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軟骨肉瘤“盤踞”骨盆——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骨科專家為其完整摘除“定時炸彈”
左邊髂骨上一個約18×14厘米、比嬰兒頭略大的軟骨肉瘤,“盤踞”在血管、神經密集的骨盆內。日前,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骨科錢齊榮副教授完整摘除了這顆威協患者生命的“定時炸彈”,原本被惡性腫瘤侵蝕的骨盆也“煥然一新”,替代品則是量身訂制的人工假體。
來自江蘇鎮江26歲的小俞,四個月前,在無任何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左髂部酸痛癥狀,小俞并未在意,認為只是平時勞累所致。直至今年三月份的一天,小俞在洗澡時,無意中發現左側髂部比右側明顯多出一大包塊,才去醫院求診。當地醫院檢查后發現,小俞的左側骨盆里長有一個巨大的腫瘤,需手術切除,然而在人體最容易出血的骨盆上摘除腫瘤,手術難度和風險極大,醫院無能為力。于是,家人帶著他輾轉來到上海長征醫院骨科求治。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為骨盆軟骨肉瘤——一種原發惡性骨腫瘤。由于該腫瘤的性質比較特殊,施行放療、化療都不能起到有效殺死癌細胞的作用,而且極易復發,手術徹底切除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由于巨大的腫瘤穿透髂骨至骨盆,“霸占”整個盆腔,周圍臟器、血管、神經也受腫瘤侵犯,手術切除腫瘤時,一旦血管破裂出血極易導致死亡。治療如此巨大且涉及多個臟器的腫瘤,讓經驗豐富的骨腫瘤專家們也感到如履簿冰。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風險,骨科錢齊榮副教授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治療實施計劃,決定在術前采用動脈內置入氣囊導管阻斷血供的基礎上施行腫瘤整體切除及人工半骨盆置換術。這是唯一的既能挽救生命,又能避免截肢的治療方案。術前,在影像科董偉華副教授的協助下,醫生們通過血管造影,在髂內動脈置入氣囊導管阻斷血供,保證手術時出血降到最少。經過4個小時艱苦的手術,終于將患者骨盆內18×14厘米腫瘤完整地切除,然后將特制的人工骨盆假體置入骨盆“缺口”,并用螺釘和骨水泥對人工骨盆進行了固定,穩定骨盆,手術十分成功,未傷及周邊臟器、神經及血管。
據錢齊榮副教授介紹,以往對這類手術治療,通常是在術前栓塞髂內動脈,但因為栓塞的血管可能范圍過大,將會導致“誤傷”正常組織和器官,產生皮膚壞死、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如果栓塞的范圍不足,則可能出現大出血等風險。而大量輸血還可能引起各種并發癥。采用動脈內置入氣囊導管阻斷血供,手術中可根據需要隨時阻斷血供以減少出血,術野清晰便于操作、提高手術效果,術后可以隨時恢復血供以降低對保留的組織結構的繼發性損傷,大大緩解了臨床用血量,降低了患者醫療費用。(長征醫院政治部 王根華供稿)
更多有關"骨盆,腫瘤,手術,切除,血管"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