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個子”不做“大胖子”
2010年召開的中共中南大學第二次代表大會和2012年召開的中南大學三屆二次教代會,提出了中南大學“十二五”改革發展的整體思路。湘雅三醫院全體黨委中心組成員、中層干部和全體職工認真學習高文兵書記和張堯學校長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校今年推出重大改革舉措,提出了醫院未來發展要與國家醫改對接、與學校重大改革舉措對接、與醫院發展藍圖對接的“三個對接”思路,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觀念,敢做“高個子”,不做“大胖子”,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特色化趕超”之路。
8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我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獲得突破》為題,報道了亞洲首個“豬—人”胰島移植供體培育中心在湖南長沙投入使用,明年有望進行用豬胰島替代人胰島的細胞移植手術,造福糖尿病患者的新聞。同時,新華社、香港文匯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40余家國內外媒體報道了這一科研成果。這是繼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范國際論壇”之后,異種移植領域又一標志性成果,表明湘雅三醫院異種移植治療糖尿病基礎研究跨入世界頂尖行列,成為了異種移植領域的世界巨人,摘取了樹尖上最甜美的果子。
作為一所開院僅20年的醫院,為何頻繁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源于醫院頻繁產生了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為何湘雅三醫院科研成果頻繁產生,源于“三院人”骨子里浸透著“敢為人先”創新精神。“敢為人先”的精神不僅體現在醫療、教學、科研、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微觀細節里,更體現在醫院整體發展的宏觀思路上。

實施“三大舉措”打破人才瓶頸
醫院領導班子認為,經過23年的發展,醫院人才總數達到了“國家隊”醫院的規模,但頂尖級領軍人才的缺乏成為了制約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醫院第二次黨代會把“人才強院”提到戰略高度,推出“三大舉措”,逐步打破人才瓶頸。
實施“卓越引才計劃”。在前期引進國內知名移植專家葉啟發教授移植團隊、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鄧昊教授的基礎上,2011年醫院又引進“長江學者兼國家杰青”美國匹茲堡大學陳豐原,并成功申報中組部“千人計劃”;引進了“芙蓉學者講座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巢衛。此外,還從海外知名院校聘任客座教授12人,充實了“塔尖人才”。
實施“青年英才成長計劃”。根據45歲以下青年職工占全院職工80%的情況,醫院制定了“青年英才成長計劃”,其中“125人才工程”是重中之重。該工程主要面向45歲以下青年,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引進和培養10名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學術水平的學科帶頭人,20名在本專業領域內具有較強實力的學術骨干,50名在臨床、教學、科研等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青年骨干。醫院設立了專項經費,對入選人才在臨床業務能力提升、科學研究等方面予以資助,第一期入選的55名人才不僅是醫院醫療教學的中堅力量,更成為科研骨干力量,在2011—2012年“國自”項目申報中,33%項目由“125”人才獲得。實施“公派出國培訓項目”,專攻臨床醫學計劃,已通過出國培訓項目、國家留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公派、短期訪修等方式選送100余名臨床骨干、管理干部赴發達國家和地區培訓。為適用國際交流需要,醫院開辦“新時代英語免費培訓””。
實施湘雅名醫工程。在學校統一部署下,積極推進“湘雅名醫工程”,打造名醫名家,振興湘雅品牌。目前醫院推出了15名主任醫師為“湘雅名醫”候選人。
此外,為了調動現有人才積極性,醫院在用人機制、職稱評聘、績效考核、收入分配等方面進行了系列改革。率先制定了《高級職稱晉升評分細則》,加大了臨床工作業績的權重。還實現了人員事業編與非事業編聘用和管理,并對新進人員實現滾動激勵淘汰制。
做到“三個面向”培養多層次人才
今年6月,醫院召開了首屆本科教學工作研討會,會議形成共識:在國家醫改和學校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醫學教育要做到“三個面向”,培養多層次醫學人才。
面向世界,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醫院跟隨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認真實行以“八年制醫學生培養”為核心的醫學教育模式改革。通過嚴格遴選,首期選派5名全額資助的優秀八年制學生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與湘雅醫學院、匹茲堡大學聯合培養醫學生,培養具有國際觀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面向未來,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醫院成立了中南大學醫學轉化式教學中心,依托湘雅三醫院,整合湘雅基礎醫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及藥學院等相關學科,形成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符合轉化式教學要求的、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校級醫學教學中心。堅持醫、教、研三位一體的基本教學路線,在臨床教學中加強與基礎聯系,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導向,培養基礎扎實、視野寬廣、思維敏銳、能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醫學人才。
