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民國“好聲音”如何選拔?
民國“好聲音”如何選拔?
文章來源:《現代快報》2012年09月17日《發現》專欄
科班出身
民國女高音“四大花旦” 兩人與南藝有緣
也有歌手的成名走的是“科班”路。他們在專業藝術學校求學,甚至有留洋經歷。記者到南京藝術學院采訪時,就得知與該校頗有淵源的兩位音樂家黃友葵、喻宜萱位列民國女高音“四大花旦”。
黃友葵被譽為“中國第一女高音”
黃友葵出身湖南湘潭前清翰林之家,從小跟著美籍教師學習鋼琴,但1926年黃友葵考取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時,攻讀的卻是生物學專業。第二年,她轉學蘇州東吳大學,仍以生物為主修,并繼續學習鋼琴演奏。1930年黃友葵被指派赴美,在阿拉巴馬州立大學專攻陶瓷圖案設計,不過音樂系主任發現了她的音樂天賦,建議她改學音樂專業。1933年,黃友葵學成歸國,東吳大學的音樂系就是她創辦的。
黃友葵1936年參加了上海雅樂社舉辦的海頓清唱劇《創世紀》的演出,擔任女高音獨唱。被譽為“中國第一女高音”。黃友葵1958年從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調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授、系主任,后擔任過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1990年9月,82歲的黃友葵因病逝世。
同列民國女高音“四大花旦”的喻宜萱是南藝的校友,上世紀20年代末,曾在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音樂,大學畢業后她在中央大學音樂系任教,1935年赴美國繼續深造。
喻宜萱在美國也參加過歌手選拔
“學院派”的喻宜萱在美國也參加過歌手選拔。一天,她從報紙上看到一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主辦的青年歌唱家現場轉播會招募演員的啟事,便前去報名,經過考試取得演唱資格。演唱會舉辦那天,她身著靚麗的中國旗袍登臺,面對上千聽眾,放聲演唱中國民歌《紫竹調》、《鳳陽花鼓》。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這首為國人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康定情歌》與其他國家的九首民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世界十大經典民歌。而這首優美民歌的首唱者正是喻宜萱。
喻宜萱也有過出唱片的經歷。1948年春,上海大中華唱片公司邀請喻宜萱錄音灌制唱片,并在各地電臺播放,《康定情歌》和《在那遙遠的地方》、《小黃鸝鳥》、《牧羊姑娘》、《青春舞曲》等歌曲廣泛流傳,風靡一時。
演而優則唱
阮玲玉開明星自演自唱先河
民國時也有一些歌手的成名路是演而優則唱,這跟今天娛樂圈的出名途徑也是相似的。
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陳建華早年編著的《民國音樂史年譜》中記載了“演而優則唱”的起源。1930年,聯華影業公司拍攝了影片《野草閑花》,影片主題曲《尋兄詞》由劇中麗蓮的扮演者阮玲玉和黃云的扮演者金焰演唱。當時處于無聲電影時代,為了配置這首歌曲,采用了蠟盤(唱片)發音的方法。在影片放映時,根據情節需要播放唱片。正是這部電影開了電影明星自演自唱電影歌曲的先河。
同樣,一代巨星胡蝶也是“演而優則唱”。1935年10月,明星電影公司攝制的《夜來香》公映,片中主題曲《夜來香》便是由主人公賣花女的扮演者胡蝶演唱的。主題曲是影片主人公賣花女賣夜來香時所唱的歌,十分生活化,也充滿了期待和憂傷,不過,很多人會把這首歌與上世紀30年代另一首流行于夜場的《夜來香》搞混,其實并不是同一首歌。因為她是演員、歌星“雙棲明星”, 胡蝶最輝煌的時期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更多有關"南京,康定,民國,藝術學院,女高音"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