優秀、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在校各類學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冊學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國務院首批批準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的單位。學校設立研究生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5個,碩士點基本涵蓋學校所有本科專業。學校擁有建筑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和管理科學與工程7個博士后流動站,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三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半個多世紀以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鑄就了“傳承文明、創造未來、育材興國、科技富民”的辦學宗旨,形成了“自強、篤實、求源、創新”的校訓和“為人誠實、基礎扎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的優良校風,先后為國家培養了21萬余名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研發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行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近年來,學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狠抓學科建設上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求效益、深化體制改革促發展”為辦學思路,全面實施校園建設工程、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學科建設工程、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創新工程、文化建設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學校步入了和諧快速發展的道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大大增強,相繼實現了院士、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與博士點數、碩士點數、學校綜合排名、校園面積、年經費到款額等衡量學校辦學層次重要指標零的突破或翻番。學校順利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全國64所“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試點單位”、“國家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平臺和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實施院校”,榮獲全國50所“工程碩士教育創新院校”和全國6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1年,學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乘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的春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陜西省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實施意見》,堅持“傳承文明、開創未來、育材興國、科技富民”的辦學宗旨,堅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狠抓學科建設上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求效益,深化體制改革促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搶抓機遇,迎難而上,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努力創建特色鮮明的國際知名國內高水平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等級:二本 位于陜西西安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陜西省教育廳 國家重點學科:29個 院士:2位 博士點:29個 碩士點:66個 |
- 09-12[高校新聞]惠州學院召開2012年軍訓及迎新工作協
- 09-12[高校新聞]校領導與教師代表座談 共慶第28個教
- 09-01[高校新聞]長沙師范學校召開2012“幼師國培”頂
- 08-31[高校新聞]湖北民族學院四名教師赴英留學歸來
- 08-28[高校新聞]湖北工業大學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
- 08-26[高校新聞]常州工學院與常州市歐億特節能燈具有
- 08-25[高校新聞]濟南大學召開軟實力研究團隊建設座談
- 08-20[高校新聞]濱州學院客人來訪
- [招生信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新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1956年全國第三次院系調整時,由原東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和蘇南工業專科學校的土木、建筑類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時名西安建筑工程學院。 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為西安冶金學院、西安冶金建筑學院。 1994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6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設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重點專業
建筑學、土木工程、城市規劃、環境工程、冶金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等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藝術設計等11 個本科專業為陜西省名牌專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錄取規則
第九條學校錄取工作執行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在各省(區、市)招生委員會統一組織下進行。
第十條學校各專業招生均無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一條英語專業要求其高考外語科目為英語,其他專業語種不限,但學校教學安排均以英語為第一外語。
第十二條學校根據在各省(區、市)的招生計劃和考生報考情況,調閱檔案比例控制在120%以內。平行志愿投檔省份的調檔比例控制在110%以內。
第十三條對享受教育部和各省(區、市)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政策性加分投檔的考生,學校予以認可,并依據考生投檔分數安排專業。
第十四條普通文理類考生在專業錄取時,學校根據考生填報志愿,在第一、二、三、四專業志愿之間設置分數級差,級差分值為“3-2-1”,其余專業志愿平行。
第十五條江蘇省考生的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為選測BB以上,必測4C以上,技術科目合格,對進檔考生按照“先分數后等級”的原則進行排序。
第十六條報考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專業的考生須有美術基礎,入學后素描加試不合格者調整到其他專業學習。
第十七條藝術類專業的錄取:
1.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攝影、雕塑、藝術與科技、繪畫等七個專業的錄取原則:
A.生源所在地非陜西省的考生,符合投檔條件,學校按其專業志愿順序和綜合成績擇優錄取;綜合成績=文化課成績×60%+校考成績×40%。
B.生源所在地為陜西省的考生,文化課成績不低于第二批次本科線的70%且符合投檔條件,學校按其專業志愿順序和美術類統考成績擇優錄取。
2.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錄取原則:符合投檔條件,學校按其編導類統考成績擇優錄取。
3.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錄取原則:生源所在地非陜西省的考生,符合投檔條件,音樂類考生學校按其校考成績擇優錄取,舞蹈類考生學校按其舞蹈類統考成績擇優錄取;生源所在地為陜西省的考生,省聯考音樂類A2組合格,學校按其專業課聯考成績擇優錄取。
第十八條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錄取,學校對進檔考生按文化課成績擇優錄取。
第十九條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錄取,學校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和文化課成績擇優錄取,并視考生志愿和學校實際安排專業。
第二十條保送生只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招生專業以當年公布招生計劃為準。
第二十一條所有錄取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的要求。
第二十二條學校將依據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進行新生資格審查和身體復查,對不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500余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南非科學院院士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陣容整齊、結構合理、素質優秀、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
多年來 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全國高校前列,曾于 2000 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我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達98.3%,位居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工科)第一名,近幾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 以上。 2007年學校招生一志愿錄取率在全國21個省份達到10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收費標準
第二十四條 學校學費及住宿費標準按陜西省物價部門的規定執行。理工類4500元/學年;管理類4500元/學年;體育類4500元/學年;外語類4500元/學年;文史類3500元/學年;藝術類9000元/學年;廣播電視編導專業11000元/學年;雁塔校區和幸福校區住宿費650-1200元/學年,草堂校區住宿費1200元/學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在校生情況
目前在校各類學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近19000人,研究生5000余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冊學生近1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