面向基層,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按照“;、強基層、建機制”國家醫改的總思路,醫院充分發揮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基地“中南大學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基地、教育部臨床醫學(全科)碩士專業學位點的優勢,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高水平的全科醫生、住院醫生。
建設“三大平臺”瞄準臨床醫學
轉化醫學研究平臺:中組部“千人計劃”人才陳豐原教授加盟湘雅三醫院后,成立了“血管疾病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團隊”,建立了面向全國的血管疾病臨床轉化醫學研究平臺。該研究團隊首次集成了湘雅在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優勢資源,匯聚了中組部“千人計劃”學者、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全國“百名優博”等30位優秀人才,在面對國家在防治重大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需求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今年,該團隊榮獲第三批“湖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陳豐原教授表示,下一步將細化團隊建設方案,落實好團隊的各項建設任務,為下一步申報教育部創新團隊和973重點項目申報奠定堅實的基礎。
移植醫學研究平臺:今年8月,湘雅三醫院、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南大學細胞移植與基因治療研究所和湖南賽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無指定病原體供體豬研發基地,在寧鄉金州新區投入使用,這是目前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醫用級供體豬培育基地。標志著我國異種移植臨床研究在生物安全性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安全豬”的培育技術一旦通過衛生主管部門技術認證和倫理審查,我國將有望成為世界上“豬—人”胰島移植的治療糖尿病的首個受惠國,不僅給全國4000萬1型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也為我國治療其它疾病開展細胞、組織和器官異種移植開辟了一條全新之路。同時,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比利時及國內專家就醫用級動物供體的培育、移植病人的合理選擇、合理的抗免疫排斥治療方案、移植后數據的保存與監控等進行了探討和交流,確保異種移植臨床研究安全性。
臨床藥理研究平臺:今年7月,由湘雅三醫院牽頭,聯合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單位,共同申報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疾病新藥臨床評價研究綜合技術平臺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針對防治精神類、神經或感染類兩大類重大疾病新藥臨床研究的需求,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GCP技術平臺。這是中南大學迄今為止成功申請的兩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之一,另一個為周宏灝院士牽頭組建的臨床藥理創新平臺。相關領導和專家認為,“重大疾病新藥臨床評價研究綜合技術平臺建設”的組建,開創了中南大學湘雅系統聯合組建重大科研平臺之先河,為中南大學今后組建重大科研平臺、申報大課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經驗。

探索“三大模式”彰顯社會責任
探索“五位一體”平安醫院創建模式。7月16日,國家衛生部《全國創建“平安醫院”活動簡報》,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創新管理,推進“平安醫院”建設”為題,推介了湘雅三醫院創建“平安醫院”的經驗和成效,在全國形成了良好反響。醫院在創建“平安醫院”的活動中,探索了“五位一體”創建模式。一是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減少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二是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三是醫院在湖南省省內首創醫療風險基金制度;四是建立醫患糾紛人民調解機制;五是強化綜合治理,有效打擊“醫鬧”。2010年,在住院病人較上年增加20%的情況下,醫療投訴率減少22.1%,醫療糾紛減少27.5%;2011年醫療糾紛補償金額在2010年基礎上減少27%。
探索“醫療—養老”結合新模式。今年1月,湘雅三醫院與中國養老產業領先企業——湖南康乃馨養老社區綜合運營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湘雅三醫院和康乃馨的此次合作,開啟了保健康復和老年醫療領域發展的新紀元,開創了養老與醫療行業結合的新模式。張堯學校長對次模式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湘雅三醫院作為湘雅最年輕的醫院,秉承“湘雅”傳統,發揚湖南人“敢為人先”的精神,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此次與養老社區綜合運營有限公司合作,合力打造一個全新的為老齡人群服務的平臺,探索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新途徑。希望這樣的合作模式能獲得成功,成為全國、全世界的模板,希望老年人能像年輕人一樣健康快樂的生活。
