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文化月”活動正式揭幕
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的發展、醫藥科技的進步、高等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未來的醫學人才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應具備厚重的人文素養。為落實校黨委、校首長有關“轉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指示精神,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提高研究生外語教學效果,由研究生院主辦、基礎部外語教研室承辦的“語言與文化月”活動于10月12日正式啟動。
當晚,該活動在科技館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研究生院王鋆副院長、教學培養處周東處長、基礎部許金廉主任、外語教研室胡繼岳主任和首場講座專家上海海事大學左飚教授。近三百名研究生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活動的揭幕。開幕式上,胡繼岳主任首先介紹了舉辦該活動的目的、意義及具體安排。隨后,王鋆副院長致辭,強調了該活動在推進研究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宣布“語言與文化月”活動正式開幕。
開幕式后,左飚教授做了題為“漫話人生”的演講。左教授從自己七十年的人生閱歷出發,旁征博引,以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聽眾們共同探討了人生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既啟迪了研究生們的處世智慧,又讓大家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進行了反思。左教授精彩絕倫的雙語演講,不時贏得大家的熱烈掌聲。演講結束后,研究生們還意猶未盡,踴躍發問,與左教授進行了更深一步的互動與交流。最后,應大家的強烈要求,左教授聲情并茂地朗誦了泰戈爾的名詩“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隨著首場講座的圓滿結束,為期近一個月的“語言與文化月”活動也正式拉開了帷幕。活動組織者將邀請多名來自復旦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知名院校的人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為研究生們做六場專題講座,主題涵蓋語言學、演講藝術、莎士比亞戲劇、考古等多個文化領域。該活動將進一步豐富第二軍醫大學研究生的人文知識,提高人文意識,并為構建健康和諧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左飚教授簡介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會長
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同聲翻譯教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及研究員、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應邀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講學
榮譽稱號: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高教精英、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獲得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稱號
語言與文化月講座安排
時間
地點
報告人
單位/職務
研究方向
講座題目
語言
10.12
18:30
科技館
左 飚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中西文化比較與翻譯
A Brief Account of “A Rambling Talk on Life” 漫話人生
中英雙語
10.17
18:30
科技館
呂 靜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
東亞歷史社會、先秦秦漢史、文物學、民俗學
漢字使用世界的擴大與未來——以最新考古出土資料為基礎
中文
10.19
18:30
科技館
Thomas Caron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戲劇表演
Everybody Speaks Shakespeare 人人都說“莎士比亞”
英語
10.24
18:30
教學館
Mitchell Papish
上海金融學院副教授
公共演講
Conquering Public Speaking: An Interactive Introduction 演講,其實很簡單
英語
10.26
18:30
教學館
曲衛國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話語分析、語用學、語言與文化、跨文化交際等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際
英語
10.31
18:30
科技館
盧麗安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教授
當代英國小說、女性主義及后殖民主義文學批評、當代文學理論
Medicalization of Women’s Bodies and its Implication 女性身體在醫學化過程產生的文化意義
英語
更多有關"教授,復旦大學,活動,文化,語言"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