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調研咨詢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呼之欲出
7月8日—11日,由中國工程院王夢恕院士率領的中國工程院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重點咨詢項目調研組兩度橫跨渤海海峽,就規劃中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途徑的大連旅順區,煙臺市所轄蓬萊市、長島縣進行了實地考察,廣泛聽取了山東省、遼寧省及煙臺市、大連市有關部門及當地干部群眾中就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意見和建議。
世界最長跨海通道工程——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呼之欲出。


宏偉藍圖: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實現“硬” 連接
從煙臺蓬萊到大連旅順直線距離只有106公里,開車只需一小時,卻因猶如天塹的渤海海峽阻擋,需繞道1800多公里。20年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提出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從山東蓬萊經長山列島至遼寧旅順,以跨海橋梁、海底隧道或橋梁隧道結合的方式,建設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捷通道,將有缺口的C形交通變成四通八達的D形交通,化天塹為通途的構思與設想。
目前,這一構思與設想的第一步——煙大鐵路輪渡項目已于2006年開通運行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這一步僅僅實現了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軟連接”,輪渡仍然存在氣象條件、輪船航速和裝卸時間等因素的制約,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盡快建設一條全天候快速直達跨海通道,真正實現兩大半島的“硬連接”,打通南北交通大動脈,實現區際交通、城際交通、國防交通的完善提升,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強國防建設的迫切需要。
重大意義: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將助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
借助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東北至山東和長江三角洲的鐵路、公路運距,比原繞道沈山、京山、京滬、膠新、隴海線等縮短400公里至1000公里,大大節省運費及時間;東北三省的貨物和資源可以迅速直接到達山東半島 ,并直通蘇北和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城市群之間的鐵路和公路距離將大大縮短,形成一個前景廣闊的“兩小時經濟圈”。
與此同時,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渤海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運輸干線,全面溝通環渤海高速公路網、鐵路網,北上與橫貫俄羅斯的亞歐大陸橋相接,南下與橫貫中國的新亞歐大陸橋相交,并形成直達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臺地區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中國東部沿海、東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大市場的形成創造重要條件,拉動我國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加強與東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系與合作。
干群呼聲:早日開工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調研組先后實地考察了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區、山東省蓬萊市兩端的通道登陸點,以及通道必經路線長島縣沿途島嶼,深切感受到當地干部群眾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熱情與強烈期盼。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不僅可以實現我國東部沿海南北交通連接,極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可以極大方便人民群眾生活,解決東北地區南下通道問題,進一步密切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人民群眾之間的親緣關系;并徹底解決一直困擾長島縣的淡水資源匱乏、產業結構不合理、駐軍、群眾衣食住行不便等一系列問題。遼寧、山東兩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自2009年以來,已經連續四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議案和提案。
院士共識: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已無障礙
院士專家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及魯東大學環渤海發展研究院20余年來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前期研究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前期研究成果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規劃、論證、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國際跨海通道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自然條件優越、技術成熟可行、資金籌措容易,進入建設實施已無大的障礙。王夢恕院士認為,當前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應該按照安全、可靠、適用、經濟的原則,加快規劃設計,并立即開展各項準備工作,及早進入啟動程序,及早開工建設,使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早日面世發揮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盧耀如、楊秀敏、崔俊芝、王景全、歐進萍及鐵道部、北京交通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魯東大學、相關設計、規劃研究院的20余位專家參加了此次調研活動。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滕衛平、大連市政府、旅順區政府及省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煙臺市政府及蓬萊市政府、長島縣政府、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調研和座談活動。
魯東大學柳新華副校長作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首倡人和資深研究者全程參加了調研活動、并在座談會上介紹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情況,贈送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成果系列叢書》(四冊,300多萬字),引起與會院士專家的普遍稱道。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宋克志、環渤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良忠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調研與座談。參加調研活動的院士和專家還蒞臨魯東大學參觀指導,在李清山校長陪同下參觀了環渤海發展研究院、校史館和校友園,對魯東大學優美的校園環境、富有特色的教學科研,尤其對服務地方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贊賞。(宣傳部)


更多有關"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旅順,山東半島"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魯東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