探索“點”對“面”的醫療幫扶新模式。今年5月,溫家寶總理在湖南武陵山區調研扶貧開發工作時指出,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是一項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武陵山片區作為全國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試點,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醫院領導班子深刻領悟溫總理講話精神,依托國家醫改、桑植縣域醫改的政策背景,跳出傳統的醫院與醫院(點對點)結對幫扶的舊模式,大膽探索國家隊醫院幫扶縣域所有三級醫療機構(點對面)的新模式。8月4日,湘雅三醫院和國家級貧困縣——桑植縣人民政府舉行了區域醫療合作聯盟啟動儀式。院長陳方平與桑植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金則胤簽署了醫療幫扶戰略協議,全面對接桑植醫改,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重點加強對桑植縣民族中醫院以人才、技術、臨床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根據幫扶協議,湘雅三醫院將采取全科醫生培訓、培養項目;國家衛生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湘雅-—耶魯醫護人員國際進修培訓項目;技術指導定點醫院長期幫扶項目;高峰論壇研修項目;遠程醫療、危急重癥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措施,全面對接桑植縣域醫改,最終建立起湘雅三醫院——桑植縣縣級醫院——桑植縣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連點成片的大幫扶模式。
此外,醫院在省內率先打造了“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平臺”,從2009年開始,與臺灣聯合主辦了3次“海峽兩岸醫院院長論壇”,前兩次在大陸舉行。2011年“海峽兩岸第三屆醫院院長論壇在臺灣舉行,60余名兩岸專家圍繞衛生政策、醫療品質、護理管理、社區醫療、健康管理與旅游醫療五大主題開展專題講座。
圍繞“三個重點” 突出黨建特色
創先爭優:在創先爭優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打造醫院“四大黨建品牌”,努力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四個新”。一是打造“黨工團組織架構‘三位一體’”品牌,實現基層黨組織活力有新增強;二是打造“共產黨員示范崗”品牌,實現黨員服務水平有新提升;三是打造“群眾滿意窗口”品牌,實現群眾滿意度有新提高;四是打造“一諾二學三評”品牌,實現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有新進展。醫院還建立了“制定公開承諾,加強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開展個人自評、黨支部考評和領導點評”相結合的“一諾二學三評”工作機制。中共湖南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全省創先爭優活動簡報》重點推介了湘雅三醫院經驗和做法;衛生部《全國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簡報》全面介紹了醫院“三好一滿意”的做法;醫院首次榮獲湖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王維教授被評為湖南省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在醫院慶祝建黨91周年暨創先爭優總結表彰會上,高文兵書記對醫院創先爭優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湘雅三醫院是一個發展中的醫院、成長中的醫院、進步中的醫院,不斷地產生新的成果,不斷地更新水平,刷新記錄,總的感覺湘雅三醫院生機勃勃,奮發有為。
學習型黨組織:在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中,四大亮點:一是覆蓋范圍力求“全”,拓展學習廣度;二是學習內容力求“精”,提升學習高度;三是學習形式力求“活”,增強學習熱度;四是學習效果力求“實”,凸顯學習深度。通過創建活動,提高領導班子的決策力、中層管理干部的執行力、全體職工的凝聚力、黨組織的戰斗力,為推動醫院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今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簡報》,向全省推介湘雅三醫院經驗;院黨委被評選為“中南大學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范點”,在中南大學舉行的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范點表彰暨經驗交流會上,黨委書記羅愛靜作為湘雅系統唯一代表,作典型發言,展示了醫院在創建活動中的特色、亮點和成效。
醫院文化。經過幾代“三院人”23年艱苦創業的文化積淀,特別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既傳承湘雅精神、又具有三院特色的文化體系,內容包括“兩種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六大元素”(厚德精醫、止于至善的院訓、院徽、院標、院旗、院花、文化廣場雕塑群,“兩大載體”(新湘雅講堂、新聞宣傳),“三大舞臺”(廉政文化建設平臺、青年風采展示平臺、職工文化建設平臺)。這些文化體系成為了醫院對內凝聚人心的文化載體和對外獨具特色的文化標志。
附2011—2012年醫院取得的10大標志性成果
1、在2011—2012年衛生部大型醫院巡查中,巡查組充分肯定了湘雅三醫院在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醫院建設與發展、醫療服務、醫療安全、經濟管理、行業作風建設等六個方面取得了十大顯著成績。
2、由湘雅三醫院牽頭建設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醫用級供體豬培育基地投入使用。這是繼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范國際論壇”之后,湘雅三醫院又一次倍受全球關注。
3、普通外科學獲得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
4、普外一科30病室榮獲全國首批優質護理示范病房,成為湖南省五個獲獎病區之一。
5、組建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GCP平臺,醫院首次獲得國家重大專項支持。
6、成功申報“千人計劃”,實現高端人才引進零的突破。
7、特種醫學團隊獲得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實現了一級學科博士點零的突破。
8、院黨委榮獲“湖南省普通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9、院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10、院工會成功創建全國教科文衛體“模范職工之家”。
更多有關"醫院,湘雅,移植,人才,醫療"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